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縫鎮

是山東省巨野縣下轄鄉鎮

章縫鎮(ZhāngFéngZhèn):是山東省巨野縣下轄鄉鎮之一,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章縫,是章甫縫掖的簡稱,指儒者或儒家學說。出自《禮記·儒行》:“丘少居魯,衣縫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

該鎮地處巨野南部,境內都是大平原,聯通、電信在章縫建立了信號接收站。

彭河、豐收河、友誼河流經本轄區,境內流長為25公里,流域面積約30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穀子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西瓜、油菜等,特別是棉花資源。該鎮是山東省優質棉生產基地,2002年棉花種植面積5萬畝。人均約1.2畝,棉花總產8.3萬擔。以章縫為中心輻射周邊的大謝集、營里、萬豐柳林、大義、董官屯等鎮也是棉花生產鎮,這幾個鎮棉花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棉花總產量達到60萬擔,形成了魯西南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是投資辦企業搞棉花加工、深加工的最理想的地方。

章縫鎮地處平原,交通便利,距日東高速公路15公里,距離京九鐵路線二十公里,距巨野煤礦15公里。聊商公路、章營公路橫貫全鎮,章羊公路縱穿東西。

通訊業飛速發展,全鎮49個行政村全部通電話,聯通、電信在章縫建立了信號接受站,手機信號強,聯繫方便,章縫變電站總容量達到1.3萬千伏安,對投資辦廠的企業完全有能力進行電力供應。

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魯國西境。
西漢,屬巨野縣
1958年9月,建立章縫集公社。
1983年4月,撤社建鄉時,改建章縫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章縫鎮地處巨野縣南部,東與大謝集鎮相鄰,南與營里鎮相連,西與董官屯鎮接壤,北與大義鎮交界。區域面積68.05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章縫鎮轄東姜庄、西姜庄、前倉集、東劉庄、樊樓、章西、高庄、北王堂、后倉集、竇張營、姚庄、前畢庄、東王堂、程庄、孫庄、馮庄、章北、竇劉庄、花園、章東、官李庄、大劉庄、北張庄、蔣庄、寨李堂、姜村、后谷庄、曹海、前谷庄、潘庄、路庄、馬庄、許沙沃、楊邢庄、郭劉徐、雷庄、寨張庄、東王莊、西楊庄、高坊、肖樓、南王堂、重集、楊李庄、西王莊、燕窪46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章縫鎮下轄2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章西村。
行政村章西村章北村燕窪村章東村重集村官李庄村路庄村花園村南王堂村姜村肖樓村寨李堂村孫庄村高庄村西王莊村竇劉庄村馮庄村楊李庄村曹海村大劉庄村前倉集村后倉集村高馬潘村三村東升村畢張程村姜樊村竇張營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章縫鎮轄區總人口4617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626人,城鎮化率18.7%。
2018年,章縫鎮戶籍人口4939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章縫鎮財政總收入2741萬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56萬元,比上年增長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02萬元,增值稅429萬元,企業所得稅73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95.9元,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各項貸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20%。
2018年,章縫鎮有工業企業3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5家。

農業

2011年,章縫鎮有耕地面積6.25萬畝,人均1.36畝,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棉花、玉米、大蒜、花生、大豆等,農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4萬噸,人均520千克,其中小麥2萬噸,玉米0.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棉花種植面積4.9萬畝,量0.4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年末存欄1880頭;羊年末存欄2.1萬隻;家禽年飼養量32萬羽。生產肉類2650噸。

工業

2011年,章縫鎮工業生產總值13.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2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7%。有工業企業53家,職工2183人。以化工、鑄造、機械加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為主。

商業

2011年末,章縫鎮有商業網點138個,職工238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38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2.6億元。

文化


圖片
圖片
章縫鎮人文風情,巨野章縫鎮,因古有大野澤而得名,是春秋“西狩獲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近代著名的“巨野教案”亦發生於此。西漢建縣,唐武德四年置麟州,故巨野又稱麟州。
巨野章縫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秦末漢初大將彭越、三國曹魏大將李典、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蘇門學士晁補之,清末武狀元田在田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境內現存古昌邑城遺址、《皇覽》所載的蚩尤墓、春秋時期的麒麟台、戰國時期的齊魯會盟台、有鬼斧神工之譽的金山秦王避暑洞、芳齡千載的永豐塔、世稱“文絕、書絕、碑絕”的屏盜碑及明代建造的大成殿等眾多名勝古迹。
巨野章縫鎮,近聖人之居,沐玄歌之化,是一片豐厚的文化沃土,留下了眾多的珍貴文物。1977年發掘的紅土山西漢昌邑王劉髆墓出土玉璧、青圭、玉具劍,代表了中國制玉的最高水平。巨野石佛寺北齊造像刊經碑,碑文出現了4個簡體字,是迄今已知的年代最早的簡化字,從而把我國出現簡化字的歷史推溯至南北朝時期。
巨野章縫鎮,民間藝術十分繁榮,是全國著名的“戲曲之鄉”、“農民繪畫之鄉”和“武術之鄉”。流行在巨野的劇種較多,主要有山東梆子、河南豫劇棗梆大平調四平調柳子戲兩夾弦等,民間的“大姚班”、“田家班”等均系當地古老戲班,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巨野的書畫藝術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現有國家級美協會員1人,省級會員20多人,市級會員900多人,專業從事繪畫藝術人才1500多人,形成了“家家溢墨香,戶戶繪新村”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巨野武術文化源源流長,自宋代始就已成為廣泛的群眾性活動,多數村莊都有一兩處習武場,習武強身已成為廣大群眾農閑時的娛樂選擇。

交通


2011年,章縫鎮有254省道過境,公路幹線8.5千米。實現村通公路,鎮區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30次,日均客運量280餘人次。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章縫鎮有文化站、書畫院各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0處,各類文化專業戶30戶,各類圖書室26個,學校體育場4個。7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有線電視入戶2000多戶,入戶率75%。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章縫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72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6所,在校生2850人,專任教師1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生1091人,專任教師9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經費295萬元,比上年增長25%,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4.1%,比上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章縫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0個,門診部(所)13個;病床1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4張,固定資產總值22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89名,其中執業醫師105人,執業助理醫師13人,註冊護士14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92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0%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章縫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65戶,人數1829人,支出166.8萬元,月人均76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0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1人次,支出1.5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22張,收養五保人員17人。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9萬餘元,使2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8萬人,參保率95%。

城市建設

巨野縣章縫鎮堅持實施工業化、城市化雙輪驅動戰略,把城市建設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一翼,不斷加大城市建設投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至2007年底,城市化水平達到28%,比2002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02年底的12.2平方公里擴大到17平方公里。
城市規劃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詳規覆蓋率達到75%。新城區建設不斷加快,新建或改建了金山路、花冠路、光明路、巨鄄路、會盟路、青年路西延等城市道路,花冠路西延、城東工業園區道路延伸工程順利實施,城市發展框架初步形成。商務中心、洙水河公園、洙水河航道、大野水庫、城市管道燃氣等一批投資過億元重點工程順利推進;建成了農貿大市場、客運中心站、污水處理廠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及麒麟園、棲鳳園等城市景觀,綠化、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加強縣開發區、田橋煤化工業區、董官屯煤化工業區、東城工業園、巨野碼頭工業區“五大工業區”的規劃建設,項目承載能力不斷提高。
進一步健全了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先後榮獲“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先進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山東省投資環境十佳縣市”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