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飛碟瓜的結果 展開

飛碟瓜

園藝植物

飛碟瓜又名碟瓜、碟形瓜、齒緣瓜、扁圓西葫蘆,為葫蘆科南瓜屬美洲南瓜的一個變種。其果實既可以觀賞,又可以食用,是一種難得的現食兼用園藝植物。飛碟瓜在我國栽培的歷史很短。最初它是作為一種名特蔬菜於20世紀90年代從俄羅斯、韓國、美國等地相繼引入進行栽培的。

形態特徵


飛碟瓜
飛碟瓜
飛碟瓜根系發達。莖短縮,蔓性、半蔓性或矮生。真葉近五角掌狀,淺至深裂,互生,綠色。雌雄異花同 株。一般雌花單生,雄花簇生。花黃色,腋生,花徑10-12厘米左右。
瓠果,分白、黃、綠三種基本顏色。果緣具棱齒,扁圓、碟形或鍾狀,所以俄羅斯人稱之為碟瓜、碟形瓜、齒緣瓜。因果形美觀,狀若飛碟,故命名為飛碟瓜。飛碟瓜為蟲媒花植物,以觀果為主。

分佈範圍


中南美洲。

主要價值


飛碟瓜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它的嫩果、嫩花、嫩消、葉柄、種子均可以食用。根據測定,飛碟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B1、B2,胡蘿蔔素,尼克酸及鉀、鈣、磷、鐵等多種礦質元素。

栽培技術


栽培要點

飛碟瓜[園藝植物]
飛碟瓜[園藝植物]
飛碟瓜性喜溫暖環境。適宜的生育溫度為13℃-28℃。溫度過高,容易化瓜。溫度低於10℃,則生長停滯,果不膨大。喜光,但可耐一定程度的弱光。因此,它既適合露地栽培,又適合保護地栽培。
喜濕,不耐旱,由於葉片大,蒸騰強,栽培上要特別注意水分管理。應保持空氣溫度為70%-80%。濕度過大,容易發生白粉病。喜肥。以砂壤土、壤土栽培為宜。適宜的土壤PH值6.5-7.0。

育苗

飛碟瓜
飛碟瓜
採用紙簡或營養缽育苗。選擇飽滿無病蟲傷害的種子在28℃-30℃溫度下浸種8-10小時,而後在25℃-28℃ 溫度下催芽。催芽過程中保持催芽袋濕潤,每天換水l-2次。當50%以上種子萌芽時,播種於預先準備好的播種盤中。要求底上厚度至少5厘米。
打透底水。覆蓋葯上,厚度1厘米,然後覆蓋地膜或小拱棚,保溫保濕。最好能保持土溫在 25℃以上,這樣有利於幼苗出土。苗出土后,撤去覆蓋物,適當降溫,以防徒長。子葉展平后,移苗至育苗缽(10×10厘米)中。
飛碟瓜[園藝植物]
飛碟瓜[園藝植物]
苗期要保持充足的光照,光照時間每天保持10小時左右,有利於雌花分化。溫度採用變溫管理。即晴天白天保持23℃-28℃,夜間降至12℃-15℃;陰天白天保持20℃-25℃,夜間可降至10℃-12℃,晝夜溫差10℃-15℃。定植前5-7天要進行秧苗鍛煉。

整地定植

霜期過後,最低氣溫穩定超過10℃時定植。畦作或壟作。採用畦作,則畦距40-50厘米,畦寬120厘米,株距80-100厘米,每畦2行;採用壟作,則壟距70厘米,株距100厘米,可根據品種特性具體確定株行距。定植前整地,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氨30千克,過磷酸鈣 50-100千克。

田間管理

飛碟瓜[園藝植物]
飛碟瓜[園藝植物]
定植緩苗后,結合追肥澆一次催秧水,開花結果期加大給水量。盛夏持續強光高溫期,必要時每天澆水2次。生育期內分別在緩苗后、盛花期、盛果期追肥3次。要避免草荒,開花前進行2-3次鏟地鬆土,中耕除草,以促進根系發育。要 及時進行綁蔓,除去老葉、病葉。上午6-9時可進行人工授粉,幫助坐果。同時要注意病蟲害防治。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蚜蟲,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白粉虱,選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防治白粉病。

盆栽

育苗:利用盆栽,當植株展開1-2片真葉即可定植。
定植:定植盆要求上口徑具有40-50厘米的大盆。內裝營養土。營養土配方為:田土:腐熟畜禽糞:鋸未(或腐熟馬糞)一7:2:1。每盆定植飛碟瓜1株,並立高1米、粗2-3厘米的架條1個。澆足定植水。生長期內要保持土壤濕潤。因為飛碟瓜屬喜光植物,所以應置盆於通風良好,光線充足的地方。
飛碟瓜[園藝植物]
飛碟瓜[園藝植物]
管理:矮生型每株留瓜2-3個,蔓生型每株留瓜3-5個。保持土壤濕潤。植株每伸長20厘米,綁蔓1次。生長期主要防止蚜蟲和白粉病的發生。待瓜老熟后摘下。

生態習性


飛碟瓜性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環境。種子10℃萌發,最適發芽溫度25~27℃。適宜生長發育的溫度白天22-28℃,夜間13~18℃。超過35℃,呼吸作用加強,生長發育受阻,易引起受粉不良。溫度低於10℃,則生長受阻。土壤pH值為65~7.5。

嫁接技術


1.砧木
黑籽南瓜做砧木親和性能好,嫁接成活率髙,根系發達,抗病性和耐低溫能力強,高產,商品性好。
2.種子處理與播種
黑籽南瓜應提前浸種催芽,播種期在10月上旬。具體方法是,先將黑籽南瓜用60℃溫水浸泡12h,用手在細沙中將黏液搓掉,保溫保濕,待種子發芽“露白”后可播種;將飛碟瓜種子用40℃溫水浸泡2h,用濕布包好25~30℃條件下催芽,每天用20℃左右溫水淘洗一次,“露白”后播種。
3.嫁接時期
嫁接過早,幼苗莖細嫩,操作不便;反之組織老化,切口不易癒合,成活率低。最佳時期在黑籽南瓜苗的兩片子葉基本平展,真葉初露;飛碟瓜第一片真葉微展,此時嫁接成活率最高。
4.嫁接方法
採用靠接法,易操作,易管理,成活率髙,幼苗生長一致。先將育好的幼苗用鐵鏟分別取出,盡量使南瓜幼苗根系完整,把幼苗放在凳子上,用刀片剔去南瓜幼苗頂心的生長點,再用刀片在於葉下1~1.5cm處,由上往下斜切,切口長約為莖粗的2/3;飛碟瓜接穗在離子葉下2~2.5cm處,由下往上斜切,切法相同。將切口對接好,夾上嫁接夾,使切口緊密結合,注意不要讓水和泥土污染傷口。
5.營養土配製與嫁接育苗管理
按肥沃土與腐熟優質有機肥6:4混合均勻後過篩,每立方米加入過磷酸鈣10kg,草木灰10kg,40%多菌靈100g,拌勻后裝填苗床或營養缽內,並澆透水;隨時把嫁接好的苗子植亼事先搭設好的遮陽拱棚營養床或營養缽內。3日內小供棚密閉遮陰,創造高溫、高濕環境,濕度在90‰%以上,苗床白天控制在24~28℃,夜18~20℃,4天後逐漸通風,並撤去拱棚。10天左右傷口基本癒合好,再用刀片切斷飛碟瓜的根系並拔除,培育壯苗。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飛碟瓜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3 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