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福宮

咸福宮

咸福宮是始建於明代的中國宮殿建築,屬於故宮內廷西六宮之一,為後妃所居,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壽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咸福宮。

前殿為行禮升座之處,後殿為寢宮。雖為後妃居所,但仍有皇帝在此居住。乾隆年間,便改為皇帝偶爾起居之處。乾隆駕崩后,嘉慶帝住於咸福宮守孝同年十月才移居養心殿。此後咸福宮一度恢復為妃嬪居所。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住於咸福宮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滿后仍經常在此居住。

建築布局


咸福宮為兩進院,正門咸福門為黃琉璃瓦門,內有4扇木屏門影壁。前院正殿額曰“咸福宮”,面闊3間,黃琉璃瓦廡殿頂,形制與西六宮其它五宮不同,與東六宮相對稱位置的景陽宮形制相同。前檐明間安扇門,其餘為 扇檻窗,室內井口天花。后檐僅明間安扇門,其餘為檐牆。殿內東壁懸乾隆皇帝《聖制婕妤當熊贊》,西壁懸《婕妤當熊圖》。山牆兩側有卡牆,設隨牆小門以通後院。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硬山頂,各有耳房數間。
後院正殿名“同道堂”,面闊5間,歇山頂,東西各有耳房3間。前檐明間安 扇門,設簾架,余間為支摘窗;后檐牆不開窗。室內設落地罩隔斷,頂棚為海墁天花。殿內東室匾額為“琴德簃”,曾藏古琴;西室“畫禪室”,所貯王維《雪溪圖》、米之暉《瀟湘白雲圖》等畫卷都是董其昌畫禪室舊藏,室因此而得名。同道堂亦有東西配殿,堂前東南有井亭1座。慈禧太后還是懿貴人時便居於此,日後咸豐遺留給慈安、慈禧的兩枚印章中,慈禧的那一枚就叫同道堂。同道堂內有咸豐皇帝的御筆“克敬居”。慈禧每逢對重大事件作出決定時,都會來此看匾思考。

后妃之居


咸福宮為後妃所居,前殿為行禮升座之處,後殿為寢宮。明朝在此居住過的后妃有萬曆皇帝的李敬妃。
乾隆年間,改此宮為皇帝偶爾起居之處。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慶帝住於咸福宮守孝,下令不設床,僅鋪白氈、燈草褥,以此宮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養心殿。此後咸福宮一度恢復為妃嬪居所。道光帝琳貴人(庄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住於咸福宮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滿后仍經常在此居住。
現存建築完好。

所有主人


明神宗敬妃李氏。
康熙帝宣妃。
清道光帝庄順皇貴妃烏雅氏、彤貴妃舒穆祿氏、常妃赫舍里氏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住於咸福宮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滿后仍經常在此居住。
咸豐帝的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還是蘭貴人時便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