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信天翁的結果 展開

信天翁

鸌形目信天翁科動物

鳥綱,信天翁科各種類的統稱。體長約70—140厘米,為大型海鳥。嘴前端鉤曲。鼻孔呈管狀,左右分開。翅膀較長,尾較短。腿短,位於身體後部。后趾缺少或退化,前三趾具全蹼。集群營巢於海島上。主食魚類及頭足類。全世界有14種,南北半球均有分佈。其中短尾信天翁[D.albatrus]體長約95厘米,嘴肉紅色,先端白色。體羽主要為白色,頸部淡黃色。初級飛羽和尾端褐色。

繁殖於中國南部海域,冬季見於中國山東、台灣等沿海。為稀有種類。

形態特徵


體長約70—140厘米,為大型海鳥。嘴前端鉤曲。鼻孔呈管狀,左右分開。翅較長,尾較短。腿短,位於身體後部。后趾缺少或退化,前三趾具全蹼。嘴長而強,由許多角質片覆蓋,上嘴先端屈曲向下;鼻成管狀;頸短;體軀粗壯結實;尾短;翅狹而特大,雙翅展開可達3~4米,體重8~9千克。

生活習性


信天翁的棲息地是海洋。它們在岸上表現得十分馴順,因此,許多信天翁又俗稱“呆鷗”或“笨鳥”。信天翁是最善於滑翔的鳥類之一。在有風的氣候條件下,能在空中停留幾小時而無需拍動其極其長而窄的翅膀。它們需要逆風起飛,有時還要助跑或從懸崖邊緣起飛。無風時,則難於使其笨重的身體升空,多漂浮在水面上。也像其他鳥類一樣,能喝海水。通常以魚類和頭足類為食,也常跟隨海船吃船上的剩食。信天翁僅在繁殖時才成群地登上遠離大陸的海島。在那裡繁殖交配,其中包括展翅和啄嘴表演,伴隨著大聲鳴叫。每窩產一枚卵,產在地面上或簡易堆起的巢里。親鳥輪流孵卵。幼雛成長很慢,尤其是大型種類者;幼雛孵出后3-10個月才長齊飛羽,之後在海上渡過5-10年,在到陸地配對前,換過幾次羽。信天翁壽命很長。

分佈範圍


信天翁主要分佈於南半球,少數生活在北太平洋和赤道地帶。信天翁的分佈非常明顯,這與南極洲和南美洲、非洲及澳大利亞南端之間的海洋帶受風影響有關。南緯45-70°集中了數目最多的個體和種類,但它們也在南半球的溫帶水域繁殖,同時少數種類的分佈區域進入了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群島和厄瓜多外海的拉普拉塔島上的加島信天翁在赤道處繁殖,那裡的氣候受到寒流洪堡洋流的影響。

主要品種


信天翁圖冊
信天翁圖冊
信天翁科共有14種鳥類。
阿島信天翁(Diomedea amsterdamensis)、皇信天翁(D. epomophora)、漂泊信天翁(D.exulans)、黑腳信天翁(Phoebastria nigripes)、黑背信天翁(P.immutabilis)、短尾信天翁(P.albatrus)、灰背信天翁(Phoebetriapalpebrata)、烏信天翁(P.fusca)、黃鼻信天翁(Thalassarchechlororhynchos)、黑眉信天翁(T.melanophris)、紐西蘭信天翁(T.bulleri)、灰頭信天翁(T.chrysostoma)等。

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學名:Phoebastria albatrus;英文名:Short-tailed Albatross)。體長94-95厘米,身體白色,頭和頸綴有黃色,初級飛羽和尾尖端黑褐色,嘴粉紅色,腳暗色。在行為上相比短尾信天翁不接近船隻,而黑腳信天翁喜歡接近和跟隨船隻。短尾信天翁常年生活在海上,繁殖期間居住於海島或岩壁上,為居留性鳥類,不遷徙。主要以海水表層的小型軟體動物、魚類和其他海洋無脊椎動物為食,一般在水面覓食。分佈於北太平洋和亞洲的西太平洋一帶,中國釣魚台群島有分佈。繁殖期10-12月,常成對集中在一起營群巢,每次產1枚卵,孵化期和育雛期長,幼鳥有噴吐胃液防禦天敵的特殊本領,壽命可達40-60年。由於人類利用、漁業誤捕和火山噴發等因素,其種群數量稀少,2009年估計不超過3000隻,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黑腳信天翁

黑腳信天翁(學名:Diomedea nigripes;英文名:Black-footed Albatross)體形與短尾信天翁相似,體長76~79厘米,體重約1.2公斤。頭部羽毛帶有懸著的白色垂羽;嘴基周圍、眼下及喉嚨嚨灰白色;身體余部多為黑褐色;腰和尾上及羽白色並具黑斑;尾下叔羽亦具黑斑;腹部純白色。幼鳥似成鳥,但尾及尾下覆羽無白色。與短尾信天翁的幼鳥的區別在嘴及腳深色。分佈於北太平洋。繁殖於利瓦德群島、馬紹爾群島、約翰斯頓群島及小笠原群島。種群數量甚稀少。常年見於台灣海峽。春季及冬季見於中國南海以及浙江、福建及台灣。結群繁殖。常跟隨船隻找食廢棄物。常成群棲居於海島上。營巢於島上的岩石洞穴形呈淺呈淺淺盆狀。每產1枚白色卵,孵化期約40天。以魚、軟體動物等為食。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漂泊信天翁

漂泊信天翁(學名:Diomedea exulans;英文名:Wandering Albatross)翼展達3.5米,生活在南大洋,平均壽命22.8年,一生有90%的時間生活在海上。漂泊信天翁6-7歲時成年,雌鳥才開始產卵,幼鳥羽毛豐滿后便開始了終生的海上漂泊大多信大多翁多生活在南半球。在南緯40度的地帶,每月有27天是猛烈西風掀起巨浪的日子,這裡是信天翁的理想天堂。它常利用西風從西向東作長距離的飛行,10個月飛行1.5萬千米。無風時在海面休息,夜間在海面浮遊。漂泊信天翁4歲以後就能準確地飛向自己的出生地,開始尋找配偶,一般要“考察"一兩年,才能認定這門“婚事"。6-7歲時,成年的漂泊信天翁雌鳥開始產卵。幼鳥羽毛豐滿後會逐漸獨立,開始終生的海上漂泊。漂泊信天翁之外型及大小與皇家信天翁極為近似,在遠處極難清楚分辨。其出沒的範圍較廣闊,幾乎在整個南冰洋都有其蹤跡,故得其名。其繁殖習性與食物亦和皇家信天翁雷同,但繁殖季節較遲,始於1月底,並會隨船隻航行活動覓食。其總數約為8萬隻。

保護現狀


信天翁(展翅飛翔圖1)
信天翁(展翅飛翔圖1)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瀕危物種。
極危(CR)——2種;瀕危(EN)——3種;易危(VU)——6種;近危(NT)——3種

名稱來源


信天翁
信天翁
過去,有些水手將信天翁視為是不幸葬身大海的同伴亡靈再現因此深信殺死一 只信天翁必會招來橫禍。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的著名詩篇《古代水手的詩韻》正是敘述了在一隻信天翁被槍殺后災難是如何降臨到一艘船上的。然而,即便如此,許多19世紀的水手仍熱衷於捕食這種鳥類來豐富一下漫漫航途中單調乏味的飲食,並將它們的腳折入煙袋中,將翅膀的骨頭放進煙管里。
信天翁“Albatrosss”這個詞從葡萄牙語“Alcatraz”一詞發展而來,最初用於指任何一種大型的海鳥;很明顯,這個葡萄牙詞源於阿拉伯語“al-cadous”,指鵜鶘。信天翁區別於本目(鸌形目)其他科鳥類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管狀外鼻孔的位置是分別在喙基部的兩側,而非聚合在喙基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