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義鎮的結果 展開

大義鎮

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轄鎮

大義鎮(DàiYìZhèn):是山東省巨野縣下轄鄉鎮之一,位於巨野城南12公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

大(dai)義鎮地處全縣的中心。總面積108.77平方公里,轄68個行政村,10.9萬畝耕地,常住人口63252人(2017年)。鎮境內聊商公路縱穿南北,青龍公路橫貫東西;東與風景秀麗的金山相望,北依洙水河,南臨萬福河。

2010年3月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山東省中心鎮”,成為鑲嵌在巨野大地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2020年6月,大義鎮下轄50個行政村。

2018年,大義鎮有工業企業3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2家。

歷史沿革


春秋時,為魯國西境。
西漢,屬巨野縣
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1年),為大義保。
民國元年(1912年)后,為大義區。
1949年後,為巨野縣第四區。
1958年3月,撤區並鄉,設立大義鄉。
1958年9月,成立大義公社。
1983年4月,撤社建鄉時,建大義鄉。
1984年4月,撤鄉設大義鎮。
2001年2月,撤銷葛店鄉,併入大義鎮。

地理環境


大義鎮,地處巨野縣城南部。東與獨山鎮相鄰,南與大謝集鎮相連,西與董官屯鎮接壤,北與永豐街道交界。區域面積108.77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義鎮下轄杈子樓、二街、前祝庄、張樓、吳集、劉庄、三街、黃庄、前王、南王莊、奚閣、寨里、楊樓、楊庄、西王營、付庄、左店、段店、常庄、胡庄、趙店、東王營、段庄、東閆、南徐、史樓、開官屯、徐樓、丁海、天閣、王路口、齊廟、東彭堂、林朱庄、冉程庄、回海、小集子、呂店、四街、吳樓、朱楊程、苗庄、小徐營、牛河、西徐庄、谷庄、北彭堂、一街、王店、孔樓、葛店、趙萬庄、李孫庄、孔庄、馬河、柯針園、西閆、西奚、德化、東營、棠林、胡堌堆、宋樓、賈庄、趙莊、東奚、大王莊、史王卞村68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大義鎮下轄50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大義三街。
大義鎮轄區詳情
一街村王莊村二街村趙莊村三街村
史樓村四街村張樓村前祝庄村小集子村
杈子樓村齊廟村王店村史王卞村常庄村
開官屯村小徐營村東營村徐樓村谷庄村
苗庄村牛河村段店村朱楊程村東彭堂村
胡固堆村孔樓村村東閆庄村吳集村劉庄村
葛店村奚閣村棠林集村馬河村趙萬庄村
西閆庄村孔庄村李孫庄村東奚樓村王路口村
德化集村西奚樓村東王營村趙店村柯針園村
丁海村楊樓村宋樓村冉程庄村南苑社區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義鎮轄區總人口7.5萬人。
2017年,大義鎮常住人口63252人。
2018年,大義鎮戶籍人口8624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義鎮財政總收入0.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2億元,比上年增長27%。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19.7萬元,增值稅607萬元,企業所得稅216.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73元,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各項貸款餘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24%。
2018年,大義鎮有工業企業3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2家。

農業

2011年,大義鎮有耕地面積10.6萬畝,人均1.5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農業總產值達到3.98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9萬噸,人均380千克,其中小麥2.5萬噸,玉米0.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0.7萬畝,產量1.4萬噸,主要品種有韭菜、大蔥、西紅柿、茴香等,其中大蔥0.1萬噸,西紅柿0.2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羊飼養量0.8萬隻,年末存欄0.5萬隻。

工業

2011年,大義鎮工業生產總值10.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3.6%。擁有工業企業356家,職工7015人,以紡織、化工、商貿物流為主。

商業

2011年,大義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8億元。

城鎮建設

大義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黨委、政府按照“統一規劃、配套建設、高點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則,由山東省村鎮建設規劃設計院編製了小城鎮建設中長期規劃,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建成工業、商貿、生活和民營經濟四個城鎮小區。同時,完善了電力、郵政、電信、金融、娛樂、文教、衛生等基礎服務設施,是全市衛生先進單位和文明城鎮。
大義鎮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鎮黨委、政府靠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最優良的環境來吸引外資,真誠招商。成功引進了山東金鑼集團、浙江橫店集團、濟南華玫集團和清華紫光公司及韓國柔棉公司等一批頗具實力的外商來本鎮外資2.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億元,初步形成了大招商、大開放、大發展的格局,是全市對外開放先進鄉鎮。
大義鎮
大義鎮
大義鎮作為“山東小中心鎮”和“大京九經濟貿易網路百家重點鄉鎮”之一,已經受到大批有識之士的青睞。優越的地理區位、便捷的交通優勢、豐富的物產資源、優惠的投資政策、配套的服務機構和廉價優質的勞動力,純樸的民風民俗,構成了大義鎮理想的投資環境。
4月9日,“山東十大名鎮”在2006山東鄉村發展論壇上揭曉,巨野縣大義鎮從全省近百個應選鄉鎮中脫穎而出,與兗州市新兗鎮、廣饒市大王鎮等9個鄉鎮被評為“山東十大名鎮”,成為菏澤市唯一入選鄉鎮。
這次名鎮評選活動是為深入貫徹和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示精神,由大眾報業集團農村大眾報和山東農村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山東農業大學三農問題研究中心、2006山東鄉村發展論壇組委會等單位組織主辦的。自去年12月申報參評以來,省組委會先後兩次派評審專家到巨野縣大義鎮實地審核考察,組委會在全省近百個應選鄉鎮中進行了認真篩選,結合專家評審意見和建議,最終確定了山東十大名鎮名單。
日新月異的小城鎮建設為大義鎮入選山東十大名鎮增添了一筆光彩。近年來,該鎮按照“建設精品城鎮,打造特色大義”要求和功能定位,堅持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原則,以巨野縣民營經濟園區的開發為龍頭,構築小城鎮開發新框架,加快小城鎮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步伐。先後投資1300多萬元對府東路、青龍路中段的商品房進行徹底改造;投資1000多萬元對聊商路及青龍路東段進行拓寬改造;投資300多萬元對府東路進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建設,新鋪設排水管道3000多米,安裝豪華路燈420盞,鋪設步行彩磚12000平方米,新建公共廁所4處,新設垃圾箱16處,鎮村植樹綠化52萬棵,建設鎮區公共綠地1處,新增綠化面積100多平方米,鎮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使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配套,功能進一步齊全。同時,積極實施了“暢通工程”,提高了鎮區道路通行能力,減少了交通秩序擁擠情況;鎮區主幹道和園區路實施了“燈亮工程”,提高了鎮區夜景品位,豐富了群眾生活,使整個鎮區商貿活躍繁榮,規範清潔,街容市貌整潔亮麗,成為經濟發展的良好載體。
廣闊富饒和諧地,安居樂業禮義鄉。殊榮中的大義鎮跳出大義看大義,應時而動,放眼未來,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總抓手,以入選“山東十大名鎮”為契機,緊抓巨野煤田開發機遇,立足自身區位和資源優勢,確立龍堌、萬福兩大礦井原材料供應基地和生活服務區的發展定位,以把大義鎮建設成為“礦區的後花園”為目標,不斷加大投入,全力打造一個環境優美、平安和諧、功能完善、富裕文明的新大義,營造發展新優勢,實現區域先發展。
大義鎮按照“建設精品城鎮,打造特色大義”要求和功能定位,堅持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原則,以巨野縣民營經濟園區的開發為龍頭,構築小城鎮開發新框架,加快小城鎮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步伐。先後投資1300多萬元對府東路、青龍路中段的商品房進行徹底改造;投資1000多萬元對聊商路及青龍路東段進行拓寬改造;投資300多萬元對府東路進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建設,新鋪設排水管道3000多米,安裝豪華路燈420盞,鋪設步行彩磚12000平方米,新建公共廁所4處,新設垃圾箱16處,鎮村植樹綠化52萬棵,建設鎮區公共綠地1處,新增綠化面積100多平方米,鎮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使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配套,功能進一步齊全。同時,積極實施了“暢通工程”,提高了鎮區道路通行能力,減少了交通秩序擁擠情況;鎮區主幹道和園區路實施了“燈亮工程”,提高了鎮區夜景品位,豐富了群眾生活,使整個鎮區商貿活躍繁榮,規範清潔,街容市貌整潔亮麗,成為經濟發展的良好載體。

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抓巨野煤田開發機遇,立足自身區位和資源優勢,確立大義鎮作為龍堌、萬福兩大礦井後勤供應基地和生活服務區的發展定位,以全面建設“富裕、和諧、文明”新大義,把大義鎮打造成“礦區後花園”為目標,以大項目建設為主攻方向,繼續實施招商引資和工業興鎮兩大戰略,不斷加大投入,著力加快工業化、城市化與社會文明和諧三大進程,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07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8%;固定資產投入增長30%;工商稅收增長30%;財政總收入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文化


節日習俗

歲時節日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日,新年伊始,自此五天內均有約定俗成的節日活動,叫過新年。
年初一,家家戶戶貼春聯,男女老幼穿新衣,象徵萬象更新。凌晨須燃放爆竹,叫“開門炮仗”。小輩要向長輩“拜年”,親友見面,要互道“恭禧”。早餐吃糕團湯、團圓面或餛飩,以取“高升”、“團圓”和“兜財”的吉利。入夜,各家提早就寢(稱“關日頭困”)。是日,舉凡起居飲食,都用吉祥詞語,讀書人家則在紅紙條上書寫“歲朝執筆諸事大吉”、“元旦書紅萬事亨通”等吉利話。全天不借火、不汲水、不掃地。商店休業。街上多設攤出售年畫和兒童玩具。城區北大街經及大田岸、石梅場上有跑馬戲、變戲法、套泥人等遊樂活動。
初二,各家開始走親戚,拜年賀禧,俗稱“跑親眷”,彼此應酬。
初三,稱“小年”,吃“百歲圓”。農民則把節日里積存的垃圾,倒在田角上,稱“滑田財”。
初五,傳為“路頭(財神)生日”。自初四深夜起,家家戶戶先焚香點燭,迎接財神。至初五日,吃“兜財餛飩”,商家舉行“接財神”祭儀后。在店內吃“路頭酒”,祈求財源茂盛,生意興隆。但商店老闆往往就在此時,宣布店員去留,弄得幾人歡樂幾人愁。
節日中泡茶,多放一枚青橄欖,以橄欖擬金元寶,稱“元寶茶”,預祝進寶發財。
元宵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上元之夜,叫“元夜”,也叫“無宵”。是日,各家吃元宵(湯園)。入夜,大街小巷,燃放鞭炮焰火。家家戶戶,焚香點燭,陳設供品,迎接“灶神”(臘月廿四送“灶神”)。城鄉各地還舉行燈市,兒童牽兔子玩樂。
清明民間有“上墳”、“掃墓”、“踏青”的習俗。一般人家,先在家祭祀祖先,俗稱“過節”。然後,舉家攜帶酒肴、錠帛、紙錢,前往祖墳祭掃(上墳)。春光明媚,虞山山麓,遊人“踏青”,絡繹不絕。是日,家家做“青團”當點心。
上巳農曆三月初三日,稱“上巳”節,傳為真武誕辰。虞山祖師廟(供真武)香火鼎盛,善男信女成群結隊,登山燒香“報娘恩”完願。是日,西門外山麓和城市鬧市,遊客如雲,茶樓酒肆,座無虛席。官紳豪富人家,還攜眷約友,乘畫舫,設華筵,去西門外尚湖中,飲酒作樂。也有遊客合雇小船,蕩漾湖上,稱“搖出水”。
立夏是日,一般人家有吃草頭(苜蓿)攤面衣和鹹鴨蛋之習,並有“稱人”(稱體重)習俗,祈求在夏季無災無難,不減體重。
端午農曆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又稱“端陽”。是日,各家門上懸掛艾、蒲、蒜,有的帖神符,掛鐘馗像,以示“辟邪”、“驅鬼”。室內用蒼朮、白芷等藥物煙熏,驅逐蟲蛇。飲雄黃酒。給小孩穿“五毒”衣,並用雄黃塗抹小孩耳、鼻,於額部書“王”字。婦女用綵綢絲絨製成粽子、老虎等形狀的“香囊”掛在小孩肩頭或胸前,以祛惡邪、避百毒,並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慣,傳說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夏至是日,有吃夏至粥之習俗。粥以糯米摻小麥、赤豆蠶豆、玉米、紅棗、糖等煮成。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日,相傳是夕為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之期。是夕,婦女以瓜果、香燭供奉,並盛清水一碗將針投入,向織女星乞求智巧,謂“乞巧”。是日,人家多以麵粉、芝麻製成油炸食品,謂“巧果”,家人分食,並饋送親友。
中元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俗稱“鬼節”。是日,城鄉人民祭祀祖先,稱“過七月半”。道士於節日夜在虞城南門外壇上“放焰口”,誦經施食,超度亡魂,稱“中元普渡”。還有舉行盂蘭盆會,以大籃貯百味,供奉諸佛。
中秋農曆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是日,仕女出遊,名為“踏八步”,以社疾;走三橋,謂之“過運”。家家吃月餅、鮮藕、糖燒芋艿。入夜,各戶庭中供“香斗”、月餅、瓜果,齋奉月宮。有些“香斗”紮成樓台亭閣,爭奇鬥勝。
重陽農曆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又名“重九”。是日,吃重陽糕,飲菊花菊。市上出售的“重陽糕”上插有五彩小紙旗。傳有登高“避禍”之說,城區人民多登虞山,兼賞秋色。
冬至家家要祭祖,邀親友吃“冬至夜飯”,俗有“冬至大於年”之說。
除夕農曆一年最末的一天,稱“除夕”,也稱“大年夜”。是夕,各家祭祀祖先,稱“接真”。合家團聚,圍坐一席,吃“年夜飯”。“年夜飯”的質量。貧富懸殊。貧民但求一飽,略有葷腥已足。富有人家,席上陳設冷盤、點心、水果外,必備“四帽子一傘”(即四熱炒一暖鍋)的豐盛菜肴。另備一碗青菜,稱“長庚菜”,以祈延年益壽;一碗黃豆芽,稱“如意菜”,象徵稱心如意。年夜飯要特意多備食之有餘,飯中要放黃豆及荸薺若干。飯後,長輩持“壓歲盤”給兒孫,內裝茶食、糖果,並有紅紙袋,袋中貯錢幣,稱“壓歲錢”。室內放一盆炭火,稱“旺盆”,取“興旺”之意。堂上點“守歲燭”。半夜不寢,稱“守歲”。是夜,各店鋪遣人手持燈籠向債戶收債,貧苦人家則躲外方,須至凌晨始能回家。深夜,各家就寢前,多鳴放鞭炮,稱“關門炮仗”。此外還有如下習俗:以蠶豆升許,入鍋爆炒,“畢剝”有聲,稱“炒發祿”;將連根青蔥和瘦長木炭用紅紙封束,倚門樞間,稱“撐門炭”;取腳爐蓋裝石灰,篩於戶外階前,累累如串月,稱“印宅基”;以冬青、柏枝集束,懸掛大門楣上,以祈吉祥。建國后,移風易俗,舊時節日有的已漸廢止,有的保留傳統,革除了其中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色彩,賦予了新的內容。“除夕”和“春節”相連,仍是全民性的傳統節日。除夕之日,家家戶戶大搞衛生,合家團聚吃“年夜飯”。春節期間,國家規定放假三天,各單位舉行各種團拜會、座談會、聯歡會、送春聯等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機關、團體、工廠、鄉村、學校開展擁軍優屬活動,慰問烈、軍屬和孤寡老人。“清明”節,人們祭掃祖塋,並開展祭掃烈士陵墓等活動,緬懷先烈,向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端午”節,除保留了吃粽子的習俗外,每年都大搞愛國衛生運動,除害滅病。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花好月圓,金桂飄香,民間仍有吃月餅和糖燒芋艿,以及賞花、賞月的習慣,並逐漸流行賞月晚會等活動,主題多為“團圓”和“思親”。九月初九日“重九登高”則逐漸演變為老年健身和中小學生結合體育鍛煉的秋遊登山活動。

婚喪嫁娶

1.婚嫁
大義鎮
大義鎮
舊社會,男婚女嫁是“交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式婚姻,具有封建的宗法觀念和迷信色彩,禮俗繁瑣。一般須經過央媒、訂婚、結婚(做親)等過程。
央媒、訂婚,即由雙方家長為子女選擇門當戶對、年齡相近的對象,央媒作法。先由媒人持女方庚帖(按天干地支記載生辰八字)送往男家,男方請算命先生“合肖”,得“吉”即通知對方訂婚。訂婚又稱“文定”、“定親”。男家擇定吉日,備大紅“求”字帖,附首飾、衣物送往女家,稱“行盤”。女家收帖受禮,稱“納采”,即備大紅“允”字帖和“年庚帖”交來人歸報男家。此後,男家再擇定吉日,備聘禮、聘帖送往女家,稱“行聘”。聘禮的多寡,貧富懸殊。為予女治婚,豪門富戶,競尚擺闊,清貧人家,也有因之而變賣家產或借巨債的。
2.做親
結婚,俗稱“做親”。男方擇期,遣媒徵得女方同意,俗稱“道日”,也稱“請期”、“請庚”。結婚期間,男女兩家張燈結綵,宴請親友,有前三朝、后三朝之習。婚日前一天女方把妝奩送到男家。當晚,新房鋪床,並請父母在學堂、蔭下多子者睡一宵,稱“暖床”。婚日,男方發轎(低鄉以快船前往)迎親,鼓樂前導;女家以蓮心羹、粉糰子款待新婿,稱“三道茶”。茶后告辭回家,等候新娘“於歸”。新娘盛裝上轎,面覆紅巾,母女必哭泣以示惜別,並由兄長、弟弟或舅父抱新娘入轎。花轎臨門,鞭炮、鼓樂聲起,喜娘攙扶新娘下轎,踏紅氈步入花堂,新娘立左,新郎立右,由小唱贊禮,雙方對長輩行跪拜禮,拜天地、拜翁姑、拜伯、叔、舅,最後夫妻交拜,稱“拜堂”。然後由鼓樂、雙燭前導,新郎新娘各握紅綠綢之一端牽入新房,稱“紅綠牽襟”。進洞房后,新夫婦並坐床上,新郎用秤桿撥去新娘覆面的紅巾,稱“挑方巾”。隨後新夫婦同飲合巹酒。待新娘的酒菜十分豐盛,稱花筵夜飯。宴罷,客人擁入洞房,逗新娘,索喜果,稱為“鬧新房”。翌日,女家備禮物,送往男家“做三朝”。婚後數天或一月,新夫婦到女家看望長輩,稱“歸寧”,又稱“回門”。
上述婚俗,沿襲很久。20年代,城區曾倡導“文明結婚”,並一度出現過“集團婚禮”。文明結婚的儀式比較簡單,一般借公共場所,請資望較高者或地方官人為證婚人。入席后,先由介紹人報告聯姻經過情況,證婚人宣讀金字封皮結婚證書內容,新郎新娘交換飾物,相對三鞠躬,然後由新郎、新娘、介紹人、主婚人、證婚人依次在結婚證書上蓋章,繼由證婚人箴詞,來賓致賀詞,主婚人致答詞,新郎新娘行致謝禮。集團婚禮由有關社團舉辦,收取一定費用。其儀式和文明結婚相仿。
舊社會,重男輕女,婦女的地位最低下。男子動輒可以休妻或納妾,而女子則必須“三從四德”,寡婦再嫁也要受到種種限制和阻撓。由此形成的婚姻陋習有:
3.童養媳
貧苦人家的女孩,自幼讓人家領去做童養媳,待成年後完婚。
4.指腹為婚
親友雙方在嬰兒未出世前就議婚聯姻,產後果真是一男一女,即定婚配。
5.搶親
一般系子女幼年訂婚,後來男貧女富,女方有賴婚之意,男方就去“搶親”;也有雙方清貧,無錢辦酒席宴客,雙方同意,以一“搶”了事。
6.拔親
未婚夫在結婚之前死亡,要先舉辦婚禮,后發喪。
此時,未婚妻抱亡夫的牌位結婚。一般為男家有錢有勢,女家被迫接受。
7.納妾
官吏、紳豪、地主、財主,多一夫多妻,正妻(嫡妻)稱“花燭”,又稱“大老婆”,另外娶入者,稱“妾”,又稱“小老婆”。
8.現代婚姻
建國后,國家於1950年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提倡自由戀愛,禁止包辦婚姻;規定一夫一妻,禁止納妾、童養媳;禁止干涉寡婦再婚自由。自此後,訂婚、結婚禮節大為簡化。男女青年在共同相處中產生愛情,或經介紹人介紹相識,叫“找對象”、“談戀愛”,經一段時間來往和相互了解,在徵得雙方家長同意后,即行定婚。定婚時要互贈衣物、禮品,宴請介紹人和至親好友。此後,經一段時間的準備,先由男女雙方到所在區、鄉政府或街道辦事處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領取“結婚證書”。婚禮一般多擇“五一”、“國慶”、“元旦”、“春節”期間舉行。婚日,男方先派介紹人等到女家領親,新娘由兄弟姐妹或至親作伴到夫家,見過公、婆、叔、姑和親戚,然後開席宴客,新郎新娘給親友敬酒敬煙。喜宴后,也有來賓去鬧新房,討喜糖等。
9.集體婚禮
此外,也有舉行集體婚禮或旅行結婚的。集體婚禮一般由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單獨或聯合舉辦,每次有數對或數十對青年參加,由單位負責人證婚致詞,有新郎、新娘代表講話。禮畢,各家親友會聚一堂,邊吃喜糖邊座談,也有跳舞唱歌的。旅行結婚則更為簡約,男女雙方在領取結婚證后,相約至外地作蜜月旅行,即為成婚。
10.“高消費”風
唯近幾年來,隨著人民收入的增加和“高消費”風的滋長,結婚的講排場及鋪張浪費的現象不斷升級;女方索要的彩禮,從幾件衣服到金戒指、金項鏈;陪嫁的妝奩從“幾隻腳”、幾床被發展到“幾隻機”(收錄機、彩色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迎親的車輛則從板車、黃魚車、大卡車到小轎車。“洞房”裝修也日益豪華,酒筵互相攀比、擺闊。父母子女治婚,常全力以赴,甚至有為此不惜舉債者。

交通


2011年,大義鎮境內有聊商公路、新德商公路、機場路、高速公路連接線等公路幹線交匯,形成了六縱六橫的主幹道交通網路。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義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處,各類文化專業戶5戶,各類圖書室2個,藏書0.5萬冊,學校體育場2個。85.5%的村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有線電視用戶0.3萬戶,入戶率15%。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義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60人;小學11所,在校生7800人,專任教師36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712人,專任教師19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31萬元,比上年增長6.3%,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8%,比上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義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7個;病床l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46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40名,其中執業醫師48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36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

社會保障

2011年,大義鎮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8人次,共支出2.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86戶,人數2688人,支出245.15萬元,比上年增長4%,月人均76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6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7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62人。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1個。慈善分會1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390萬元,比上年增長8%,基金支出合計150萬元,比上年增長2%。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94萬人,參保率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