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禮

陳列禮

父陳亨駕(1871—1913年),字詩鑾,一生於家鄉介福窯場業瓷,亦曾到安溪某窯場從藝。退休后,繼續留聘為技術顧問,直至1969年病逝於德化醫院。一生業瓷近60載,在德化瓷廠從事技術工作10餘年,為德化瓷業付出大量心血與汗水,作出可貴的奉獻。

目錄

正文


陳列禮(1898—1969年)諱錦湶。福建永春介福龍津人。清光緒廿四年四月初四日生。著名陶瓷工藝家。德化瓷廠老技師。1956年省工業交通郵電系統先進生產者代表會代表,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代表。
陳列禮出身於瓷工家庭,祖輩從瓷。父陳亨駕(1871—1913年),字詩鑾,一生於家鄉介福窯場業瓷,亦曾到安溪某窯場從藝。列禮8歲入村塾,13歲輟學隨父學制瓷。未幾被人拐騙挾持至廈門港口下船押渡馬來西亞,賣與英人煉鐵業工場為勞工,強制他干著成人重活,過著牛馬不如生活。該工場周圍柵欄高築,大門日夜鎖閉,監工管理森嚴,如入牢獄無法逃脫。他失蹤后,父母家人到處尋覓未獲訊息,去信各地外出鄉親代為查訪,幸被一旅馬華僑鄉親發現設法營救才得脫離虎口。后承人介紹,為一華僑鄉親、橡膠業經營主墾植管理橡膠園,始得與家人取得聯繫。民國2年(1913年)父喪,接凶訊后未幾歸梓,隨他父親生前瓷藝同行好友到安溪某窯場打工謀生,繼續學習技術。後來輾轉到德化寶美后井窯場從瓷。1920年代末,因各地匪亂,地方不靖,返回介福就業並成家。這時,他已而立之年。
陳列禮從小與陶瓷結下不解之緣,以窯場、瓷廠為家,日夜生活於窯場工棚,鑽研燒制技能,手藝稱名一時,為瓷業經營主出力流汗,得來微薄工酬養家。民國37年(1948年),他年逾50歲,一對雙胞胎愛子年已16歲,眼看為兩男孩成家任務日近,而自己辛辛苦苦賣了半輩子命還不得溫飽,四壁空空。在他髮妻廖氏簽娘(1904—1961年,德化龍門灘碗坑人)建議下,領著兩個兒子於家鄉介福窯場自辦制瓷作坊,教子學藝,自營自製自燒,祈望家境能有好轉。時值全國解放戰爭止酣,社會動蕩,國民經濟停滯,瓷業生產不景氣,陳列禮的一手絕活技藝無從施展。
1950年代初,德化瓷廠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急需技藝人才,列禮經其同鄉、德化瓷廠匣缽工陳偵柚介紹,於1953年春應聘人廠。是時他年近屆六十。他制瓷技能全面,尤擅手拉制坯工藝,各種器型、碗盤杯碟壺無所不能。拉制大口徑器皿是其拿手絕技,如14吋大碗、大盤、大花盆等。他拉制自家用的一個高40公分、口徑36公分的小型家釀蒸餾器,其子孫一直保存至近年才用壞。對造型設計、制模、裝窯燒成、選礦配方、拱建龍窯等樣樣精熟,通曉從原料加丁至燒成全流程工藝技能,是少有的陶瓷燒制工藝全能技術老師傅。列禮進廠后,起初為主負責龍窯砌建、改建及裝燒。他經驗豐富,又善鑽研與試驗,未幾試成改松枝燒成為柴片燒成,不僅拓寬燃料資源,同時在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等取得豐碩成果。後來,逐步讓他負責燒制各個環節的技術指導。由於他從小受熬煎磨難,歷盡坎坷,所學技術才能未得到社會應有重視與很好發揮,進廠后,一位年近花甲老人能得到領導、社會重視關懷和瓷工的尊重,心底里感到無限榮幸,對祖國對人民事業進發出由衷的感謝與無限激情,全身心毫無保留地將滿腔熱血與技術技能奉獻給人民與國家,奉獻給德化陶瓷事業。他工作踏實,責任心強,不知疲倦,與人為善,傳藝無私,能與瓷工打成一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成為1950年代至1960年代德化瓷廠主要技術骨於之一。當時他除為主負責龍窯修建及燒成技術把關外,並是日用瓷造型設計與科研工作主要成員之一。為當時技術股股長吳維霖的得力助手。
1956年,陳列禮為省工交郵電系統先進生產者和全國先進生產者,先後出席省工交郵電先進生產者代表會和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分別榮獲省代表會獎章兩枚、全國代表會獎章一枚。並被選為德化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陳列禮於1967年退休。退休后,繼續留聘為技術顧問,直至1969年病逝於德化醫院。終年7l歲。一生業瓷近60載,在德化瓷廠從事技術工作10餘年,為德化瓷業付出大量心血與汗水,作出可貴的奉獻。病逝后,德化瓷廠舉行全廠職工參加的追悼大會,悼念這位終生為瓷業獻身的德高望重的老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