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永固鎮的結果 展開

永固鎮

廣東省懷集縣轄鎮

永固鎮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南部,毗鄰廣寧縣古水鎮,與詩洞、橋頭、閘崗等鎮相鄰。全鎮總面積 192 平方千米,山地面積156.67平方千米,耕地面積 8.66 平方千米。下轄12個村委會,共 173 個自然村 。2020年轄區總人口34946 人。

歷史沿革


劉宋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分封陽立永固縣,大明園年廢,唐初復置,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併入懷集縣
鎮的南北皆有山口,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懷集縣南部的屏障。根據《懷集縣誌》稱“崇山峻岭,居然嚴邑,故古縣以永固為名”。民國時為懷集南區永固鄉。
1949年解放,為懷集縣第八區。1958年成立天堂人民公社
1960年改稱永固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永固鄉,
永固鎮[懷集縣下轄鎮]人民
永固鎮[懷集縣下轄鎮]人民
1992年再改為永固鎮。

地理環境


(一)地形
永固鎮位於山地丘陵地帶,其山地面積143.35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74.6%,耕地面積7.93平方公里,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狀布局。
(二)地貌
永固鎮的地層有第四系沖積、洪積層,分佈於河床及兩岸;基岩有白堊繫上統紅色地層、寒武系薄~中厚層狀變質細砂岩、板岩互層,燕山期侵入岩-花崗岩。屬華南淮地台桂粵隆起地帶,為一多旋迴構造區,區內侵入岩廣泛分佈,岩漿侵入活動均伴隨燕山構造旋迴發生,可分為三期,早起大桶花崗閃長岩體出露範圍極小,中期連陰花崗岩體出露規模大,分佈廣,晚期為連新頂岩體。三期侵入均以岩株或岩基型式發生,相間呈侵入接觸關係。
(三)氣候
永固鎮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夏長冬暖,日照、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20.5℃,最高氣溫39.1℃,最低-3.9℃。平均濕度80.8%;年降雨量178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無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陰雨,夏秋受颱風外圍影響,晚秋有寒露風侵襲。
(四)自然資源
永固鎮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永固河貫穿永固鎮境內河段為31公里,年平均流量為53立方米/每秒。永固河途經的村委會有龍田、宿安、保安、富祿、富幫、富德等6個。全鎮已經建成的水電站有5個,總機容量為1000千瓦。土壤肥沃,適宜種植作物廣。永固鎮山地適宜種植厘竹,有豐富的松、杉、雜木、水果和中草藥等經濟林及經濟作物。

氣候土壤

永固鎮一年四季陽光充足,氣候暖和適中,年平均氣溫為20.6℃,最高溫度為37℃,最低溫度為-l℃。全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毫米。水稻土壤為麻砂泥田,山地為紅壤土,特別適宜種植厘竹、肉桂、水果、松脂、南葯、茶葉、蔬菜等。

行政區劃


下轄村:
龍田村蒼嶺村多安村聯安村宿安村保良村永良村保安村朝進村富祿村富邦村富德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8574
19170
19404
家庭戶戶數6472
家庭戶總人口(總)38191
家庭戶男18840
家庭戶女19351
0-14歲(總)14842
0-14歲男7442
0-14歲女7400
15-64歲(總)22108
15-64歲男11044
15-64歲女11064
65歲及以上(總)1624
65歲及以上男684
65歲及以上女94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8452
2021年,懷集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永固鎮人口為34946人。

經濟


2011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6.6億元,增長18%;工農業總產值4.82億元,增長15%;農村人均純收入6963元,增長18%。永固鎮林業資源豐富,有林業面積達23.5萬畝,其中茶桿竹(俗稱厘竹)7.3多萬畝,占懷集縣厘竹成品林面積的27.7%,人均佔有厘竹山地近1.45畝。永固厘竹素有"鋼竹"、"竹中之王"的美稱,全鎮有厘竹加工企業30多家,年加工厘竹3萬噸,永固茶桿竹年出口量逐年增加,產品遠銷歐美和東南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全鎮已基本形成了厘竹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鏈條,厘竹經濟已成為增加當地群眾經濟收入的重要支撐之一。全鎮累計發展了68戶優質肉豬養殖大戶,養殖規模每批次達9800頭;累計發展優質高效林業造林面積91086多畝,發展沙糖桔種植4500多畝,發展優質蔬菜種植500多畝。
2015年,扶持培育竹木加工業發展壯大,優化竹木加工的產業結構調整,是年,全鎮共有竹木加工廠12個,年內向外輸出竹木半成品2200多噸。發展壯大多安羅煥果場及山塘經濟項目,引導項目發展成為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的混合型新農業,其中果場約6.66公頃,年產沙糖桔、皇帝柑約30萬斤,年收入約90萬元;山塘4.66公頃,年產“四大家魚”約5萬斤,年收入為20萬元。全年全鎮新造林木面積266.66公頃。完善永良、保安、朝進等村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田灌區水利實現硬底化。
2016年,落實農村土地流轉40公頃,新增生態養殖場1個,通過農業項目帶動,提高農村碎片土地利用率,將農業做大做強。全年共發放各類惠農補貼245.5萬元,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1300公頃,糧食播種面積達1300公頃,產量約0.78萬噸;生豬養殖大戶7戶,年內出欄8400頭,產值達1512萬元。

文化


土特產情況

永固鎮的土特產品主要有厘竹、肉桂、茶葉、南葯、花生、松脂、花芋以及各種水果。其中厘竹以其通直、壁厚、環細、堅韌、光滑、彈性強、耐腐、不易蟲蛀等特點被譽為"竹中之王"。厘竹可製作各種竹器傢具、裝飾品、釣魚桿、滑雪桿、旗杆、籬笆、花桿、香燭骨、棚,架、交通標桿等。

社會


城鎮建設

永固鎮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實現了村村通電、通電話、通郵和通路,建有2000平方米市場1個,墟鎮現有日供200噸自來水廠1個,建有文化中心並架設有線電視線路,可接收多套電視節目,全鎮村委會建設及學校建設基本實現樓房化。
永固鎮人民
永固鎮人民

民生保障

2016年,全鎮共有農村五保戶195人,敬老院集中供養10人,五保集中供養率5%。足額發放各類優撫對象23人的撫恤金和生活補助。年內向部隊輸送14位新兵,其中發放現役軍人家屬優待金27.2959萬元。按時完成25戶70人城鄉低保信息採集和錄入工作,新增農村低保140人。全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6979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人數為10438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5989人。

人口計生

2016年,全鎮出生人口869人,其中政策內出生768人,政策外出生101人,計劃生育率88.38%,出生率16.11‰,人口自然增長率11.51‰。

綜治維穩

2016年,全鎮開展法律宣講活動48場次,派送普法宣傳資料11000份,出動宣傳車5車次,受宣傳教育群眾達3萬人次。全鎮調處矛盾糾紛共62宗,調解率100%,其中鎮維穩中心和部門受理7宗,調解率100%;指導村和經濟合作社兩級調處55宗,已辦結55宗。是年,獲得縣頒發的“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基礎設施

2015年投入52萬元落實圩街路燈亮化工程,於7月動工建設,8月26日在永固中學路口舉行“街燈亮燈”儀式,84盞街燈為國內先進技術的LED節能燈,貫穿於鎮主幹道新街至鎮中學兩旁共1.68千米路段,為群眾夜間出行提供方便。加快農村文化陣地建設,8月,宿安村羅腳村小組文化廣場建成並投入使用,至2015年全鎮共建成村級文化廣場7個,每個文化廣場都配套健身器材、籃球場、宣傳欄等硬體設施,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是年,保良雙莫村4.5千米村道硬底化動工建設。修建富幫木堆大橋已經立項。富祿村雙鑽村小組利用“一事一議”專項資金,投入7萬多元為全村安裝路燈和建設籃球場,改善村容村貌,美化亮化村莊。
2016年,通過自籌和向上爭取資金50多萬元,實施文化廣場升級改造,增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又一文化活動場所。引進東莞展能愛心團隊捐資200多萬元興建永良小學教學樓,並完善護欄、文體等相關設施。新教學樓建成有效解決永良村479名學齡兒童上學難問題。

文教衛生

2016年,全鎮初中、小學入學率均100%。初中升學率100%,高中、中專和中技類升學率98.83%,中小學素質教育綜合評價為A。鎮政府與懷集縣孔子文化傳播促進會聯合舉辦“永固鎮首屆民間傳統文化旅遊活動節暨紀念孔子誕辰2567周年活動”,通過舉辦這次活動讓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得以廣泛傳揚。全年舉辦各種愛國衛生運動、防洪抗災、醫療救助知識講座3次,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2次。全鎮12個村全面實現寬頻接入、信息共享工作。
一是文化教育。2011年,全鎮有中小學校13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3200人,教職工142人;中心小學1所,村級完全小學11所,在校學生6872人,教職工35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00%,學生輟學率控制在縣下達的指標以內,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二是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全鎮有線電視與縣網實現光纖聯網,有線電視信號已覆蓋全鎮;通信設施不斷完善,全鎮固定電話用戶達到7500多用戶,行動電話信號覆蓋率和國際網際網路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全年累計在各類報刊發表作品38篇。三是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鎮內設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站12所50個分站,醫療技術人員120人,衛生院的醫療設備齊全,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衛生初級保健服務網路;青年兒童婦女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紮實抓好優撫政策、五保戶供給等工作,殘疾人保護工作有效開展,組織為殘疾人士現場辦理殘疾人證。投資80多萬建築面積470平方米的敬老院重建工程已竣工使用,極大改善入住老人的生活環境。全鎮共有42332多人參加2012年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100%;全鎮已有14170人參加了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四是環境保護。利用創建省衛生鎮和衛生村的契機,成功創建省文明村1個,生態文明村2個,省衛生村9個,墟鎮的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按照凈化、綠化、美化、亮化的要求,2009年重新建設墟鎮街道並完善公路兩旁的路燈和綠化帶,大大美化了墟鎮的鎮容鎮貌。
加強文化陣地建設,落實資金20多萬元修葺翻新鎮文化站辦公樓,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由原來的“三級站”申報晉陞為“省一級站”,配有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閱覽室、培訓室、展覽室等,有5000多冊圖書、12台電腦、投影設備一套,9個文化服務項目和各文化功能室每天正常免費向群眾開放,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鎮文化站落實專職人員,組建文化志願者130多名,聘請12個文藝輔導員,2015年,鎮內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4次,舉辦科普法制、農技等講座6次,成立4個全鎮性的文體社團,建立4個文化示範點。是年,市戲劇家協會和市粵劇團有限公司到永固鎮舉辦“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發揮孔子文化傳習所的作用,以孔子文化傳習所為教育學習基地,做好傳統文化傳承工作,8月,在學習基地對全鎮高考優秀學子舉辦獎學活動;9月,舉辦小學一年級新生代表開筆典禮,營造尊師重教、崇尚文化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