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派

京劇武生李(春來)派

李派是李春來所創的京劇武生表演藝術體系,是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一。李春來被稱為京劇南派武生的鼻祖。李派以獨特的翻撲功夫見長,輕捷迅疾是這一流派的表演特色。

簡要介紹


《惡虎村》李春來飾黃天霸
《惡虎村》李春來飾黃天霸
李春來早年在北京丰台喜春台梆子科班坐科,出科后在京津一帶演出。20歲以後漂泊至上海,與孫菊仙、黃月山同台合演。一度返京,后復南歸,並久居上海。
李春來身材魁梧,武技精湛,動作迅捷、邊式,開打幹凈、利索,以短打戲見長,且多獨到之處。短打戲《花蝴蝶》、《白水灘》、《獅子樓》等戲集中體現了上述特點。長靠戲《伐子都》則以善於通過繁難高超的武技揭示人物內心活動而別具一格。因此,李春來被尊為南派武生宗師,與俞菊笙、黃月山並稱為京劇武生三大流派,而他表演時的翻撲躍打,尤較俞、黃火爆,熾烈。

藝術特色


李派以獨特的翻撲功夫見長,輕捷迅疾是這一流派的表演特色。李春來武工精熟,身手輕靈,動作及其迅速,開打幹凈利落,翻跌筋斗極沖,腿功尤佳。他不但繼承了短打武生的表演傳統,並吸收了武丑、武旦的打法和民間武術中的拳術,劍術的招式,大大的豐富了自己的表演藝術,多在各個劇目中,穿插獨特的武技來突出李派武生的特色。如《花蝴蝶》劇目飾演姜永志,有在三張高桌上拿頂,隨即翻下,同時於空中拔刀,跪腿時落地時壓刀亮相的表演,一系列高難動作於瞬息完成,姿勢優美而且從容不迫,為一般武生演員所不能。又如《八蜡廟》劇中飾演黃天霸,與費德功開打時,有飛鏢打費的特殊技藝。
李春來的長靠戲也同樣精彩,如演《伐子都》時,他飾心毒手狠的子都,為爭功,戰場上用冷箭射死戰友,為表現這一人物的精神狀態,他扎硬靠表演虎跳前撲,走倒叉虎,這在當時他人都不可做到。見到冤魂時,為表現驚悚落魄心態,他穿蟒竄撲虎過堂桌,難度很大,但表演得從容不迫。在《界牌關》中表演的盤腸大戰,串小翻,又精彩無比。李春來的表演不是單純賣弄技巧,通過這些高難動作,不斷揭示人物複雜的內心情感,看了感人至深,還得到美的享受。
李春來不僅是在表演上勇於開拓,在演出服裝、化妝、舞美方面同樣善於創新,如《白水灘》十一郎穿的服裝、戴的草帽圈、大帶,都飾以優美圖案,配之以他那富有生活氣息的肩擔動作,既真實又優美,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他開創的這一系列表演,為後來者紛紛效仿。

代表劇目


李派的常演劇目有《花蝴蝶》、《白水灘》、《挑華車》、《界牌關》、《獅子樓》、《鄚州廟》、《講堂鬥智》、《四傑村》、《十字坡》、《戰馬超》、《冀州城》、《臨潼鬥寶》等。

流派傳承


李春來獨樹一幟的表演,開創了南派武生的藝術風格,常占上海,久演不衰,其精湛演技,已深入人心。在上海他先後還主辦過春桂、春仙、桂仙等班社,均以武戲見長,培育了大批弟子。主要傳人有蓋叫天、張德俊、應寶蓮、李蘭亭及之後的梁慧起等。
在南方,武生大多宗李派。當時年輕的蓋叫天就曾在其班社搭班演出,他繼承了李派表演藝術,后又在此基礎上,結合個人豐富的創造與發展,又形成了蓋派,成為與北方在俞派(俞菊笙)派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楊派(楊小樓)對峙的一大武生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