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義鎮的結果 展開

大義鎮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轄鎮

大義鎮位於耒陽市市境東南面,距市區42公里。總面積104.4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大義圩(原大義鄉人民政府駐地)。 東界永興縣,南隔耒水與黃市鎮相望,西鄰南陽鎮,北與夏塘鎮接壤。

歷史沿革


相傳外地商旅常來此地貿易,人們洽談行商公正合理,順乎情義,故稱之為“大義圩”,鄉以此名(現已改鎮)。
1995年撤區並鄉時,原陶洲鄉併入大義鄉,鄉政府駐大義圩。
2015年12月,撤銷大義鄉建制,設大義鎮,其行政區域為原大義鄉的行政區域。
大義鎮
大義鎮

行政區劃


新設立的大義鎮轄29個建制村,27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04.36平方千米,總人口3.9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大義圩(原大義鄉人民政府駐地)
大義圩石正
洲上船江
龍灣淝塘
鞏固橋石江
泥豐石聯
古塘魚石
古城泥灣
興隆紅聯
蘇銀樓東坪
堯隆陶洲
白雲灘龍
新村紅泉
 石准合建
上石紅泉下
譚家灣

自然資源


2000年末全鄉共有耕地面積20275畝,人均佔地0.53畝。全鄉有用材林4萬畝,油茶林5萬畝,楠竹林5萬畝。造林1000畝,低產林改造1200畝,墾複油茶林1.5萬畝,墾複楠竹林2.5萬畝,撫育幼林5000畝。

人口民族


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7800
19646
18154
家庭戶戶數8731
家庭戶總人口(總)37289
家庭戶男19200
家庭戶女18089
0-14歲(總)8671
0-14歲男4664
0-14歲女4007
15-64歲(總)26256
15-64歲男13590
15-64歲女12666
65歲及以上(總)2873
65歲及以上男1392
65歲及以上女148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7582

社會


基礎建設

大義鎮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以“小巧玲瓏,美觀實用,形成市場,方便群眾”為原則、以“一區一種建築風格,一樓一種外觀造型,一街一道亮麗風景”為指導、以“方便群眾,聚集人氣,打造平台,服務經濟”為目標發展小城鎮。總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6.8萬平方米,硬化道路12公里,分為工業、行政、教育、商貿、醫療保健、生態遊園六大區域。大義鎮共修建鎮村組戶道路113.6公里,大義鎮32個行政村村村通上柏油(水泥)路,逐步普及通組通戶水泥路工程。新打深井3處,建高水塔4座,完成人畜吃水工程5處,新發展自來水入戶2200戶,使大義鎮65%以上戶用上自來水,新建成馬河流域治理壩系工程3處,開建3處,扶貧搬遷開發式移民281戶。新發展沼氣3876座,成立沼氣服務部(站)14個。結合實際,在大義鎮32個行政村建立農村衛生長效保潔機制,達到“六有”標準。共拆除不和諧建築1500餘處,集中修復殘牆斷壁13500米,美化牆體20萬餘平方米,綠化達標村莊21個。
全鄉有中學2所,小學29所,在校中小學生6000人,中小學共有教職工330人。有醫院2所,醫療點7個,醫衛技術人員50人。大義醫院已連續三年被耒陽市醫療系統評為第一名。

經濟


大義鎮有5個園區基地,“高各庄高效溫室大棚示範園區”、“王辛庄沼氣生態大棚示範園區”、“黃金梨種植基地”、“凱年果樹盆藝園”、“秋黃瓜生產基地”,構成大義鎮的農業支撐。秋黃瓜種植基地被評為“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建有年交易量4000萬公斤、佔地50餘畝的專業批發市場一個。特色產品註冊有“春蕾”牌無公害蔬菜商標,“茂豐利”黃金梨,拿到了進入京、津等10多個省市的金鑰匙。納入市場准入的西紅柿、國光棗等蔬菜水果達20餘種,大部分蔬菜實現了“訂單生產”,水果全部為中國農科院培育的優良品種。凱年果樹盆藝園區佔地60多畝,年產10餘類、近萬盆果樹盆景。2004年,成為天安門廣場的裝飾花卉之一,2005年,在中國第六屆花卉博覽會上榮獲銀獎。大義鎮養殖園區重管理。大義鎮建有容量500多頭的現代化托牛所三個,全部實行規範化管理,確保安全增效。奶牛養殖大戶近百個,奶牛存欄4000多頭,鮮牛奶收購點兩個,輻射大義鎮。生豬養殖發展規模逐年擴大,豬舍經過改良,環境美觀,適宜農戶散養,深受群眾歡迎,大義鎮生豬存欄達9000頭。工業園區優環境。鎮黨委、政府注重招商引資,積極創造涵養大企業環境,在土地、資金籌集等多方面給予扶持。現有皇井春酒業有限公司,職工1000餘人,擁有先進的大型灌裝流水線和科學的勾兌配方技術,年銷售額近千萬元,產品20餘種,遠銷江蘇、遼寧等20多個省市。

特色產業

大義發展養殖業已有將近20年歷史,大體經歷了起步、擴張和提高效益三個階段,養雞總量由最初的幾千隻發展到42萬多隻,鴨2萬隻、豬2.8萬頭,養殖戶由最初的幾十戶發展到700多戶,形成了以李倉路、新峪路為主的養殖帶,肉、蛋銷售總量達到800萬公斤,遠銷長沙、衡陽及周邊縣市。養殖已成為大義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養殖業也已成為大義鎮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加農民收入最有貢獻的支柱產業。大義鎮與湖南農大湖南科技大學、鄭州牧業高專等多所高校的科研單位聯姻,引進養殖新技術,實現了“無公害、產業化”養殖。又新發展了兩個萬隻雞養殖示範戶,推廣養殖新技術,讓廣大養殖戶看有示範、干有目標、學有榜樣,實現了由過去的強迫干到示範帶動乾的突破。
大義鎮是個典型的農業山區鎮。大義鎮通過調查研究,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以“農村十大致富能手”望溪鎮椒農張秦華的秦華公司為依託,確立了以成片發展花椒林為特色的現代林業產業發展之路,確保農民增收致富。2007年,充分發動群眾,採取群眾籌一點、財政補一點的辦法,在縣林業局、片區林業站及秦華公司的指導下,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辦法,購回花椒樹苗20萬株,成片栽植2000畝;2008年,利用林業項目和公司自籌相結合,又購回60萬株,新栽植3000畝,並對2007年的花椒林進行了補植補造。

文化


特產美食

香米
大義鎮香米又名香禾米、香稻,西漢時已有種植。香大米是稻穀的一種,這種稻穀長在田裡就有一股香氣,抽穗揚花期香味尤烈。大義鎮碾出的香米雪白滾圓,做成飯香味四溢。其“濃香”之謎,經專家研究揭曉,除品種原因外,系產地土壤及地下水含鋅、錳、鑭、鈦、釩、鈷、鍶等微量元素所致,異地則不得。大義香米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被譽為“糧中珍品”。唐代曾被列為貢米
白鵝
大義鎮白鵝體軀長大而寬,體長達80-100厘米,公鵝體重5公斤左右,母鵝4公斤左右。白鵝全身羽毛潔白色,多以圩區放養為主,以青草、蔬菜、種籽、糠麩、秕谷等為食,生長9個月左右就成熟。鵝肉鮮嫩,可燒、炸、燉、腌制后蒸之,香味四溢、食之回味無窮。其湯有清熱解毒、潤膚的功能。大義鎮主治癰瘡腫毒、手足皸裂。
茶葉
大義鎮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通過引老闆、扶龍頭、走公司加基地聯農戶,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發展路子,逐年擴大投資,管護好已有3000畝優質茶葉基地,並逐步更新茶葉品種,力爭到2010年發展國家級良種茶(無性系)4000畝,以深加工,精包裝,打響大義生態雲霧茶品牌。

旅遊


雕龍塔位於大義鎮灘龍村公寨山北坡,6面5級,均為青石砌成,第一級西牆有盤龍浮雕,活靈活現;第二層嵌有建塔碑,為清光緒14年(1888年)立,該塔1963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持單位。位於灘龍村耒水河畔的直釣岩,岩下有飛龍洞,相傳為漢張良隱居垂釣之地,故又名“張良洞”,石壁有“洞靈源”三個大字,右署“漢佐張良書”5個小字。唐韓愈被貶潮洲,停泊謁張良洞,書贈住寺“還我本來面目”,后製成匾額,懸於佛堂。元至正六年(1346年),李從善書“直釣”二字於岩下路旁。明尚書彭維新,地理學家徐霞客,名士劉謙,清末狀元彭浚等,均到此遊覽拜謁,題詩吟詠、刻於其壁。
張良洞內有勝景十處:保溫洞、獨角獸、頂天柱、張良榻、張良座、萬民傘、飛來鍾、千人鍋、通天眼、石布波。“十齣九沒”是大義鎮的又一勝景,位於大義鎮石境村內,延綿兩公里的範圍內,共有19眼泉水,水清照人,一年四季涌流不斷,形成水溪,19眼泉中有10個眼出水,9個眼不出水,溪水最後隱入地下,不知去向,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