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紙
富陽紙
富陽紙是古老的傳統造紙工藝,紙薄,韌力似紡綢,品多質優。富陽造紙業已有1900多年有歷史。富陽是“謝公箋”創製人謝景初的故鄉,也是我國手工紙的重點產區之一,幾乎生產所有類型的中國紙。名聞全國的“土紙之鄉”。古書就記載“富陽一張紙,行銷十八省”。相傳,宋朝一位名叫謝富春的大臣常用富陽赤亭紙呈書皇帝,皇帝見所呈紙張顏色潔白,墨跡清晰很是驚訝,當他問明該紙的出處后,立即將“富春赤亭紙”御封為朝廷公文和科舉考試用紙。富陽紙分竹紙和草紙兩大類,因紙質細軟,富有彈性而久享盛名。富陽紙品種繁多,現主要有用於書法作畫的宣紙和以手工製作的“坑邊紙”。
富陽紙
富陽紙
唐代,富陽所產上細黃白狀紙,為紙中精品。至宋,富陽竹紙生產技術大進,生產的元書、井紙、赤亭紙,被譽為三大名紙,成為朝廷錦夾奏章和科舉試卷的上品用紙。以優質原料精製而成的“謝公箋”更以質地光潤、細密、堅韌,名聞全國,有“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的美談。清光緒《富陽縣誌》載:“邑人率造紙為業,老小勤作,晝夜不休。”
進入20世紀以來,富陽土紙進入鼎盛時期,紙產量曾佔全國總量的25%,“京放紙”、“昌山紙”在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獲二等獎。在1929年舉行的西湖博覽會上,富陽所產油紙、烏金紙、文書紙、桑皮紙獲特等獎。
從富陽泗州宋代造紙遺址可以窺見中國古代造紙技術精細的工藝流程。據說,給皇帝進貢的紙要經過72道工序,而一般百姓用的紙主要經過漚、煮、搗、抄這四道主要工序就可以了。
漚
搗
隨後,工人在灶台上埋一口鍋,套上木桶,將原料倒入桶中,用火連煮八天八夜。工人需要不斷攪動桶中原料。煮完后,再悶一天,方可取出。灶台中的火要晝夜24小時不間斷燃燒。
搗
抄
將紙漿放入抄紙槽(石板和木板圍成的方形水池),加上紙葯(即懸浮劑),用竹帘子抄紙(將水過濾),過濾后剩下的便是成形的濕紙。在穿斗式房子(沒有牆)里,將紙的水分擠干。
用香糕磚砌成一堵空心牆,一頭接煙囪,一頭燒火,熱氣上升,牆面溫度上升到一定溫度時,將濕紙貼在牆面上,揭下來便是紙了。
富陽紙張產品質量亟待提高
素有“中國造紙之鄉”之稱的富陽市,現有造紙企業280餘家,已形成了一個以中低檔塗布白板紙、箱板紙、面巾紙、衛生紙為主的紙張生產基地。但由於生產這些紙張的大部分是個私企業,生產規模較小,檔次較低,技術力量較弱,加上業主質量意識不強,紙張的產品質量總是不高。在今年第二季度省、市工業產品定期監督檢驗和富陽市局的日常監督檢驗中,紙張的質量問題再次暴露了出來。
富陽紙
針對紙張業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富陽市局要求有關主管部門和企業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以扭轉紙張質量低劣的被動局面。
“這不僅是2008年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而且將震驚全世界。不得了,的確不得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科學史教授潘吉星如是說,接連吐出“唯一”、“最重要”、“絕無僅有”等一系列“重磅”形容詞。潘吉星曾編寫過《中國科學技術史》(造紙與印刷卷)、《中國造紙技術史稿》等書刊,是中國造紙方面的權威,是什麼讓這個嚴謹的學者“口出狂言”?是杭州富陽泗州發現的宋代造紙遺址。
經過5個月的發掘,富陽宋代造紙遺址考古發掘宣告結束。這個原先貌不驚人,險些被認為是普通村落的考古遺址被認定為我國現已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工藝流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造紙遺址。泗州宋代造紙遺址的發現,是對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的一個實證,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和科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