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和寺的結果 展開

三和寺

雲南省安寧市寺廟

三和寺坐落在八街鎮,八街為安寧市轄鎮,東出昆陽,西進易門,南通玉溪,北下安寧。由文廟武廟和佛寺組成,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雲南當地風俗習慣結合的經典。

簡介


從昆明上高速只需田四十分鐘就可抵達安寧,然後依著青山綠水間蜿延迤邐的公路,半個時辰便可到八街鎮三和寺。
未入寺門,便會被牌坊上的四個鎦金大字“登光明地”所攝持,佛門泰斗本煥老和尚在一百零一歲時親為寺院題名,使古剎與高僧交相輝映。佛寺現今只建成了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大雄寶殿內的十八羅漢,他們既不像北京諸寺中羅漢像那麼嚴肅,也不同江浙一帶羅漢精美,但卻極為自在瀟灑而不失威儀,或曲伸臂,或延伸雙腿,或剖腹示佛,或臉示法……十八羅漢十八種示現,惟妙惟肖,再加上足下碧綠海水,身後藍天白雲,站立在殿上猶如置於聖境之中。
佛寺東面為文廟,是座一進兩院式建築。後院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像,兩側為泥塑的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賢人。殿前有一棵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桂花樹樓,一桿五枝,蒼勁有力插向雲空。微風徐徐,枝葉搖曳,彷彿向人述說三百多年來的風風雨雨。
文廟的前院為三和寺的方丈室,前有欞星門,後有大成門。院內有朴樹柏樹等二十一株,錯落相間。
大雄寶殿東南有一遊園,園寺之間是一道百年老牆,夯實的黃土層層堆起,兩丈有餘,牆邊叢叢翠竹。每日用餐時,透過那紅色的古式木窗,儘是絲絲翠竹,似畫一般。若是閑暇時,常住們小有興緻的挖些筍來,做一盤小菜,香味四益,清鮮可口。
院內還有一湖,名曰人玉湖,其形為“8”字,湖上有一折線形小橋,湖邊綠柳成蔭,條條絲絛隨風飄逸,水中魚兒不時越上水面,彷佛音樂般點綴這個美景。湖邊有三座人工小山丘,綠草叢生,丘上樹木挺拔,丘下樹木成蔭,如能有個禪椅,坐上一座,別有滋味。茶餘飯後,散步園間,意趣盎然。
三和寺的武廟(伽藍殿)獨具風格,須從文廟向西南四五百米,過古鎮小街才能到達,是一座二層樓的四和院。大殿內供奉關公之像,豎目威嚴,捻須閱春秋。右側偏殿則有送子娘娘,還有藥王孫思邈。左側為忠烈祠,內奉台兒庄戰役八街英豪。二層兩側為卧室,因為院內無樹,且整個院落幾乎處在八街鎮的山丘上,所以通風流暢,涼爽乾燥,極其適合人居。
始建於1817年
年代不一定準確,下面文字表明始建年代更早;“八街文廟古建築群建於清朝初年,當時的安寧境內各村鎮廣興義學,提倡尊師重教,振興文風,並修建了文廟,后經過幾次修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文廟由三進六殿堂,十二廂房組成。大殿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位”的牌位。過去八街一帶的官員及文化名人等,每逢春秋二季均前來拜祭孔子,以表達對孔子的崇敬之情。後來,這裡作為過學校,培養過不少的人才。
為了更好地保護文廟古建築群,從2004年起,八街鎮開始對文廟進行修復,修復工程預計總投資五百九十餘萬元,並仿造原文廟中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的畫像為樣本進行塑像,並為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做了署名牌(簡介)。修復后的文廟古建築群總建築面積一千五百六十六平方米,包括:大山門、青雲樓、大成門、大成殿、欞星門等建築主體,並配有南北廂房和左右耳房一十四間,仿古建築一十七間。大成殿中是孔子及其四大弟子的塑像,其他弟子立於廂房和耳房之中。”
2005年5月10日,八街鎮"三和寺"正式奠基開工。
三和寺地處安寧市八街鎮,為歷史名剎。歷經滄桑,代有興廢。2005年,廣大信教群眾自發組織,當地政府積極協調,三和寺復興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二年來,市、鎮各級政府和領導重視,企業大力支持,各地護法善信慷慨布施,重修復建一期工程預期完成。
【自然概況】八街鎮地處滇中高原,安寧市西南,距安寧城38千米,東西分別與晉寧縣、易門縣接壤,南北分別與本市一六街鄉、鳴矣河鄉毗鄰,是安寧市轄區內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鎮。

交通方式


昆明市 至 八街鎮 三和寺:昆明小西門客運站乘坐17路(或昆明勝利廣場旁乘坐)昆明至安寧大巴車,預計1小時30分左右在安寧客運站下車轉乘安寧至八街9路公交車,預計45分鐘左右在八街客運站下車,然後步行300米至八街鎮青雲路即可抵達三和寺。
雲南昆明八街鎮三和寺
雲南昆明八街鎮三和寺
八街鎮三和寺 至 昆明市:八街客運站乘坐9路公交車至安寧,預計40分鐘可抵達安寧市,並於華西公交車站下車,等乘安寧至昆明大巴車,預計1小時30分可抵達昆明市人民中路勝利廣場。
三和寺正門
三和寺正門

歷史沿革


八街曾是一個佛教興盛、文化發達、經濟繁榮的地方,早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王朝在今二街辦事處小古城村及上河東、下河東、窯坡村之間建置東州城,當時的王仁求任刺使,此地古稱巨橋,河東州城稱華納。元咸淳二年(公元1274年),置三泊縣,隸屬昆陽州,八街一帶隸屬三泊縣,元元統元年(公元1333年),長安欽人覺禪師名大雲宇華嚴者,繼進天台入滇,爾後從昆明來八街,東甸村(今中所)東十里山中首創古庭禪寺,令稱大雲寺,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又建朝陽寺。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八街隨三泊縣划屬昆陽州,清雍正二年(公元1725年),八街隨三泊縣復歸安寧州后一直隸書於安寧。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清軍與滇西杜文秀農民起義軍反覆大戰於八街,變八街集市廟宇及附近村莊為一片瓦礫廢墟。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邑人洪本王維禹等組成董事會籌備重建八街,並重建了八街青雲文廟、關聖宮等古建築群,於農歷八月二十二日建成,由蜀人 龐標贏作《八景街序》述此舉經過及八街風物,許人麟書舟后刻石碑,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4月6日,陳鍾書將軍、魏開泰營長、陳福慶連長等十餘名八街籍將士,在震驚中外的抗日戰爭台兒庄戰役中,壯烈殉國,當時雲南省安寧縣相繼由各界人士悼念陳鍾書將軍,5月中旬,八街各界開會追悼抗日陣亡將士。此後將八街陣亡監視牌位及名錄供奉於關聖公忠烈祠內。1949年9月18日,八街地下黨支部在甸房領導成立了百餘人的革命武裝“義八人民自救軍”,19日解放了八街,並接管了八街鎮的國民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