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魯
諾魯共和國
諾魯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Nauru,諾魯語:Ripublik Naoero),簡稱諾魯(nǎo lǔ)。
位於中太平洋、赤道以南約60公里處,由一獨立的珊瑚礁島構成,全島長6公里,寬4公里,海岸線長約30公里,最高點海拔61米。全島3/5曾為磷酸鹽所覆蓋。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均氣溫24℃-38℃,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有“天堂島”之稱。諾魯陸地面積21.1平方公里,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3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
諾魯人是密克羅尼亞人的一支,為馬萊人、美拉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的混合類型。隨著磷酸鹽儲量的枯竭和採礦帶來的環境惡化,加上管理全島財富基金的減值,諾魯政府求助於一些不尋常的方法來獲得收入。
1990年代,諾魯成為一個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自2005年起,諾魯接受澳大利亞政府的援助,作為回報,諾魯建立一個拘留所處理那些非法進入澳大利亞的難民。
諾魯
1798年,英國船長約翰·費恩指揮下的“獵手”號(一說美國亨特號捕鯨船)發現了諾魯島,當時把它命名為快樂島。
1888年該島被德國吞併,淪為德意志帝國殖民地,始稱諾魯,併入德國馬紹爾群島保護地。19世紀90年代發現島上有豐富的磷酸鹽資源,1901年英國人獲准在此開採磷酸鹽。
1914年11月,第一次大戰期間,英國人雇傭澳大利亞遠征軍佔領了這座島嶼,結束了德國統治。
1919年,國際聯盟將諾魯劃歸澳大利亞、英國和紐西蘭共同託管,由澳代表三國行使職權,而磷酸鹽開採則由英國磷酸鹽委員會把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諾魯被日本佔領,1945年,澳大利亞佔領諾魯,結束日本統治。
1947年成為聯合國託管地,諾魯再次交由澳、英、新共同託管,由澳大利亞代表三國管理。
諾魯
1968年1月29日通過憲法。1月31日,諾魯共和國獲聯合國同意宣布獨立,哈默·德羅伯特出任首任總統。同年11月,諾魯成為英聯邦特別成員國(無權出席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
1970年,諾魯贖回英國磷酸鹽公司的資產,獲得磷酸鹽的控制權。
1995年,為抗議法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恢複核試驗,諾魯政府宣布自9月6日起中止與法國的外交關係。
1999年9月15日,諾魯被接納為聯合國成員,成為人口最少的聯合國成員國。
2000年6月,七國集團反洗錢機構金融工作組將諾魯列入洗錢黑名單。2002年12月20日,布希政府宣布開始對遏阻恐怖分子利用其銀行體系洗錢不力的烏克蘭與諾魯採取懲罰措施。諾魯在外開設的多家銀行因從事洗錢被迫在2003年關閉。
諾魯位於太平洋中部,北距赤道約41公里,東離夏威夷4160公里,西南隔索羅門群島距澳大利亞悉尼4000公里,東距吉里巴斯306公里。為一個橢圓形珊瑚島,全島長6公里,寬4公里,海岸線長約30公里,總面積24㎞²。
諾魯
諾魯最高海拔70米。諾魯島上沒有河流,唯一的一個湖泊布阿達湖也是鹹水湖,雖然降水很多,但小島的表面透水性很強,所以島上幾乎沒有淡水,飲用水都需進口。
諾魯屬熱帶雨林氣候,森林佔40%,氣溫24-38℃,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諾魯地圖
諾魯全國分14個區。
諾魯行政區劃表 | ||||
艾沃區(Aiwo District) | 阿納巴爾區(Anabar District) | 阿內坦區(Anetan District) | 阿尼巴雷區(Anibare District) | 拜蒂區(Baiti District) |
博埃區(Boe District) | 布埃達區(Buada District) | 代尼戈莫杜區(Denigomodu District) | 埃瓦區(Ewa District) | 伊朱區(Ijuw District) |
亞倫區(Yaren District) | 梅嫩區(Meneng District) | 尼博克區(Nibok District) | 瓦博埃區(Uaboe District) |
諾魯無正式首都,政府機關設在亞倫區。
諾魯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藍色,中央有一道黃條橫貫旗面,左下方有一顆白色的12角星。黃條象徵赤道,其上半部的藍色象徵藍天,下半部的藍色象徵海洋,12角星象徵諾魯原來的12個部落。
諾魯國徽
《諾魯,我們的家園》
諾魯人
1968年1月29日通過,5月17日生效。憲法規定,諾魯實行共和總統制。
諾魯總統為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由議會從議員中選舉產生。
諾魯議會為一院制,由18名議員組成;議長普選產生,任期3年,所有議員都作為獨立人士當選。20歲以上的諾魯人除特殊情況外,都必須參加選舉投票。
諾魯本屆議會於2013年6月8日大選產生。議長為前總統路德維格·斯考蒂,2013年6月11日就任。諾魯議長為瓦爾登·多威約戈(2004.12— )。
諾魯風光
本屆政府於2004年10月產生,主要成員有:總統斯考蒂,兼任公共服務、民航部長,並負責諾魯代理公司、諾魯銀行、諾魯磷酸鹽公司、諾魯保險公司;外交、財政、內務部長戴維·阿迪昂,並負責諾魯共和國金融公司和海關;司法、體育、漁業和海洋資源部長戈弗雷·托馬,並負責移民局;衛生、婦女事務、船運部長基蘭·凱克,並負責生態恢復公司;教育和職業培訓、青年事務、公共工程部長巴倫·瓦卡,並負責瑙電信局;島嶼發展、工業、文化和旅遊部長弗雷德里克·皮徹,並負責諾魯磷酸鹽專營管理局。
根據1968年憲法設最高法院,下設地區法院和家庭法院。在大多數情況下,以澳大利亞高等法院為終審法院。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由首席法官主持,擁有初審管轄權和上訴管轄權。地區法院由常駐地方法官主持。最高法院和地區法院都是訴訟法院。家庭法院由3名法官組成。首席法官還是公務部門和警察部門上訴委員會主席。現任大法官巴里·康奈爾。
諾魯無正式政黨。1987年,前總統凱南·阿德昂創立諾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政黨——諾魯民主黨。
1、哈默·德現任總統萊昂內爾羅伯特(Hammer DeRoburt)1968年1月31日—1976年12月22日 無黨派
2、伯納德·多威約戈(Bernard Annen Auwen Dowiyogo)1976年12月22日—1978年4月19日 諾魯黨
3、拉古莫特·哈里斯(Lagumot Gagiemem Nimidere Harris)1978年4月19日—1978年5月15日 無黨派
4、哈默·德羅伯特(Hammer DeRoburt)1978年5月15日—1986年9月17日 無黨派
5、肯南·阿迪昂(Kennan Ranibok Adeang)1986年9月17日—1986年10月1日 諾魯黨
6、哈默·德羅伯特(Hammer DeRoburt)1986年10月1日—1986年12月12日 無黨派
7、肯南·阿迪昂(Kennan Ranibok Adeang)1986年12月12日—1986年12月22日 諾魯黨
8、哈默·德羅伯特(Hammer DeRoburt)1986年12月22日—1989年8月17日 無黨派
9、肯納斯·阿羅伊(Kenos Aroi)1989年8月17日—1989年12月12日 無黨派
10、伯納德·多威約戈(Bernard Annen Auwen Dowiyogo)1989年12月12日—1995年11月22日 民主黨
11、拉古莫特·哈里斯(Lagumot Gagiemem Nimidere Harris)1995年11月22日—1996年11月11日 無黨派
12、伯納德·多威約戈(Bernard Annen Auwen Dowiyogo)1996年11月11日—1996年11月26日 民主黨
13、肯南·阿迪昂(Kennan Ranibok Adeang)1996年11月26日—1996年12月19日 民主黨
14、魯本·昆(Ruben James Kun)1996年12月19日—1997年2月13日 無黨派
15、金扎·克洛杜馬爾(Kinza Godfrey Clodumar)1997年2月13日—1998年6月18日 中間黨
16、伯納德·多威約戈(Bernard Annen Auwen Dowiyogo)1998年6月18日—1999年4月27日 民主黨
17、勒內·哈里斯(René Reynaldo Harris)1999年4月27日—2000年4月20日 無黨派
18、伯納德·多威約戈(Bernard Annen Auwen Dowiyogo)2000年4月20日—2001年3月30日 民主黨
19、勒內·哈里斯(René Reynaldo Harris)2001年3月30日—2003年1月9日 無黨派
20、伯納德·多威約戈(Bernard Annen Auwen Dowiyogo)2003年1月9日—2003年1月17日 民主黨
21、勒內·哈里斯(René Reynaldo Harris)2003年1月17日—2003年1月18日 無黨派
22、伯納德·多威約戈(Bernard Annen Auwen Dowiyogo)2003年1月18日—2003年3月10日 民主黨
23、迪羅格·吉烏拉(Derog Gioura)2003年3月10日—2003年5月29日 無黨派
24、路德維格·斯科蒂(Ludwig Derangadage Scotty)2003年5月29日—2003年8月8日 無黨派
25、勒內·哈里斯(René Reynaldo Harris)2003年8月8日—2004年6月22日 無黨派
26、路德維格·斯科蒂(Ludwig Derangadage Scotty)2004年6月22日—2007年12月19日 無黨派
27、馬庫斯·斯蒂芬(Marcus Stephen)2007年12月19日—2011年11月10日 無黨派
28、弗雷德里克·威廉·皮徹(Frederick William Pitcher)2011年11月10日—2011年11月15日 無黨派
29、斯普倫特·達布維多(Sprent Arumogo Dabwido)2011年11月15日—2013年6月11日 無黨派
30、巴倫·瓦卡(Baron Divavesi Waqa)2013年6月11日—2019年8月27日 無黨派
31、萊昂內爾·安吉米亞(Lionel Rouwen Aingimea)2019年8月27日—今 無黨派
諾魯為單一經濟,曾經是太平洋島國首富,主要收入來源是向澳大利亞、紐西蘭出口磷酸鹽。農產品十分有限,主要是椰子(1992年椰子產量2000噸,養豬3000頭)。幾乎所有食品和飲用水都依賴進口。漁業資源較豐富,待開發。由於磷酸鹽礦即將枯竭(至多再開採二至三年),諾魯利用出口磷酸鹽的收入在國外進行了大量房地產投資,但多數項目經營不善,效益不佳。1989年,瑙政府開始出現財政赤字。
1995年,諾魯銀行崩潰,瑙政府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1995/1996財年,瑙政府收入2340萬美元,支出6480萬美元。為解決財政問題,瑙政府採取了出售其航空公司5架飛機和3艘輪船以及瑙國護照、限制貨幣外流等措施,並在亞洲開發銀行的支持下開始實行全面改革計劃。1994年,瑙向國際法院起訴英國磷酸鹽委員會(澳、英、新為成員)在1920年至1968年期間挖掘磷酸鹽時毀壞耕地、破壞環境,獲得澳大利亞賠償1.07億澳元,在二十年內逐年償付。
諾魯主要依靠開採和出口磷酸鹽維持居民的高收入,年均收入最高曾達8500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南太居首位。為改善單靠磷礦收入的局面,並為將來磷礦枯竭后準備出路,諾魯在國外有大量房地產投資。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磷酸鹽礦的巨額收入和國外的房地產長期投資。
主要依靠磷酸鹽出口、發放捕魚證和外銷熱帶水果,嚴重依賴外援和舉債。
2017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 1.14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834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11.6%
貨幣 無本國貨幣,通用澳元
磷酸鹽資源豐富,向澳大利亞、紐西蘭出口磷酸鹽是主要收入來源。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其年產量和出口量約為100萬-150萬噸。自90年代始,產量逐年下降。
1989年,諾魯向國際法院起訴澳大利亞,要求澳對在瑙獨立前因開採磷酸鹽造成的生態破壞予以賠償。1993年,瑙澳達成庭外和解,澳同意賠償瑙1.07億澳元,以現金支付其中5700萬澳元,用以建立信託基金,另5000萬澳元分20年逐年撥付(每年平均250萬澳元),用於雙方商定的項目。
農產品十分有限,主要是椰子、香蕉、菠蘿等。幾乎所有食品和飲用水都依賴進口。
漁業資源較豐富,瑙擁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多金槍魚,但捕撈能力有限,每年潛在捕魚量約為4萬多噸,待開發。每年政府通過發放捕魚證方式獲得的收入約600萬-800萬澳元。
諾魯漁業公司,1979年成立。
1989年瑙政府開始出現財政赤字。1995年諾魯銀行崩潰,瑙政府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瑙財政赤字累計達5849萬澳元。為解決財政問題,瑙政府採取了出售5架飛機、3艘輪船以及諾魯投資者護照、限制貨幣外流等措施,但收效甚微。瑙債台高築,欠美國通用電氣金融公司2.4億澳元的高息貸款,瑙在澳資產被債權人委託的資產監管人拍賣;欠美國進出口銀行1880萬美元的債務。
2003年,諾魯在外開設的多家銀行因從事離岸金融業務,遭西方指責和制裁,銀行業務亦遭凍結。2004年以來,瑙議會通過一系列法案,限制境內金融不法行為。
諾魯銀行:1976年成立;政府所有;資本1200萬;儲備額1.23億,儲蓄額1.41億(1994.12)。
聯合銀行公司:1990年成立,資本300萬美元,儲備額2530萬美元,儲蓄額2.325億美元(1996.12)。
諾魯保險公司:1974年成立。
財年財政收支情況(資料來源:諾魯財政部) | |||||
萬澳元 | 1998/1999 | 2001/2002 | 2002/2003 | 2003/2004 | 2004/2005 |
收入 | 3870 | 3265 | 3990 | 1365 | 1350 |
支出 | 3720 | 7139 | 5198 | 1361 | 1350 |
差額 | 150 | -3874 | -1208 | 4 |
1996年,外貿總額為6742萬澳元,其中進口2942萬澳元,出口3800萬澳元。1997年,外貿總額為7218萬澳元,其中進口3818萬澳元,出口3400萬澳元。
主要出口磷酸鹽,進口食品、飲用水和各種生產、生活用品。
2003年主要出口對象國為日本、印度、韓國、澳大利亞、英國,進口對象國為澳、馬來西亞、美國、印度尼西亞、英國。
主要貿易夥伴有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日本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磷酸鹽,進口食品、家電、日用品、五金和建材等。
英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諾魯語。諾魯語是諾魯的國語,是一個特別的太平洋島國語言,約96%諾魯人在家中使用。由於諾魯語只應用在國內,所以英語被廣泛地使用,尤其是在政府和商業上。
諾魯人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2/3是新教,1/3是天主教),另有約10%人是巴哈伊信仰,所佔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另有9%人信奉佛教及2.2%是穆斯林。憲法清楚寫明人民享有宗教自由,但有某些情況下政府會限制此權利,如限制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活動,他們主要都是外勞,受雇於政府的諾魯磷酸鹽公司。
新年(1月1日)、獨立日:1月31日、復活節(3月29-4月1日)、憲法日(5月17日)、安加姆節(返鄉日)(10月26日)、聖誕節(12月25-26日)。
諾魯沒有軍隊,所擁有的全部武裝力量是60名警察,防務由澳大利亞協助。
諾魯有環島瀝青公路,截至2011年全長24公里,其他公路6公里。
截至2011年,諾魯鐵路全長3.9公里,用來連接島嶼中部的磷酸鹽礦區和西南岸的加工廠。
諾魯有客貨船多艘,行於澳大利亞、太平洋島嶼,日本和美國西海岸之間。有貨船定期來往於澳大利亞和諾魯。截至2011年,瑙漁業局有2條捕魚船、有2個小碼頭,其中1個是貨運碼頭,可通過駁船轉運裝卸貨物,另一個為供漁船出入的小碼頭。諾魯太平洋航運公司,1969年成立。
諾魯機場
世界上所有獨立的共和國中,諾魯的領土面積是最小的,然而它的人均國民收入卻很高,人均收入4600澳元。國民的福利待遇較西方國家毫不遜色。
諾魯政府建立了一個全面社會福利體系,向全體諾魯公民提供免費住房、照明和免費醫療。
諾魯對6-16歲的少年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少量學生在斐濟接受高等教育,政府提供獎學金。另接受澳大利亞、泰國、太平洋島國論壇等提供的獎學金。南太平洋大學在諾魯設有分校,此前學生須赴澳紐等地就讀大學。諾魯識字率是96%,文盲率1.3%(1998)。1所師範學校,學生10人,教師1人(1995)。
1996年,諾魯首次派出三名舉重選手參加了亞特蘭大奧運會。在隨後的悉尼奧運會上,諾魯的第一位奧運參賽女運動員也在舉重台上亮相。從1996年--2004年的三次夏季奧運會諾魯都參加了,他們的派出的運動員都集中在舉重項目上。其中96年3名、2000年2名、2004年3名。
諾魯政府實行免費醫療,有1所醫院、3名醫生。另有古巴援瑙醫生11名。
2010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2010年肥胖率最高的國家”排名,諾魯以多達95%的人口身高體重指數指數高出世界平均,成為全球“最肥的國家”。諾魯人亦是世上最多上患上2型糖尿病之一,約40%人受影響,而美屬薩摩亞有47%,托克勞有44%。其它相關的重要疾病如心臟病和腎病。2009年諾魯男性的平均壽命為60.6歲,女性為68歲。
諾魯政府不定期出版《公報》,有英文版和諾魯文版,當地和海外新聞;免費贈閱。《中央星報》:1991年成立;雙周刊。
諾魯廣播電台(1968年成立)、諾魯電視台均為官方機構,播放議會會議情況、諾魯新聞等。諾魯廣播電台轉播ABC(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節目。諾魯電視台轉播ABC、CCTV16套(英語新聞頻道)、STAR-SPORTS(衛視體育台)等。
諾魯有免費國內和國際電話服務,包括網際網路服務。2004年有電話約400門,但電訊設施落後,各項服務時常中斷。
諾魯風光
諾魯在墨爾本設有總領事館,在斐濟蘇瓦設有高專署,在紐約設有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兼駐美國大使館),在新德里和倫敦分別設有名譽領事,在紐西蘭、西薩摩亞、中國等國和地區設有辦事處。澳駐斐濟高專兼任駐瑙高專,美駐斐大使兼任駐瑙大使。2005年1月,瑙總統斯考蒂訪問泰國,與泰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並在曼谷設立總領館。
諾魯於1986年7月簽署了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1999年9月諾魯被接納為聯合國成員。
諾魯是英聯邦的特殊成員國,參加英聯邦部長級會議和其他官方或非官方會議,享有英聯邦成員國的全部權益,但不參加英聯邦首腦會議。
諾魯參加一些聯合國分支機構和國際組織的活動。這些機構和組織是:萬國郵政聯盟、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國際展覽局、亞洲開發銀行(1993年初加入)、國際電信聯盟。
諾魯的外交重點主要放在尋求外援上。因經費短缺,瑙關閉了部分駐外機構。
2004年8月,第35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首腦會議期間,瑙正式向論壇請求援助。會議決定由論壇向瑙派駐一名官員,要求論壇秘書長與瑙政府共同制定援瑙計劃。
外國援助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由於澳在瑙臨時安置非法移民,澳對瑙援助有所增加。澳在瑙派有總領事和移民局官員。
1989年,諾魯向國際法院起訴澳大利亞,要求澳對在瑙獨立前開採磷酸鹽造成生態破壞予以賠償。
1993年,瑙澳達成庭外和解,澳同意賠償瑙1.07億澳元,其中5700萬支付現金建立信託基金,另5000萬分二十年逐年撥付(每年250萬澳元),用於雙方商定的項目。
2001年12月,瑙澳簽署難民問題備忘錄,澳在瑙建立難民甄別中心,並向瑙提供1000萬澳元援助,用於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2002年12月,瑙澳簽署難民問題第二期備忘錄,向瑙提供1450萬澳元。
2004年3月,瑙澳簽署難民問題第三期備忘錄,澳將在2005年6月前向瑙提供2250萬澳元援助,並向瑙派出高級財政和警務官員,協助管理。
2004年7月,澳派財政部3名高級官員赴瑙工作,協助瑙進行預算編製、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10月,澳向瑙警察局派出2名高級警務人員協助工作。
諾魯與中國台灣關係始於聯合國託管時代。
1968年,諾魯獨立,獲得台灣承認。
1975年,諾魯在中國台灣設“領事館”。
1979年,中國駐斐濟大使和中國武術團先後訪瑙。
1980年5月,諾魯同中國台灣當局建立“外交關係”。同年,台灣在諾魯設“領事館”。
1982年7月,中國湖南雜技團訪瑙。
1990年8月,諾魯與中國台灣宣布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台灣在瑙的"總領事館"也升格為"大使館"。
1991年7月,諾魯總統伯納德·多維約戈就我國遭受水災致函我國政府表示慰問,並捐款1萬美元。
1996年,中國同諾魯雙邊貿易額為2萬美元,皆為中方出口,無進口。
2002年7月21日,諾魯與中國相互承認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並與台灣當局“斷交”。07月23日,台灣當局宣布與諾魯“斷交”。
2004年4月24-29日,諾魯哈里斯總統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雙方簽署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
2005年1月6日,諾魯共和國總統路德維格·斯考蒂率團抵香港作非正式訪問,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楊文昌會見,諾魯外交與財政部長戴維·阿迪昂、公署吳海龍副特派員參加了會見。2005年1月7日訪問廣東,雙方簽定了《中國與諾魯經濟技術合作協定》。5月14日,諾魯總統斯考蒂不顧中方反覆勸阻和交涉,在台北與台當局簽署“復交公報”,宣布瑙台“復交”。5月27日,中國宣布中止與諾魯的外交關係和兩國政府間的一切協議。2005年雙邊貿易額為3萬美元,皆為中方出口。
2007年3月,台灣援助諾魯1550萬美元,協助滯留諾魯的外勞返國。9月6日,台灣陳水扁出訪諾魯。據中國海關統計,2007年雙邊貿易額為4萬美元,皆為中方出口。
2008年1月31日,台灣當局“副總統”呂秀蓮以陳水扁特使身份,出席諾魯國慶大典。
諾魯人民
諾魯人具有波利尼西亞人的特徵,體格健壯,頭髮濃黑,皮膚為棕色,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種,男子身高平均在1.7 米以上,女子稍矮一些。他們熱情好客,擅長捕捉和訓練“導航鳥”。島上居民擅種椰子樹、水產養殖。
1798年,英國“獵人”號船長約翰,島上居民和房屋頗多,島上的居民生活悠然自得,因此稱之為意為“Pleasant”,意為舒適島。1888年德國佔領該島后,取消了舒適島的命名,恢復了當地名諾魯這一稱呼。從飛機上俯視諾魯只能見到一個橢圓形的小圓點,故有人叫它“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大頭釘”。這個國家太小,因此還有“無土之邦”的稱號。這個國家的各種消息都是口頭輾轉相傳,沒有廣播,沒有電視電台,更沒有報刊,因此,又被稱為“沒有新聞的國家”。
令人奇怪的是,這個國家不設首都。只設有一個行政管理中心,設在島國西南沿海的亞倫。這個城市有一家商店、一個郵局和一家有十個床位的旅館。
諾魯出產熱帶水果、家畜和魚。它以盛產磷酸鹽聞名於世。國民經濟主要依靠出口鹽。
諾魯磷礦的開採,始於1907年,迄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諾魯獨立后,政府從英國人手中收回工業的所有權利,漸漸由窮變富。諾魯每年開採100萬噸以上,收入1億2千多萬美元,人均1.5 萬多美元,達到了石油富國和發達國家的水平。
在政府豐厚工資和低生活消費的滋潤下,諾魯人享受著一種讓其他太平洋島國生羨的閑暇生活。上班時間很隨便,島上僅余的綠地之一上建起了高爾夫球場,國家電視台的三個頻道為島民們準備了各種娛樂節目。不過,島上最流行的打發時間的方式是駕車在只有20分鐘車程的環島公路上兜風,喝進口啤酒並把空酒罐擲到窗外,更積極的玩法是舉重和飼養一種會捕魚的海鳥,不過諾魯人已經不需要靠它們捕魚為生了。島上最大的商場“堪佩里”中,食品貨架上的餅乾比水果和蔬菜要多三倍;餐館里也很流行油膩的油炸食品。
毫不意外的,諾魯成為肥胖症和糖尿病研究的典型個案。諾魯的國民成為全球最肥胖的人口之一,而糖尿病發病率也位居世界第一:大約50%的諾魯人都患有糖尿病。這雖然與遺傳基因有關,但無疑諾魯人慵懶的生活方式和高脂肪的飲食結構也是重要的誘因。島上男性平均壽命降到了53歲,比鄰近的紐西蘭短20多年。
諾魯前總統哈瑞斯為了號召人們保持健康,開始在該島一公里長的機場跑道上步行鍛煉。但這一舉動沒有吸引島民的注意力,他們都去觀看一個叫“大就是美”的露天選美比賽了。而哈瑞斯總統本人在他的第一次鍛煉就受傷被送往澳大利亞接受緊急治療。
一位西方國家外交官評價道:“這是生活在那裡的人民看不到有必要從事勞動所必然產生的後果,因為一切全都依賴國家。”
諾魯繁榮的象徵是大量的汽車,平均每個家庭有汽車兩輛,儘管整個島上只有一條公路!任何一個家庭都有現代化的設備,例如燃氣爐、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錄像機等等。雖然很富有,但大部分諾魯人仍居住在政府為子女多的家庭修建提供的住房裡。諾魯每對夫婦平均生育4-5個孩子。
諾魯人民奢侈浪費的象徵表現在他們的體型上。據統計,90%的諾魯人身材痴肥。30歲以上的男人體重大多超過150公斤。為什麼?因為島上的傳統食品被國家提供的進口食品所代替。來自澳大利亞的肉類在諾魯比在墨爾本還便宜,甚至連魚都要進口!
食品結構的改變在慢慢地殺死諾魯人。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55歲。多數人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25歲以上的人中,有30%患糖尿病。國家正是這些病痛的製造者!政府獲得了磷礦收入的一半利潤,用來養活自己的人民。
諾魯
上學不需要交費,而且有不少人到外國的學校學習,也全部由國家提供學費。培養一名大學生要花22000美元,而其中只有13%的學生能夠得到大學文憑……
諾魯航空公司是在獨立后兩年成立的公司。1980年這家公司擁有5架波音飛機。公眾輿論指出,德羅伯特總統把那些飛機當成了自己的現代化汽車。人民乘坐飛機只需花很少的錢。結果是,公司從成立以來損失數億美元。1995年,公司賣掉了3架波音飛機。
當磷礦的收入減少之時,1989年至1994年任職的伯納德·多威約戈總統不但沒有解散航空公司和裁減政府工作人員,反而增加了政府職員!
由於考慮到至20世紀末磷礦資源會逐漸枯竭,德羅伯特政府決定保留一大部分礦產收入進行投資,希望諾魯人民的後代能夠通過這一輝煌的計劃繼續享受到資源帶來的益處。但是,30多年過去了,他們只做到了小規模的投資:在所羅門島建立了一座啤酒廠,在美國俄勒岡州擁有250公頃森林,在華盛頓有一座辦公樓,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有一座51層高樓。
諾魯島的中央有一火山湖,名為“布瓦達拉宮湖”,直徑50米,湖周邊椰林環繞,紅瓦白牆的民居倒映在湖中,不時可見幾隻白色的小鳥在湖面上追逐嬉戲。布瓦達拉宮湖,恰似天工巧匠給這白色的島嶼鑲上了一塊綴有綠邊的水晶般的明鏡,為諾魯美麗的風光又平添絢麗的色彩。
世界上最小的共和國:世界上最小的獨立共和國是太平洋上的諾魯。它的面積21平方千米(8.1平方英里)在2010年人口僅9267人。(吉尼斯世界紀錄)
肥胖率最高的國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數據,肥胖率最高的國家是南太平洋島國諾魯,該國61.1%的人口患有肥胖症。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指數(以千克為單位的體重除以以米為單位的身高的平方)大於或等於30,那麼他就被認為是肥胖。(吉尼斯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