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計程車的結果 展開

計程車

2015年賈法·帕納西執導電影

《計程車》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ductions出品,於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採用偽紀錄片手法拍攝的電影。由賈法·帕納西執導並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輛黃色計程車行駛在德黑蘭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種各樣的乘客坐上車,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機的各種問題。

劇情簡介


這個司機不是別人,就是導演賈法·帕納西本人。在這個移動攝影棚中,導演將攝像機放在儀錶板上,通過這次有趣而戲劇的旅程,記錄了伊朗社會的精神風貌。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賈法·帕納西計程車司機

職員表

製作人賈法·帕納西
原著賈法·帕納西
導演賈法·帕納西
編劇賈法·帕納西
攝影賈法·帕納西
配樂賈法·帕納西
剪輯賈法·帕納西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計程車[2015年賈法·帕納西執導電影]
計程車[2015年賈法·帕納西執導電影]
賈法·帕納西
演員 賈法·帕納西
帕納西作為一名計程車司機,向乘車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聽取他人對伊朗的故事。
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時間頒獎方 獎項名參考資料
2015年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地區時間
德國2015年02月06日

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參考資料
Jafar Panahi Film Productions

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參考資料
Koch Lorber Films
Filmcoopi Zürich
Kino Lorber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德國2015年2月6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盧森堡2015年2月28日(盧森堡城電影節)
瑞士2015年3月(弗里堡國際電影節)
立陶宛2015年3月19日(維爾紐斯國際電影節)
荷蘭2015年3月26日(電影那事電影節)
中國香港2015年4月2日(香港國際電影節)
匈牙利2015年4月13日(泰坦尼克國際電影出席節)
法國2015年4月15日
阿根廷2015年4月17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
羅馬尼亞2015年4月20日(布加勒斯特國際電影節)
馬其頓共和國2015年4月23日(斯科普里電影節)
墨西哥2015年4月28日(里維埃拉瑪雅電影節)
愛沙尼亞2015年5月1日
波蘭2015年5月5日(克拉科夫Off Plus電影)
2015年5月22日
中國香港2015年5月28日
澳大利亞2015年6月8日(悉尼電影節)
芬蘭2015年6月10日(午夜太陽電影節)
荷蘭2015年6月11日
俄羅斯2015年6月21日(莫斯科電影節)
土耳其2015年6月26日
葡萄牙2015年7月9日
烏克蘭2015年7月14日(敖德薩國際電影節)
匈牙利2015年7月16日
亞美尼亞2015年7月17日(金杏子電影節)
紐西蘭2015年7月18日(紐西蘭國際電影節)
德國2015年7月23日
奧地利2015年7月24日
波蘭2015年7月26日(新視野電影節)
澳大利亞2015年8月1日(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2015年8月27日
美國2015年9月4日(特柳賴德電影節)
加拿大2015年9月10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2015年9月17日(限定)
芬蘭2015年9月20日(赫爾辛基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2015年12月22日(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挪威2015年9月30日(卑爾根國際電影節)
印度2015年10月(孟買電影節)
加拿大2015年10月1日(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丹麥2015年10月1日
美國2015年10月2日(紐約市,紐約)
韓國2015年10月5日(釜山國際電影節
阿根廷2015年10月8日(限定)
西班牙2015年10月8日(馬德里)(首映)
2015年10月8日(瓦倫西亞)
英國2015年10月8日(倫敦電影節)
西班牙2015年10月9日(限定)
澳大利亞2015年10月13日(阿德萊德電影節)
挪威2015年10月16日
英國2015年10月30日
美國2015年11月5日(弗吉尼亞電影節)
斯里蘭卡2015年11月6日(科倫坡國際電影節)
中國台灣2015年11月8日(台北金馬電影節)
芬蘭2015年11月13日
希臘2015年11月13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瑞典2015年11月17日(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
巴西2015年11月19日
日本2015年11月22日(東京FILMeX)
瑞典2015年11月27日
喬治亞2015年12月3日(第比利斯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2016年3月(IBAFF穆爾西亞國際電影節)
希臘2016年3月10日
保加利亞2016年3月19日(索非亞電影節)
美國2016年7月26日(奔流城電影節)
智利2016年8月24日(SANFIC電影節)
保加利亞2016年10月21日
日本2017年4月15日
美國2018年10月20日(高桿草電影節)

影片評價


作為一部展示伊朗社會現實的嚴肅主題作品,導演沒有落入沉重和說教的俗套,他舉重若輕,在輕鬆幽默觀眾的陣陣笑聲中,以實實在在普普通通的各方百姓,為我們拼湊了一副生動的社會寫真圖。
然後終究無法逃離現實,在所有的輕鬆過後,導演又為我們留下一個凌厲的意料不到的黑色結尾。這也是為什麼,對於這部“非法”拍攝的作品,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危險,除了導演本人,所有參與攝製者都沒有出現在演職員表名單中。(新浪影評)
由約化巴納希自編自導自演的《計程車》披露了伊朗社會虛偽黑暗,但又寫實的一面,透過的士接載的乘客揭示社會上眾所周知卻又刻意隱藏的古怪現象。不過,已是全球化資訊發達的時代,不論伊朗政府如何掩飾骯髒的現實,不論媒體資訊的封鎖有多嚴密,年青人在網路上仍然能夠接觸西方的自由國度,真正民主的思想仍舊會傳入伊朗。所謂“避無可避”,道理便在於此。
在媒體封鎖的伊朗社會內,買賣電影光碟的活動竟然需要在的士內進行,原來在封閉的國度里,光碟買賣就像毒品交易一樣,是一種罪惡,不能“見光”,更不能“露面”。因為從伊朗政府的角度來看,美國和歐洲的電影蘊藏民主自由的西方思想,會對伊朗民眾產生嚴重的影響,使他們厭惡沒有言論自由的伊朗,酷愛呼吸“自由空氣”的權利,繼而向當地政府提出享受基本人權的訴求,政府的權威受到挑戰,在西方民主人士推波助瀾之下,政權便會有崩潰的可能。因此,伊朗政府為了保障自身政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令其壽命能“長存萬世”,只好打壓西方思想,濫用法律,亦不尊重法治精神,《計程車》一針見血地揭示伊朗政府窩囊困窘的醜態,其在專制國度內成為禁片,肯定是意料中事。
伊朗政府欠缺自信,終日擔憂自身的政權會在不久的將來倒台,故視骯髒的現實主義為“洪水猛獸”。事實上,每個國家都會有黑暗的一面,如果媒體只披露國家正面的形象,觀眾可能會覺得該媒體虛偽,有隱惡揚善之弊;相反,媒體持平地平衡光輝和黑暗兩種極端的對立面,觀眾反而會對媒體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感到萬分佩服。因此,《計程車》的出現,正好提醒當權者:壓制自由不單不能使自由消失,反而刺激整個國家的民眾日益渴望能呼吸自由的空氣,並真真正正能享受其隨之而來的人權和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