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交響曲
1873年法國拉羅創作的樂曲
《西班牙交響曲》完成於1873年,在拉羅所有的小提琴協奏曲中排行第一。1875年2月7日在巴黎的大眾音樂廳,這部作品由小提琴大師薩拉薩蒂首演,獲得了空前的成功。這首樂曲特別令人詫異的是它的名稱——《西班牙交響曲》,這在所有的小提琴協奏曲也是罕見的。我們不得不將其認定為拉羅的特色,因為除此之外的小提琴作品,拉羅也分別冠名為:《俄羅斯協奏曲》和《挪威幻想曲》等。這部作品在現多數情況下只演奏三個樂章,即第一、四、五樂章。還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作品21號)
記得,有人問過海費茨說,你認為哪部作品是最難的?海費茨非常肯定地回答說“莫扎特、貝多芬協奏曲!……”。我想海費茨這樣說的理由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從作品音樂性和完美展現的問題。雖然從演奏技術的角度上來說像恩斯特、帕格尼尼等的作品具有相當的難度,然而從作品的整體而言,使用基本不出問題的高難度技巧過關和充分展現作品音樂性又完全是兩個層次的問題了。掌握一些高難技巧至多能夠成為一個高超的“小提琴演奏家”,而在此基礎上的展現音樂作品性格、音樂性才是音樂藝術家們所應該司職的。拉羅的這部作品也是這樣一部性格分明需要展現作品不同其他的作品。往往一個技藝精良的演奏者演奏缺乏人們可以體感的西班牙風格。而技術精良情感欠缺的演奏也確實讓人覺得不疼不癢毫無情趣。
這個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節奏的控制。拉羅在第一樂章開頭就使用了“MoltoRitmico(保持節奏地)”以強調節奏控制的要點。速度變化自然是決定節奏的一個要因,然而過分的速度變化也會破壞節奏的穩定變化。另外第一樂章中的速度控制也是至關重要的。我覺得保持一個較平穩的速度時產生的節奏感才讓人滿意,並且能夠從中體會到音樂的熱情和活潑性。第二樂章的開頭在有節奏樂隊伴奏下的小提琴如歌般的獨奏柔美富於抒情性。在經過一段樂隊撥奏製造出的西班牙波萊羅舞曲后,樂隊與獨奏的交替換位相當富於戲劇性。僅僅三小節的華彩樂段被拉羅輕輕的一筆掠過,而後樂曲進入三部式的重複第一部並且結束於一片寧靜之中。經常為人所省略的第三樂章恰恰是西班牙風格濃厚的一個樂章(包括弗朗西斯卡蒂、海費茨和費拉斯等都留有省略了該樂章的錄音)。雖然整個樂章中小提琴沒有特別的一些技法安排,但是許多演奏家在此樂章中頻繁使用揉音,以求一種火熱的情感和對比。第四樂章又是一個優美無比的慢樂章。獨奏小提琴在穩定的樂隊支撐下的獨奏抒情而有節奏感。樂隊的弦樂部分在使用了弱音器的情況下顯得更加沉穩。華彩樂段也是相當節儉,並沒有特別顯山露水的感覺。第五樂章是一個變形了的迴旋曲。記得弗朗西斯卡蒂對於這個樂章的演奏要求就是“能否給於音樂以歡快、洋洋自得的情緒”。對於充滿色彩的舞曲,手指上的工夫自然重要,然而在技巧性樂段間的G弦和A弦上的三連音旋律主題的處理更加複雜。特別是要保持一定的節奏感。
全曲共分五個樂章:
d小調,2/2拍子,奏鳴曲式。本樂章是全曲中最充實有力的樂章。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題自由瀟灑,之後緊接優美抒情的旋律為第二主題,經發展后小提琴的第一主題則顯得蒼勁濃郁。樂章在異常華美的氛圍中結束。
很快的快板,G大調,3/8拍子。三段體,西班牙色彩很濃的樂章。樂曲在快速與慢速不斷交替中發展,小提琴則悠然自得地歌唱。
不太快的稍快板,a小調,2/4拍子,三段體,如同前面樂章一樣,有濃厚的西班牙情調。管弦樂部分展示出西班牙風味十足的序奏后,主奏小提琴奏起“半拖半拉而前進”的主題。這一主題也含有前面的序奏那樣很有個性的節奏。中段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奔放的主題,這個主題技巧性的快速音群熱烈、華麗地發展,造出了頂點。
d小調,3/4拍子,三段體。這是情緒化而富有旋律美的樂章。管弦樂奏出帶有哀愁味的沉重的序奏,主奏小提琴奏起了感傷味十足的主題。不久,像是“撥雲見日”一般,又出現新的民謠般甜美的主題。最後,樂章以簡單的尾奏輕輕地結束。
快板,D大調,6/8拍子。這是燦爛生輝的迴旋曲,小提琴在此把它的華麗技巧做了最大限度的發揮。主奏小提琴奏起了輕快的迴旋曲主題,並經過多次發展變化,最後由全體樂器以最強音在D大調主和弦上結束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