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瓠氏

盤瓠氏

盤瓠氏:部落名。燧人氏的一支。當時過著半牧半農的生活,是以“葫蘆”為主要糧食,並最早發現培育葫蘆的族人,就被眾人尊稱為瓠民。專門培育葫蘆的氏族又被稱為瓠氏。

傳說


盤瓠傳說,最早見於應邵《風俗通義》:“高辛之犬盤瓠,對天犬戎,高辛以少女委之,封盤瓠氏。”
《後漢書·南蠻傳》對此也有相似的記載,盤瓠得高辛女負走入南山,“經三年,生六男六女。盤瓠死後,自相夫妻。”

後裔


嗣後,同為南蠻族系後裔的,苗族、瑤族畲族等共奉盤瓠為始祖。
他們自唐、宋、元、明以來,在逐步向南方地區遷徙過程中,以自己始祖盤瓠有功於帝皇,“思國報恩,永世不朽”,所以憑著《評皇券牒》(又稱《評王券帖》《過山榜》《過山牒》等),沿途“出給評皇券牒,王瑤子孫執照過山,永遠防身,享受聖祿。”他們還沿遷移路線建立盤瓠廟,表示對始祖的懷念和對後來的引示。

考證


因為音源轉化的關係,有些學者將盤古與盤瓠視為同一人。但除音轉說外,沒有能證明 盤古即盤瓠的證據。
用比較神話學的方法,分析古文獻資料:兩者一人一狗;一創始神、一祖先神;在得名,造型、時代及體現出的神性和人性等方面均有不同。所以,二者應為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