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寶岩寺的結果 展開

寶岩寺

寶岩寺

寶岩寺位於浙江省衢州市城南10公里處的爛柯山天生石樑之下。爛柯山亦名“石室山徠”,坐落於市郊石室鄉境內,山高177米,相傳晉時有樵人王質入山伐木,至石室中,見二老對坐圍棋。

景點簡介


寶岩寺
寶岩寺
寶岩寺
寶岩寺
王質旁立觀之,二老乃與一物狀如棗核,含人遂不饑渴。看局未終,回視斧柯已爛。急歸家中,已歷二代,故人父老無復存焉。後人遂稱此山為“爛柯山”,並以“爛柯”為圍棋之代名辭。歷代文史典籍關於王質遇仙觀棋爛柯的記載很多,爛柯山於是名聞國內外,有“爛柯棋根”之說。爛柯山上古木參天,青松翠竹,鬱鬱蔥蔥,身臨其地,如入仙境,使人流連忘返。有天生石樑一道,宛若巨虹卧波,橫跨東西,其狀如橋拱,又似大鵬展翅。石樑之上有雁塔,又名“最高頂”,高七層,清光緒初倒塌。石樑之下為石室,古稱“洞天福地”、“青霞第用語洞天”,高十餘米,開闊平坦,可容數百人,前有“曰遲亭”,后臨深谷。雨天水氣蒙蒙似輕紗,青霞淡淡如流水。在石樑中間有一隙縫,長約20米,高不到一米,人稱“一線天”,可窺見山外天日,在內還有棋盤,即為仙人對弈之處,稱為“仙人棋”。自明朝以來,有人將以上景觀編成爛柯山四景,曰:“霞洞空青,石樑驚虹,洞天一線,玉枰仙隱。”
自石樑青霞洞而下,即為寶岩寺,位居全山中心,於爛柯山風景有畫龍點睛之妙。古寺內殿堂潔凈利,佛像莊嚴,梵唄經聲不絕;古寺外兩側山徑幽寂,分佈著虯鬆勁枝,山門前有千年古樟,圓池碧水蕩漾。清幽的爛柯山寶是一片人間凈土,不愧有“仙山”之美譽。
寶岩寺創建於梁大同七年(541年),原名“石橋寺”。宋景德年間賜額名“寶岩寺”。所謂寶岩者即“七寶莊嚴”之意。明弘治初住持本深因寺廢奏請修復,後由祥符寺僧德懋來寺主持重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僧戒貞重修,咸豐年間被毀,光緒十一年(1885年)僧廣信募緣重建,1949年前後,住持僧為月華。當時寺內尚有大雄寶殿、觀音堂、東邊客堂三間,西邊樓房五間,佔地面積約六畝。1959年石室鄉崇文村拆毀客堂樓房,月華等僧人先後離去。
寶岩寺歷代前來駐錫之名僧不乏其人:梁天監年間有嵩頭陀來衢創建南禪寺,後於太建元年(596年)來爛柯山駐錫,又有石室二禪師者,不傳其名,亦不知何代人,但唐大曆年間詩人劉回、羊滔、李深、李幼卿、謝劇、孽戎等六人有以石室二禪師為題作詩,刻碑存於石橋寺,六人之詩則收入《全唐詩》集內,足見二禪師確有其人,且是唐朝人。晚清詩僧祖江常住爛柯山石橋寺,寫有《爛柯懷古》詩:“石室天生說爛柯,棋枰贏得綠苔多,山中青山岩下岩,天開一線隔塵凡。……”1947年天台山國清寺寂光法師來衢,駐錫爛柯寶岩寺。寂光法師出家前曾為中國駐俄國大使館參贊,精通俄文,出家后,精研佛學,禪凈雙修徠,道行很高,當時衢州城鄉皈依法師者甚眾。不久法師去住全旺三藏寺及大洲桂花岩,1960年圓寂於大洲回龍寺。
寶岩寺文物古迹多。寺內原有唐朝石刻詩碑二塊,作者為前述六位詩人,每人都以“最高頂”、“石橋”、“仙人棋”、“石室二禪師”四仙跡為題各作詩一首,或為一時同詠,或為先後繼唱,明嘉靖時二碑尚存,后不知何年失去。寶岩寺門前有虯松數株,皆千餘年物,名為“戰龍松”。宋朱熹書“戰龍松”三字,立石碑一塊,今已佚。寺內有明萬曆甲申歲春王正月所立之僧產石碑一塊,碑高八尺,碑額篆書“常住僧產碑記”六字,系布政使衢人徐霈為寶岩寺住持覺喜所撰之文,其用意在於確保寺產,以防侵佔。該碑據說尚存半塊。
寶岩寺原有古鐘一口,相傳為唐朝遺物,已殘破,咸豐兵災時尚存,現已失。僧廣信於土中掘得銅缽一隻,因久埋土中已殘破,為明朝以前之物,光緒丙戌年仿其式樣改以鐵鑄,刻有“寶岩寺”三字。僧廣信在土中還掘得潘鐸奉石香爐一隻,仙方座石一隻,今皆無存,寺內有一井泉,井台上刻有“冷泉古井”四字,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欽焉,井水清冽甘甜,常年不涸。
爛柯山歷史悠久,文化氣圍十分濃厚,唐宋時期儒有書院,釋有寺殿,道有宮觀,儒佛道三教並之,可謂三花並蒂,仰之彌高。然而就其宗風傳承而言,儒道式微,而佛教獨盛。民國以後,朝聖者絡繹不絕,香火旺盛,洪蓮禪師、智塵禪師、寂光法師先後駐錫該寺,政府要人、豪紳巨買、文化名家紛紛到此參謁朝拜,有的留下石刻,有的留下書畫墨寶。“文革”中寺院被毀,和尚被迫還俗;80年代以來,在政府支持下恢復寺院建設。地藏殿、大雄寶殿業已落成;大彌勒佛屹立在石樑對面,蔚為壯觀。東邊山塢中建有規模宏大的衢州籍宋朝抗金名將徐徽言的“徐忠壯公祠”。1996年該寺被批准為省級名勝保護區,寺內各項建設正在進行中。
寶岩寺現任監院文清法師,38歲,浙江建德人,師從超祥法師,現為浙江省衢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