國家寶藏

央視科教頻道紀錄片

大型紀錄片《國家寶藏》以1949年至2009年新中國文物保護的發展歷程為時間坐標,涵蓋中國文物事業的重要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現我國文物事業取得的光輝成就,以及經歷風雨曲折所走過偉大的歷程。

分集劇情


往事滄桑

1949年北平解放前,中央軍委要求對北平城內文物進行保護,並請梁思成在軍事地圖上標註文物單位予以保護。而在新中國成立前的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文博事業卻有著太多不堪回首的經歷。清末的亂局中,清宮太監和內務府對文物的偷盜、溥儀從宮中私運文物出宮、建福宮大火,這都讓宋、元以來深藏於深宮大內的文物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新中國成立后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王冶秋早年從事北平的地下工作,對北平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感情。北平解放前夕,為接收重要的文物單位,做了周密的籌備工作。在北平和平解放后,王冶秋主持接收了故宮等重要的文物單位。新中國成立后,著名學者鄭振鐸由於數十年來對於歷史文物所做的保護工作,成為了國家文物局局長的不二人選。針對舊中國文物保護的混亂局面,鄭振鐸主持頒布了《禁運古物出口》的法令,讓文物流失的局面得到了有效遏制。

國家任務

新中國成立,如何保護歷史名城的文物古迹成了接管工作中一個急需的解決問題。

文物新生

新中國成立前近百年,國家衰敗,沒能來保護和修緝文物。許多中國的古代建築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新中國成產後,周總理在國家經濟緊張的情況下依然批示了用於古建保護和考古發掘的專項資金,自力更生保護了一批中國古建築文物。

皇陵驚夢

十三陵,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大的皇家陵園,它也是明朝的另一個"紫禁城"。陵園內的建築全部仿照皇宮建造,每一個陵墓都建築著高大的城牆和金碧輝煌的宮殿。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項考古計劃曾試圖解開十三陵所有的秘密,而只有一座陵墓的地宮被成功打開。定陵,中國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被考古學家打開的皇陵。圍繞這項工程,對於新中國的考古界來說,有收穫,也有不足。從此也確立了新中國考古只作"搶救性發掘"的方針。

守護國寶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然而,文革期間,“三孔”首當其衝遭到衝擊。曲阜文管會的工作人員,千方百計地保護文物。周恩來接到“三孔”告急的電話后,也立即做了重要指示,使曲阜“三孔”避免了一場毀滅性的浩劫,並撥款13萬元,對“三孔”進行了重點維修。與“三孔”一樣,位於四川資中的文廟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文廟中的照壁,在全國極為罕見,刻有黃庭堅手跡的《幽蘭賦》石碑,非常珍貴。經歷了四百多年滄桑歲月的孔子神位,充滿謎團……這些珍貴文物險些遭到破壞,文物工作者採取一系列措施竭盡全力予以保護。

尋寶奇遇

本集節目主要圍繞何尊、秦杜虎符和班簋三件國寶級文物展開故事,這三件國寶具有共同的特點--都是在“破四本集節目主要圍繞何尊、秦杜虎符和班簋三件國寶級文物展開故事,這三件國寶具有共同的特點--都是在“破四舊”的過程中,從廢品收購站搶救回來的,每件國寶不但本身具有極高的價值,而且命運充滿傳奇。

漢墓珍寶

本期為《探索・發現》特別節目”國家寶藏之漢墓珍寶“,講述馬王堆漢墓發掘過程中出土的千年藕片、千年女屍、竹簡等文物出土過程及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