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壽聖寺塔

東漢時期修建的寺院

位於河南省商水縣郝崗鄉常社店村西北沙河南岸。始建於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為六角九級、通高41.4米的樓閣式磚塔。塔身各層均有磚雕佛像。各角砌倚柱,檐下有磚雕斗拱。外壁飾券門假窗。塔身砌有盤旋踏道,可登塔頂眺望。第四層塔心室內北牆嵌有石雕佛像三尊。塔剎為鐵質寶瓶式。結構堅實,歷經戰火、地震,保存完好。

地理位置


壽聖寺塔位於商水縣郝崗鄉北常社店村,距縣城約60公里。
商水壽聖寺塔
商水壽聖寺塔

建築特色


設計結構
壽聖寺塔為九級樓閣式磚塔,通高41.5米,平面呈正六邊形,塔內砌有盤旋的塔道,可逐級登高至頂。塔體從底至頂漸收勻稱,成正六稜體錐形。塔頂用鑄鐵鑄成形似寶葫蘆的寶頂,使塔結頂得到最完美的點綴,給人以挺拔雋秀之感。塔的層檐收放尺寸自然得體,既保護了塔牆免遭雨雪侵蝕,又給予塔體以美的裝飾,看上去既規整肅穆又沒有呆板感。
古塔第一級殘存的石門楣上,有刻字四行:明道二年癸酉歲三月一日丙寅時戊寅日葬舍利院主僧**建**功德塔。這些記載成為塔體建築的最準確和最具歷史真實的時間。第四級塔室北牆上有三尊石雕像。雕石兩塊並列鑲嵌於牆上,靠東的一塊正中雕有兩尊佛像,東邊一座為盤膝背面像,西邊一座為盤膝正面像,靠西的一塊正中雕有一座盤膝正面佛像,左右各刻有“佛心”、“供養”字樣。
塔頂寶葫蘆狀鑄鐵塔剎分為三截,上為圓球帶尖部分,中間細腰為一部分,底座弧形上收為一部分,其三截均為蒸籠式上大蓋下小,防止雨水、塵土侵入。剎高達2.5米,重約一噸。球體上鑄有“佛”,牌位內鑄有“皇帝萬歲萬萬歲”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文字;中間的細腰部分亦鑄有“周王千歲千千歲”、“大明嘉靖二十八年九月吉日”、“典服安朝周府侍伴讀王頂監造奉御官吳璽”字樣;下部鑄有“河南周府施捨西華小瑤集壽聖寺塔一座”,對明代這次修塔的時間及監造作了明確翔實的記載。塔剎球體下部鑄有6個圓環,分別用6條鐵鏈與第九層的六個角的石龍頭連接,以防大風地震自然災害的震動破壞。
歷經千年滄桑,屢遭兵燹及自然災害的侵襲,壽聖寺塔巍然屹立毫不傾斜,尤顯設計科學程度及建築藝術之高,實為宋代寺塔建築的珍品。登高遠眺,滔滔沙河逶迤遠去,方圓十里村落、田野、道路、綠樹等景色盡收眼底,令人目不睱接,心曠神怡。
該塔不但體形高大,而且施有平座、斗拱、剎柱拱券門和破子欞假窗,塔室內嵌砌有石雕佛像,有建塔題記等,均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它的完整存在,給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傳播提供了難得的實物佐證,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該塔在豫東的同類建築中年代最久,塔體最高,建築樣式和風格獨具,被錄入《中國古塔精萃》之中。

歷史沿革


該塔始建於北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兵燹於元,明正統元年重修,明嘉靖二十八年進行過大的修整。1998年9月經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批准,商水縣文化局委託河南省文物建築保護設計研究中心勘測設計,河南省龍源古建築園林技術開發公司承修,對壽聖寺塔又進行一次大的維修,這過程中在古塔寶頂封蓋的天宮中,清理出銅佛像兩尊,鉛佛像一尊,白釉瓷盤一個,白釉黑花瓷碗兩個,刻印大彌陀經一卷。其中三佛像和一盤一碗被省專家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價值意義


該塔的建築年代久遠,建築風格獨具。它的完整存在,給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傳播提供了難得的實物佐證。歷經千年滄桑,屢遭兵燹及自然災害的侵襲而巍然屹立毫不傾斜,尤顯建築藝術和設計科學程度之高,是研究宋代寺塔建築的一件珍品。
塔體整修一新的面貌,塔內珍貴文物的存世以及修塔和原塔下鐵鐘的傳說,再加上原寺院的規模之大和佛事的盛況,構成了這個景點的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保護措施


重大事件
國保單位北宋時期的壽聖寺塔受四川汶川地震的影響,遭到一定破壞。周口市文化局獲悉后即責成商水縣文化局派員赴現場進行了調查。據保護員反映,在14點30分左右,當時幾名群眾在塔旁休息,忽然感到天旋地轉,震感明顯,並發現幾個磚塊從塔上落下。經文物部門現場勘查,發現有3處裂縫,其中在塔的第一層東北角處出現4公分寬、60公分長的裂縫;在第一層西南角處出現3公分寬、150公分左右長的裂縫;在第八層的西側出現了一道約2公分寬、80公分長的裂縫(見圖)。有關情況已向省文物局和周口市地震辦做了報告。同時市文物部門已通過新聞媒體提醒廣大群眾和遊客近期要遠離塔身,以免發生意外。
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