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謝集鎮
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轄鎮
大謝集鎮,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地處巨野縣東南部。2018年,戶籍人口64946人。
2020年6月,大謝集鎮下轄39個行政村。
巨野縣政區圖
秦代,屬昌邑縣。
金代,屬巨野縣。
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為昌邑保。
1949年後,為巨野縣第八區之謝集區。
1958年9月,設立謝集公社。
1981年,更名大謝集公社。
1983年4月,撤銷大謝集鄉,建立大謝集鎮。
2001年2月,撤銷昌邑鄉,併入大謝集鎮。
2011年末,大謝集鎮轄區總人口6.2萬人。
2018年,大謝集鎮戶籍人口64946人。
2011年末,大謝集鎮下轄前昌邑、真武西、杈子馮、趙廟、潘庄、染坊馮、真武東、后郎庄、城角劉、侯花園新民張、翟庄、侯庄、劉庄、前郎、南高樓、郝宋庄、黃王莊、孫庄、郝樓、石庄、朱李庄、東黃海、王花園、馬庄、陳海、張油坊、三王莊、陳坊、歐庄、王衚衕、后郝庄、谷庄、文化張、西黃海、宋庄、梁屯、時堂、徐庄、周庄、固子張、東坊子、河南張、東庄屯、河灣程、趙樓、黃集、田小集、張橋、東侯樓、田劉庄、前賀庄、戰庄、前高庄、后高庄、馮樓、大馮庄、西侯樓、康營、田王莊、苗庄、李橋、大劉庄、固子程、東馬橋、西馬橋、后昌邑、后賀庄謝集、吳庄、秦庄、張馬位、大郝庄73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大謝集鎮下轄39個行政村:宋庄村、前昌邑村、趙廟村、后昌邑村、新民張村、前賀庄村、大馮庄村、趙樓村、大劉庄村、城角劉村、侯花園村、梁屯村、張油坊村、郝宋庄村、黃王莊村、三王莊村、南高樓村、王衚衕村、西黃海村、東黃海村、郝樓村、后郝庄村、謝集村、孫庄村、秦庄村、東苑新村、郎庄村、固子馮村、馬橋村、沿河新村、苗庄新村、萬彭新村、高庄村、侯樓村、萬福新村、歐徐新村、彭越新村、四合馮村、金苑新村,鎮人民政府駐翟庄村。
大謝集鎮
2011年,大謝集鎮財政總收入2895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12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715萬元,增值稅1485萬元,企業所得稅61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67元,比上年增長10%,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億元,比上年增長8%。
2018年,大謝集鎮有工業企業4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6家。
2011年,大謝集鎮有耕地面積7.8萬畝,人均1.3畝,以種植大蒜、小麥、棉花為主,農業總產值達到3.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5%,生產糧食0.5萬噸,其中小麥0.2萬噸、玉米0.3萬噸;大蒜種植面積7.5萬畝,產量9.5萬噸,人均1524千克。生豬飼養量1.2萬頭,羊飼養量3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2萬羽。
2011年,大謝集鎮工業生產總值3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2.3%,有工業企業56家,職工3000人。初步形成了以大蒜、棉花、食油、紗、機械建材、植物白蛋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末,大謝集鎮有商業網點239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貿市場18個,年成交額3.1億元。出口總額25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主要產品有大蒜。有大蒜加工出口企業50餘家,大蒜儲藏能力達到3.6萬噸,其中有6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所產大蒜已出口德國、荷蘭、法國、澳大利亞、巴西、智利、美國、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大蒜創匯6200萬美元。
2011年末,大謝集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73處,各類文化專業戶1050戶,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30萬餘冊,學校體育場16個,王衚衕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巨野縣大謝集鎮,道路兩旁整齊美觀,街面乾乾淨淨,鄉村的環境真是不比城裡差。
“以前街道上到處是紙屑、柴草,糞便,瓜子殼、塑料袋等,現在好了,家門前都擺放了環保垃圾桶,每天還有環衛工人定時打掃,街道突然變亮了很多。”村民們感受到了現在的變化。
據大謝集鎮環保所所長邵成印介紹,按照“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運行機制,大謝集鎮投資100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垃圾中轉站。該站擁有壓縮車間一座,辦公用房4間、門崗一處,配備站長1人、副站長1人、壓縮工1人、垃圾運輸工5人。配備垃圾運輸車5輛,每天運輸、壓縮垃圾量20多噸。投資100萬元購置吊臂式垃圾車5輛、人力垃圾三輪車135輛、垃圾箱115個、垃圾桶1600個,村級保潔員隊伍達135人。全鎮80個自然村,實現了環衛一體化全覆蓋。超額完成了縣政府提出的“每1000人一個垃圾箱、每500人一個保潔員、每10戶一個垃圾桶”的要求。大謝集鎮,是聞名的蒜、棉種植大鎮。針對村莊大街小巷兩旁的柴垛、晾曬大蒜用的石頭多、磚頭多、棍棒多,影響村容村貌形象的實際情況。鎮政府又投資400萬元,對城鄉環境進行拉網式綜合大整治。整治自然村莊80個,清理存量垃圾一萬多噸,清理柴堆5000多個。同時,清理坑塘300多個,粉刷牆壁15萬方,栽植綠化樹木1.5萬株,新建鄉村文化廣場5個,城鄉面貌煥然一新。3月30日,在菏澤市電話測評環衛工作群眾滿意度調查中名列前茅,全縣排名第2。
2011年末,大謝集鎮有幼兒園8所,小學14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2所。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7%,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25萬元,比上年增長18%。
2011年末,大謝集鎮有醫療衛生機構4個,門診部(所)11個;病床66張,專業衛生人員182名,其中執業醫師87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60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0%。
2011年,大謝集鎮有醫療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7人次,共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95戶,人數2137人,支出194.9萬元,月人均76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9.4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福利費10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0人。社區服務設施1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0萬元,救助困難群眾609人(次)。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9萬人。
昌邑古城遺址
昌邑古城處在一個盛產五穀的富庶地區的中心,因此就成了當時的經濟都會。北方的牛馬牲畜,南方的絲茶竹器,東方的魚鹽海產,西方的皮革紋族,都可以在昌邑買到,商業貿易發達,全國各地的特產都齊聚此地,形成了貿易特資集聚地。
該城遺址,位於巨野縣城南27公里處的大謝集鎮前昌邑村一帶,始建於秦,成於西漢,是西漢時著名著名的大都會有“商王城”稱號。《山東通志》載:此城“縱橫皆六里”“外城周長三十餘里”。從1977年出土的1056件文物的禹梁山漢墓隨葬物品中可以看出,當時昌邑不僅桑麻遍野,盛產五穀,而且有了比較先進的冶鐵工廠。據查證,古城內外,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極為豐富,除已在禹梁山發掘了漢昌邑王劉髆之墓外,還有梁王彭越墓、漢荊州刺史李剛墓、漢御史大夫卜式墓、西侯樓文化遺址、兗州刺史楊叔恭碑等。東漢時,城內建有一佛塔,名昌邑塔,為全國少有的古塔之一。由於以後幾次大的黃河決口,這座雄偉的古城便長眠於地下了,但每遇陰雨煙霧天,人們仍然隱隱約約可以看到這座古城的城門、城垛、垣牆、宮殿,這就是著名的巨野八景之一一“昌城煙雨”。昌邑還是東漢名儒楊震辭金之所。清代之人在昌邑立了楊震辭金碑,碑陽刻“楊震卻金處”五個大字,碑陰刻有楊震的生平和政績。西漢、東漢、三國、兩晉、隋唐均在此建都設郡,一度成為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交流中心。
而今,這座悠悠古城成為大謝集鎮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旅遊事業的崛起與騰飛。
彭越(前?年-前196):字仲,秦末昌邑(今巨野東南)人。早年聚眾巨野澤中漁獵、為盜。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陳勝起義反秦。眾人勸彭仿陳,他說:“二龍相鬥,切待之”。一年後,他收編散兵,聚千餘人,助劉邦攻昌邑。后率兵居巨野澤,發展到萬餘人。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秋天,劉邦授彭越將印,命其攻楚,大破楚將肖公角。高祖元年(前206年)春,彭越率3萬兵將歸附劉邦,拜為魏相國,領梁地。高祖二年(前205年),劉、項相持於滎陽。彭越攻下睢陽、外黃等17城池,迫項羽回兵。彭越攻下昌邑附近20餘城,得粟10餘萬斛,供劉軍需。高祖四(前203年),與劉邦會師垓下,擊敗項羽,立為梁王,定都定陶。高祖十年(前197年),因拒伐陳豨,為高祖怒責,後為梁太僕告發,廢為庶人,繼遭夷族。
謝慶雲(1900-1949):巨野縣謝集村人,原國民黨第一〇七軍副軍長,中將軍銜,中共黨員,烈士。
謝經榮:男,漢族,1962年2月生,巨野縣謝集村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85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1年,大謝集鎮境內公路交叉縱橫,東臨105國道,西依聊商公路,南鄰定豐公路,北靠327國道和新礦石鐵路。距離濟寧機場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