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茹

中國梅花大鼓演員

周文如(1929-2007),常誤作“周文茹”,女,梅花大鼓演員,盧派梅花大鼓第二代傳人,天津人。

人物履歷


周文如
周文如
周文如12歲師從邱玉山學唱梅花大鼓。14歲起登台在各雜耍園子獻藝。16歲經邱玉山引薦拜盧成科先生為師,成為了盧派梅花大鼓的傳人。早年曾在玉壺春攢底,期間兩次到北京演出,大受歡迎,1947年被天津《真善美》報評為“梅花亞后”(當時盧派梅花大鼓的另一位傳人花小寶有“梅花皇后”之稱)。
新中國成立后,她參加了紅風曲藝社,后加入天津市曲藝工作團。1956年參加天津市和平區曲藝雜技團,擔任曲藝隊隊長。1957年6月23日,參加天津市第一屆曲藝雜技會演。1958年代表天津參加全國曲藝會演。196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隨河北省慰問團到福建前線慰問演出,1961年隨天津市曲藝團多次赴北京、東北巡迴演出。1962年7月在梅花大鼓專場演出中表演了《羅昌秀》,同年10月第一屆“津門曲薈的梅花大鼓專場”上曾表演由張鶴琴整理的梅花大鼓傳統曲目《安安送米》。1963年的“新曲目會演”中演出了《母女倆》。文革中下放到工廠。
周文茹
周文茹
1980年加入以原和平區曲藝雜技團為主要班底組建的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同年在第二屆“津門曲薈的老藝人專場”上表演了由劉秉文和杜放創作的《鴛鴦抗婚》。1982年在第三屆“津門曲薈”上表演了《夜走蟠龍谷》。1984年天津市文化局組織曲藝藝術家錄像保存資料,周文如錄製了《黛玉悲秋》、《蟠桃會》、《青樓遺恨》三段曲目。在1985年《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天津卷》編輯部在津隆重舉辦梅花大鼓資料錄像專場演出,周文如在這次專場倒三出場,演唱拿手作品《青樓遺恨》(禁演節目)。同年,退休。退休后的周文如由於身體不好,便基本告別了舞台。
1986年到中國北方曲校任教,天津市曲藝團著名的青年演員王喆得到過她的教益。
2007年1月18日,她不幸去世,享年78歲。

藝術風格


周文茹1984年劇照
周文茹1984年劇照
她吐字真切,字正腔圓,字字入耳,音色優美,注重韻味,唱法細膩,婉轉抒情。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她掌握了女演員很難唱好的顎嗖音,唱腔嫵媚而不乏蒼勁,高而不燥,低而不濁,剛中帶柔,是眾多“寶”中演唱最感人的一位,可聽性極強。鼓板技藝更是獨樹一幟,不如於花五寶和花小寶,她打鼓時臂部動作不大,講究用腕部的力量在鼓面的不同部位輕鬆地擊打出輕重、音色迥異的聲音,妙不可言,是盧派梅花演員中的佼佼者。
她對唱腔風格有著自己執著的觀點,不落俗套,講究科學發聲,避免倒字的出現。由於她早年在韓德榮的引薦之下跟金派梅花大鼓名票周麟閣先生學習了很長時間,因此她的演唱融金、盧於一身。新中國成立后又長年致力於以音樂改革,與名弦師韓德榮、韓玉山、胡宗岩等合作出了很多新腔調,1951年排演了《百鳥朝鳳》,后又向白鳳岩學習了新梅花調《永別紫鵑》和《秋江》,並與弦師韓德榮創造了【散板】等新板式。在和平區曲藝雜技團京韻大鼓名家金慧君(藝名小黑姑娘)的指導下,她在梅花大鼓中加入了許多優美的身段表演,大大增強了梅花大鼓的表現力,這些身段她的弟子張春喜很好地繼承了下來。她演唱的新編曲目《回民之母》、《羅昌秀》、《夜走蟠龍谷》、《漁舟唱曉》等均受好評。她多才多藝,除了梅花大鼓之外,還能兼演單弦、聯珠快書、馬頭調和京劇老旦。
周文如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兩次獲得“天津市三八紅旗手”稱號,四次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

代表作


周文茹的代表曲目:《黛玉悲秋》、《青樓遺恨》(解放前又名《妓女自嘆》、《妓女告狀》)、《安安送米》、《鴻雁捎書》、《目連僧救母》、《蟠桃會》、《老媽上京》、《王二姐思夫》等。她曾向青年演員張春喜、馬春英傳授技藝,在中國北方曲校曾培養了王喆、賀威等學員。
2000年出版了她的VCD個人專輯,容納了她84年錄製的《青樓遺恨》《蟠桃會》《黛玉悲秋》這三段代表曲目。此外她在天津人民廣播電台保留有《寶玉探病》、《黛玉思親》、《釵頭鳳》、《回民之母》、《漁舟唱曉》《夜走蟠龍谷》等節目的錄音。
她的弦師早年是盧成科,進入和平區曲藝雜技團后是韓德榮(三弦)、王富春、韓玉山(四胡),文革後進入天津實驗曲藝團後由盲人弦師胡宗岩為她擔任三弦伴奏、孫家駿拉四胡(韓玉山弟子)、鬍子義彈琵琶(胡宗岩之子)。

辭世


2007年5月11日,一代梅花歌后、盧派名家周文茹先生,紀念墓碑落成儀式在永安公墓舉行,其弟子張喜榮等曲藝界知名人士前來永安為周文茹先生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