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李派的結果 展開
李派
京劇老旦李(金泉)派
李派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李金泉創立的京劇老旦藝術流派。在不斷地演出實踐及新劇目創排中,李金泉結合自己的嗓音條件,創造出了寬厚脆亮,高亢蒼勁的發聲方法,其演唱不僅韻味醇厚,更善於設計新腔,對老旦行當進入新時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李金泉創立的京劇老旦李派藝術又稱“新李派”,具有激越醇厚、細膩委婉、清新俏麗、聲情並茂的特點。
李金泉是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第三期學員,初學老生,后改老旦。從藝期間先後受教於文亮臣、徐壽祺、孫甫亭、劉俊峰、時青山等前輩大師。后拜前輩老旦名家龔雲甫得意門生——京劇老旦藝術家李多奎為師。他以愛徒兼義子的雙重身份,得到李多奎的真傳。李金泉因此得以遠學龔派, 近學李(多奎)派, 兼收兩家之長。他嗓音行腔高亮清冽、圓潤甜脆,既具有龔派的“衰音”、“嬌音”、“脆音”,又具備李派的“寬音”、“醇音”、“蒼音”、“澀音”,為繼承、發展京劇老旦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金泉《罷宴》劇照
他的創新給予和豐富了老旦藝術的更多色彩,創造了京劇老旦史上的一個新天地。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岳母刺字》、《罷宴》、《李逵探母》這些老旦主演的劇目中,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表演技能及創造天才。他和花臉大家袁世海創演的《李逵探母》中很多唱段廣為流傳。其中創造的“反二六”,是老旦行從未有過的板式。他在這段自己創造的新腔中,唱出了李母愛子的深厚感情,以及慈母對遊子的舐犢心情。這段新腔激越委婉、細膩奔放、剛中有柔、柔中寓剛,稱得上是京劇發展史中的經典之作。
李金泉的老旦舞台藝術重視以情帶唱、以唱抒情,往往從劇情的需要出發,注重對角色情感的挖掘。他的唱腔聲情並茂。在吐字、發音、歸音、氣息等技巧的運用上精到講究,即便扮演次要角色,如《穆桂英掛帥》的佘太君、《六月雪》的蔡婆婆、《響馬傳》的秦母、《王佐斷臂》的乳娘、《宋景詩》的宋母以及現代戲《白毛女》的大春娘,他都能以一兩個唱段再加上精湛的念白和情感交融的表演動作,達到絕妙的烘托作用,在全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李金泉主演的代表劇目中,包括唱、念、做、表,都是從挖掘人物內心世界,表達思想感情出發,繼承傳統而又不拘泥於傳統,志在創新而又不炫耀創新。他所塑造的人物無不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即便是扮演次要角色,如《謝瑤環》中的肖鄭氏、《白毛女》中的大春娘、《響馬傳》中的秦母,都能在一兩個唱段上配合精湛的念白、演唱和細膩的表演,加強了同場人物的感情交流,收到了強烈的舞台藝術效果。
李派常演的傳統保留劇目有《釣金龜》、《行路訓子》、《哭靈》、《遇皇后》、《打龍袍》、《太君辭朝》、《徐母罵曹》、《甘露寺》、《大登殿》等;合作演出新編劇目有《宋景詩》、《穆桂英掛帥》、《六月雪》、《西廂記》、《西門豹》、《清風亭》、《除三害》等;參加演出的現代戲有《白毛女》、《林海雪原》等;李派代表劇目《岳母刺字》、《罷宴》、《李逵探母》成為老旦經典保留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