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送子娘娘的結果 展開

送子娘娘

宗教中掌管生子的神

送子娘娘又稱註生娘娘,是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道教)。舊時廈門城隍廟、東獄廟都有祭祀。

神像安詳端坐,懷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擺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禱告,請求“註生娘娘”賜子於她。然後“搏簽”,求得“吉簽”,表示“註生娘娘”已願賜子於她,即起身將事先準備好的小衣裳給“註生娘娘”懷中的娃娃穿上,然後再拜。據說無不靈驗的。

得子后,還要來拜謝,奉之以油飯、雞、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那些婚後久不生育的婦女多向送子娘娘燒香求子。送子娘娘寄託著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簡介


送子娘娘
送子娘娘
送子娘娘,又作送生娘娘、注子娘娘等,從字面解釋就是“送人子嗣”的女神,是道教神。相貌端莊慈祥,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送子娘娘。又經典記載"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離痴。"

聖號


送子娘娘全稱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送子娘娘”,又稱注子娘娘。送子娘娘的名字蘊含了大慈大悲濟世的功德和思想。

來源


封神榜

俗稱(注生媽)其來歷出自《封神傳》。
姜子牙奉玉皇大帝之命,封三仙島之雲霄、瓊霄、碧霄職掌混元金斗(產盆之意),專擅先後之天,舉凡諸侯天子、貴賤愚賢,落地先從金斗轉劫。雲霄、瓊霄、碧霄在封神傳中合稱三姑,又稱三仙童子,乃通天教主的門徒,今人稱為註生娘娘其實就是三合一的稱法。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詳):五代十國女詩人。《花蕊夫人宮詞》作者。五代時號“花蕊夫人”者,前後有兩人。
在中國民間,還流傳著一個關於花蕊夫人的美麗傳說。傳說很久以前,后蜀國王孟後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歡芙蓉花,孟後主就為美麗的花蕊夫人在城裡城外種滿了芙蓉花。不久,宋朝軍隊打進后蜀國,孟後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虜了。宋朝皇帝趙匡胤見花蕊夫人十分美麗,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討厭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宮但不忘故主,繪孟昶畫像私掛奉祀。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拿出孟後主的畫像流淚訴說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宮看見追問,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說“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於是從宮中傳到民間,到了晚清年代,把張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為送子娘娘了。
後來趙匡胤還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畫像,花蕊夫人至死不從,趙匡胤一怒之下殺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鮮血染紅了院中的芙蓉花。人們敬仰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尊她為芙蓉花神。

陳靖姑

註生娘娘,俗稱“注生媽”,又作“送子娘娘”、陳夫人、臨水夫人、順天聖母。在中國有些地區稱之為“送子娘娘”,是閩南、台灣一帶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婦女的懷孕、生產,是許多不孕婦女或懷孕婦女的信仰寄託。
據說朝廷曾封她為都天鎮國顯應崇福順意大奶夫人、順懿夫人等。各種典籍都說陳夫人為福建人,名叫陳靖姑,或陳進故,但有關她的家世,卻又有不同的說法。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陳靖姑是唐朝人,祖居福州府羅源縣,她的父親在朝廷官拜戶部郎中,母親葛氏。陳靖姑有個兄長叫陳二相,另外還有個義兄叫人,村裡人只好立廟奉祀,每年重陽節要買童男童女二人供祭大蛇。當地百姓苦不堪言。觀音燕薩赴群仙會後回南海,途中見福州惡氣衝天,知有妖孽為害,於是決心派神人前去除害。她剪一指甲,化作金光一道,直透葛氏之腹,葛氏感孕,在唐大曆年間甲寅歲(774年)正月十五寅時生下陳靖姑。陳靖姑生下來時,“瑞氣祥光罩體,異香繞闥,金鼓聲若有群仙護送而進者,因諱進姑”。陳靖姑十七歲的時候,帶劍斬殺為害一方的毒蛇,除掉了長期危害百姓的妖怪。陳靖姑立了大功,這事傳到了朝廷,唐惠宗封她為“順懿夫人”。
註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執簿本,右手持筆,象徵其記錄家家戶戶子嗣之事。

民俗


求子

求神賜子不拘時日,隨時可以進行,但要虔誠恭敬。華燈初放之時,街上已是人海人潮,平時難得露臉的小媳婦們,穿上新衣,髮髻上綴滿美麗的鮮花,打扮得花團錦簇,由家中姑娘簇擁著到寺廟觀燈。人家觀燈,不是遠看就是近看,她們卻一群群地往燈下擠,在一盞盞姿態萬千、大放光明的花燈下擠來鑽去,人面燈花相映,真叫觀燈的不知是看燈好還是看人好。
年長的觀者臉上露出了含蓄、讚許的微笑,頑皮的孩子們卻隨口喊道:“鑽燈腳,生男芭!鑽燈腳,生男芭!”一語道破天機,觀者大笑,姑嫂大喜,簇擁著臉紅心跳的小媳婦再往別處花燈腳下鑽去。這就是廈門的“鑽燈腳”求子風俗。“燈”與“丁”在廈門話里是諧音,世俗認為鑽燈腳就能添丁。心中的願望經由人們之口大聲喊出,便具有了祝賀的意義和代己向燈神求子的“意義”,那是求之不得的大吉大喜。而已,喊的人越多,小媳婦和姑嫂們不僅不以為是非分的調戲,反而越高興:沒人喊,反而敗興。大庭廣眾之下,不惜拋頭露臉,為的就是這一句“鑽燈腳,生男芭”啊!
現今的新婚女子,也有求神、鑽燈腳的,但更多的是求助於婦科大夫。註生娘娘神殿早已毀棄。大庭廣眾之中也沒有了"生男芭"。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這些求子的風俗,都表達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追求和憧憬,摒棄其中的迷信成分,餘下的便是古老的美麗的故事了。

拴娃

近年來到泰山求子嗣又出現了新的風俗,那就是壓枝(壓子)和拴枝(拴子)。所謂壓枝是指用石頭壓在樹枝上,諧音“壓子”;所謂拴枝是用紅布條拴在樹枝上,諧音“栓子”。上山進香求子稱作“拴娃娃”或“偷子”。
進香的程序是“起程,沿路焚祠,沖火,落宿,登山,報號(到泰山娘娘殿前報到),朝頂,守架,進供,進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駕,謝山。”上山進焚的香紙主要有三種:一是黃草紙(當地稱火紙);二是印有玉皇大帝為行長,東嶽大帝為副行長的大面額冥幣;三是元寶,用錫箔、裱糊、金銀成對。碧霞祠有一方“碧霞之君璽”,有錢的可請道士在紙上加蓋璽印,以期增加效力。進香之後,就可以“拴娃娃”了。
據《壽春歲時紀》載,在碧霞元君祠,廟祝在神座前擺放著許多鍍了金色的泥娃娃,供人抱取。如果求生男孩就拴一個金男娃;求生女孩,就拴一個金女娃。凡來“拴娃娃”的都必須向廟祝交錢,謂之“喜錢”。日後若賴以神助,如願得子,就必須為泥娃娃披紅挂彩,並送回原處,謂之“還子”,並要向泰山娘娘進香還願。
在《中華全國風俗志》中,關於“拴娃娃”的習俗寫得十分清楚,稱“拴來的泥娃娃照樣要天天喂它吃東西”。並記載了北方地區民間這樣一個傳說:有個人家,主婦鎖上門出去走親戚,中午被留下吃飯沒回來,鄰居突然聽到她屋裡有小孩哭聲,可這戶人家並沒有兒女,後來才知道是拴來的娃娃餓哭了。
中國民間向來還有“心到神知”之說。也有些人在向泰山娘娘求子時,並不先進泰山朝拜,而是在當地舉行虔誠而隆重的求子儀式。首先,由妻子出面,帶上禮品去求當地的“神媽子”擇定吉日,安排求子儀式。第二步,購置香燭、火紙、紅布條、供品等。其中,必有棗和栗子兩種食品,取其“早生貴子”的諧音,紅布條上寫有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第三步,求子婦女點燃九炷香,與“神媽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祈禱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後將紅布條焚燒。求子婦女進香后各取一隻棗和栗子吃下,與“神媽子”一起跪至香火全部燃盡。
當然,日後一旦生兒育女,必定要到泰山碧霞元君祠還願。若求子未成,則再來一次,但“求子不過三”。還願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供奉獻禮者,有掛袍送匾者,有捐資修廟者,也有植樹造林者。現碧霞元君殿內有個黃銅大香爐,高一米多,三足兩耳、雕龍、工藝精湛,就是台灣信士陳英傑先生求子如願,答謝神恩所捐獻的。

職責與習俗


註生娘娘是位女神,頭不戴紗帽,因為她從沒有被歷代的皇帝刪封,所以共有梳卷髻發。她左手拿著生育簿,右手執筆。民間相信,人之生死由命中注定,且由“南斗”注生,“北斗”注死。而子女之授予是靠“註生娘娘”庇助,她掌管婦女之生育,每一個婦女該生幾個兒子幾個女兒,她的生育簿上均有記載,所以,只要她一查,便知道該讓婦女生男或育女,或是接受祈願予以刪改。可謂“大權在握”。
農曆三月二十日是授子神註生娘娘的誕辰祭典,往昔,此日,不論城市或鄉下,各地婦女都會專程趕往廟宇焚香祭拜,終日絡繹不絕,所以戲稱“三月二十人看人”,可知昔日之盛況。即使在平日,也可以看到許多善男信士,到廟裡來燒香祈願或還願。中國人的社會因受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倫理思想,因此,註生娘娘的信仰,普及中國各地。
一般民間習俗,前往禮拜的婦女,無子者求子。註生娘娘成了達成子嗣願望之神明,信仰此神就能懷孕,所以,最得婦女的信仰。有時為了獲得兒子,就備牲醴往拜,特別是在誕辰祭典這一天,各寺廟都要上供,行盛大的祭典,來進香的信徒很多:有子者求她保佑、求良緣;很多未婚的婦女,為了希望能嫁給一個如意郎君,往往也向此神祭拜許願。註生娘娘除了授子之外,也成了兒童的保護神。所以註生娘娘變成了婦女們的信仰中心。
婦女多將供奉神前之花簪,乞插髮髻上,以求吉祥。民間信仰中以女人本質如花,每一株花冥冥之中註定要開幾朵花,花分紅白二色,紅色生女,白花生男,生男生女由註生娘娘決定,“十二婆姐”則是負責看護這些花的元神。因是久婚不孕者,可求注生媽賜花,稱為“栽花換斗”。又婦女求子求女祭拜注生媽,若或得靈筊允許,可將神前供奉的花簪插在頭髮上戴回家。如果婦女盡生男孩或女孩,可以請註生娘娘換朵白花或紅花,這叫“移花換斗”。
註生娘娘誕辰,已婚或成孕婦女多前往膜拜,或祈求、或還願,也有為疾病或袪邪而去的。帶病兒往拜者,擲筊叩求神諾后,領受神前供奉之布制小鞋,穿以紅絨線,掛在病兒頸上,作為神護。又有以鎖牌或以紅絨線貫通古文錢,供拜后,掛在幼兒頸上,以袚災魔,稱“捖絭”,以求長命百歲。
按年後,乞願成就,如願以償,花簪或布制小鞋,按例均應於翌年註生娘娘生誕日,得另制以兩倍奉還。孩子滿十六歲時,亦宜備紅龜粿,向註生娘娘禱告,感謝其撫佑小孩成人,並脫絭謝神,表示孩子已長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