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坪鎮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轄鎮

彭家坪鎮,隸屬於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東連西果園鎮,南鄰黃峪鄉,西接西固區,北與土門墩街道相接,區域面積22.8平方千米,擁有耕地9717畝。截至2020年11月1日,彭家坪鎮常住人口為53634人。

1949年後,屬皋蘭縣。1953年,划入蘭州第四區。1961年5月,成立彭家坪公社。1983年5月,改彭家坪鄉。2001年1月,撤鄉建鎮。 2020年6月,彭家坪鎮下轄3個社區、9個行政村。 

2018年,彭家坪鎮有工業企業1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家。

行政區劃


全鎮轄牟家坪、彭家坪、蔣家坪、任家莊、王家堡、土門墩、西坪、龔家灣、石板山、賈家山10個行政村,35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
2011年末,彭家坪鎮下轄彭家坪、龔家灣2個居民委員會,王家堡、蔣家坪、土門墩、牟家坪、西坪、任家莊、賈家山、石板山、彭家坪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個居民小組、26個村民小組。 
2020年6月,彭家坪鎮下轄3個社區、9個行政村:彭家坪社區、龔家灣新社區、彭家坪東路社區、賈家山村、石板山村、彭家坪村、蔣家坪村、牟家坪村、西坪村、土門墩村、王家堡村、任家莊村, 鎮人民政府駐王家堡村彭家坪路30號。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彭家坪鎮620103102001甘A0931730000

人口民族


計生工作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
為了使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落實好,爭取在2007年取得更好的成績,彭家坪鎮採取四項措施促計生工作上台階:一是針對計劃生育辦公室人員力量不足的問題,抽調了三名工作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的骨幹力量充實到計生工作隊伍中。二是以二女戶結紮為突破口,開展落實長效節育措施專項活動,對全鎮節育對象摸清情況,組織辦公室人力集中落實手術欠賬。三是抓緊環孕情服務環節不放鬆,繼續實行“不見本人不放過、不見證明不放過、不經儀器檢查不放過”的政策,加班加點,延長工作時間,力爭環孕檢率達到95%以上。三是對社會撫養費徵收對象家庭經濟收入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對有能力交納的認真講政策,向其解釋如不交納的要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使徵收對象在思想上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實在有困難交納的要求他們提出緩交申請,並分期交納。四是加快啟動規範標準化(兩室分離)村服務室的建設工作,要求有條件的村先行一步,力爭年內全鎮十個村都達到標準,七個村已著手建設。
2011年末,彭家坪鎮轄區總人口17447人。 
2018年,彭家坪鎮戶籍人口26376人。
根據蘭州市七里河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彭家坪鎮常住人口為53634人。

政治


鎮黨委下設1個黨總支、20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69名。
精神文明建設
2003年彭家坪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繼續開展了以文明鎮建設為龍頭,以雙文明示範村為示範,以十星級文明農戶為載體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續加大投資,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獲得榮譽


佔地7013畝的工業開發區於1999年8月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鄉鎮企業工業示範區,1999年8月被省體改委批准列為甘肅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12月被省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2001年6月28日正式掛牌。

經濟


2004年,全鎮農業穩步發展,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由溫飽型小康向寬裕型小康邁進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韭黃]全鎮韭黃面積650畝,年產量139萬公斤,[奶牛]全鎮飼養奶牛865頭,[其他特色產業]2003年底我鎮日光溫室面積達到70畝,115棟;塑料大棚達100畝,300個;溫室大棚03年年產值達140萬元,同時彭家坪鎮還推出花卉種植,截止2003年,全鎮花卉面積已達到50畝,30多個品種。

第一產業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位居城郊,屬典型的城郊農業經濟區域,轄內10個行政村耕地總面積8629畝,其中水地7003畝,旱地1626畝;農業生產種植業以蔬菜、果樹、糧食種植為主,有韭黃、百合,洋芋等蔬菜播種面積6935畝,年產量2400萬公斤,糧食播種面積1500畝,年產量250萬公斤,果園面積2178畝,產量200萬公斤。畜牧業以奶牛,生豬,綿羊,肉蛋雞飼養業為主,奶牛存欄2802頭,生豬存欄6000餘頭,綿羊存欄2500隻,肉蛋雞存欄11000隻。彭家坪鎮努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奶牛產業,韭黃產業,高原冷涼夏菜,優質果樹等農業支柱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農民通過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家庭收入不斷增加,生活狀況不斷改善。奶牛產業全鎮10個行政村中有7個村飼養奶牛,飼養戶數52戶,鮮奶年產量達到800萬公斤,其中蔣家坪村奶牛飼養量最大,達到1000餘頭,居於全鎮奶牛養殖中心村地位。韭黃產業形成了以龔家灣村為主的生產種植格局,近實施韭黃西移戰略,彭家坪、牟家坪等村韭黃面積不斷擴大;全鎮韭黃(韭菜)種植目前已達到1500畝,可年產韭黃蔬菜240萬公斤。高原冷涼夏菜以賈家山,石板山村栽培種植為主,品種有番茄,菜花等,播種面積1500畝,產量300萬公斤。另外,通過採取挖除老劣果樹,引種優良品種,高接換優對低產果園改造,紅富士,新紅星,白風桃果樹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70%以上;鎮政府通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設施農業不斷增強,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種植面積達到70畝,100棟,塑料大棚種植面積達到100畝,300個。果園微耕機,動力汽油噴霧器等一批先進農業機械的示範推廣使全鎮的農業機械化水不斷提高。

經濟發展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立足省會城市近郊優勢,積極發展城郊經濟,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56元。鄉鎮企業已形成了精細化工、食品、機械加工、建材、商飲服務、交通運輸等多業並舉、蓬勃發展的局面,有以蘭州長興石油化工廠、雪頓乳業公司、甘肅電力明珠益和電氣公司等為龍頭、有規模的企業近80家,2004年實現產值17.51億元;全鎮從事二、三產業的人員達6100人,佔全鎮總勞動力的75%。1999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列為甘肅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並被市政府確定為工業主導型小城鎮,2000年12月經省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彭家坪鎮鄉鎮企業示範區自1996年掛牌運行以來,一直被列為市重點工業園區考核範圍,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列為省級鄉鎮企業工業示範園區。
2000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十強鄉鎮企業示範區。區內環境優美,基礎條件優越,828戰備公路橫貫全境,南北主幹道拓寬改造工程和自來水增容工程已全面竣工。甘工大西校區已落戶彭家坪鎮,隨之發展的高科技轉化項目勢必大力推進示範區各項功能的全面發展。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一批重點項目的建成,將把彭家坪鎮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整潔文明、功能完善、秩序優良、富有現代氣息的新型小城鎮。

第二產業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
彭家坪工業示範區於1998年8月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鄉鎮工業示範區,示範區被省政府命名為2000年度全省發展鄉鎮企業十強示範區。示範區選址經過專家考查論證,以彭家坪鎮政府為中心,向四方延伸,828戰備公路橫貫小區,西接蘭新公路,向北1公里是西北最大的鐵路貨運編組站——蘭州西貨場,並與城市主幹道及過境公路毗鄰,日供水量13600噸的供水設施及裝機容量2萬門的通訊設施全面貫通,區域內已建成變電室8座,電力容量400KVA,且增容工程也十分方便,是投資辦廠的最佳區域。
示範區建設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開發面積2500畝,計劃建成企業50家,年產值達到10億元;二期工程開發面積4500畝,計劃接納企業100家,年產值達到30億元,形成機電、食品、建材、精細化工等四大支柱產業,同時配套發展房地產、商貿和其它產業。示範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投資建成企業40家(其中三資企業4家),涉及化工、機械、食品、建材四大行業,有固定資產3.67億元,從業人員5206人,示範區內農民人均純收入4068元。

科技興農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
2008年1月3日,彭家坪鎮在區勞動局的業務指導下舉辦了為期2天的農民工技能培訓班,來自全鎮10個行政村的61名適齡青年參加了鎮政府組織的勞務技能培訓;區勞動局專業人員講解了勞務政策法規、保安基礎知識。
彭家坪鎮現有農村剩餘勞動力1500人,2008年鎮政府繼續把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主要工作來抓,本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則,從提高農民工技能和適應現階段企業、社會需求入手組織了技能培訓。為搞好培訓,達到預期的培訓目的,鎮村兩級廣泛宣傳,認真組織,有61名青年農民報名參加培訓,培訓班為學員提供了較好的學習條件,向學員發送了農民工權益維護學習宣傳資料,並組織了專業技能培訓考試。通過培訓,青年農民掌握了“農民進城務工享有的基本權利,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工作時間,工資支付,工傷醫療、失業保險,權益維護”等許多勞務政策法規和保安基礎知識,為進城務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按照小城鎮和示範區建設的總體規劃和要求,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突破口,始終堅持項目立鎮、工業強鎮、商業富鎮這一發展思路,加速工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權多元化步伐,集中培育大企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重點抓了“三個一批”:一是支持一批駐鎮大企業;二是扶持一批重點項目,2003年重點扶持了雪頓公司二期改造、高能石化設備廠擴建、金陵化工廠焦糖色素等項目,促其做大做強,形成一批經濟增長點。三是新上一批項目。2003年,我鎮共引進蘭州名匠防盜門、玉蘭味精、四方興業娛樂餐飲等新項目12個,引進到位資金6730萬元,其中,投資300萬以上的項目7個,完成續建項目2個。

歷史沿革


1949年後,屬皋蘭縣。
1953年,划入蘭州第四區。
1961年5月,成立彭家坪公社。
1983年5月,改彭家坪鄉。
2001年1月,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彭家坪鎮東連西果園鎮,南鄰黃峪鄉,西接西固區,北與土門墩街道相接。 區域面積22.8平方千米。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

地形地貌

彭家坪鎮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佈,平均海拔1793.5米。地形分為坪台地和丘陵山地。境內最高峰位於賈家山,海拔2057.5米;最低點位於甘肅省農機倉庫南側一條沖溝與火車鐵道交界的涵洞處,海拔1542.4米。 
其後
彭家坪鎮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2476.4小時,年總輻射129.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338.3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28.5天。極端年最大雨量546.7毫米(197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彭家坪鎮地處蘭州市七里河區西北部,西北與崔家崖鄉毗鄰,北鄰七里河城區,西與西固區金溝鄉接壤,南連黃峪鄉,東接七里河城區和西果園鄉。它的地形類型以平台地和丘陵山為主,在大地構造上屬於秦嶺,它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佈。

社會


新農村建設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
蘭州市七里河區彭家坪鎮賈家山村舉行了新農村重點建設項目竣工儀式,標誌著該村2008年新農村建設的重點項目已全部建設完成。賈家山村有農戶124戶、人口571人,耕地面積1489畝,2005年人均純收入3539元,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山區村。2008年5月被區委、區政府確定為區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后,彭家坪鎮黨委、政府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將新農村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結合實際情況,在多次走村入戶、實地考察、反覆論證的基礎上,召開專題會議分析制約群眾生產生活的關鍵因素,因地制宜確定了2008年新農村建設的重點項目。這些項目已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一是投資12萬元,修建了面積15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6間,新建了圍牆、大門、場院等設施,幫扶部門區招商局購置了價值1萬多元的辦公設備,徹底解決了村委會無辦公陣地及設施的問題。二是在區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籌資52.6萬元,修建泵站、蓄水池各1座、鋪設輸水管道2550米,使每家每戶都用上了乾淨的自來水。三是爭取投資43萬元,完成了3.5公里上山道路的沙石敷面、硬化了1000米的村級主幹道,大大方便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這些項目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該村基礎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促進了生產發展,美化了村容村貌,既為該村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又為全區新農村建設樹立了亮點,探索了經驗,起到了很好地示範帶動作用。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彭家坪鎮有文化專業戶2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66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78.2平方米;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0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蘭州鼓子、書法、武術等,體育場地4處。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教育

2011年末,彭家坪鎮有小學6所,在校生500人,專任教師7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人,專任教師1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成人中等專業學校3所,在校生1256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所,教育經費達25.1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5.1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6.8萬元。鎮內有省財政學校、省自行車訓練中心、蘭州雞場等省、市屬企事業單位14家。有大中專院校2所,中小學6所,內建成3所標準化學校。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彭家坪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衛生院1個;病床10張。專業衛生人員14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8萬人次,出院病人52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萬人,參合率95.5%。鎮衛生院和社會醫療單位聯辦的醫院1所,村級衛生所10所,其中標準化衛生所7所,有鄉鎮企業91家。1999年8月被市政府確定為工業主導型小城鎮。

社會保障

2011年,彭家坪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73戶,人數2526人,月人均149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20戶,人數3060人,月人均86元,比上年增長6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人,支出4.7萬元,比上年增長89%;農村醫療救助69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16人次,支出12.4萬元,比上年增長49%。

交通


2011年,彭家坪鎮境內道路總長52.2千米。
彭家坪鎮
彭家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