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區鎮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下轄鎮

蘇區鎮,隸屬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位於紫金縣東南部,距紫金縣城42公里,東鄰南嶺鎮,南與惠東,西北接龍窩鎮,轄區總面積125平方千米。2020年末,蘇區鎮常住人口共10795人。截至2020年6月,蘇區鎮下轄8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蘇區鎮是廣東省內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中國唯一以“蘇區”命名的鄉鎮,是廣東最早點燃革命薪火的地方之一,是全國最早建立農會組織、農民武裝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方之一,是早期中共紫金縣委、紫金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和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仍保存大量革命文物,是河源市主要紅色旅遊景點,是市級紅色旅遊專業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6年,蘇區鎮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億元;稅收收入完成縣下達的507萬元任務,占縣下達任務414萬的122.59%,其中國稅任務217萬元,完成234萬元,占任務107.8%;地稅任務207萬元,完成290萬元,占任務140%。 

歷史沿革


清朝,蘇區鎮屬琴江都。
新中國成立前夕,屬第二區,后屬琴江鎮。
新中國成立后,屬第五區。
1952年,划給第四區。
1957年,劃為炮子鄉,經黨中央批准命名為“蘇區”。
1958年,成立蘇區人民公社。
蘇區鎮
蘇區鎮
1983年,改為區。
1987年,又改為鄉。
1993年10月1日,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蘇區鎮下轄8個行政村(龍上村、黃布村、青溪村、永光村、永坑村、炮子村、赤溪村、小北村)和1個社區(蘇區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蘇區鎮,隸屬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位於紫金縣東南部,距紫金縣城42公里,東鄰南嶺鎮,南與惠東,西北接龍窩鎮,轄區總面積125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蘇區鎮境內瓷土、生態、水利資源蘊藏豐富。 

人口民族


人口

2020年末,蘇區鎮常住人口共10795人。

經濟


2016年,蘇區鎮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億元;稅收收入完成縣下達的507萬元任務,占縣下達任務414萬的122.59%,其中國稅任務217萬元,完成234萬元,占任務107.8%;地稅任務207萬元,完成290萬元,占任務140%。 

文化


方言
蘇區話屬於梅縣客家方言體系。 
紅色文化
蘇區鎮是廣東省內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中國唯一以“蘇區”命名的鄉鎮,是廣東最早點燃革命薪火的地方之一,是全國最早建立農會組織、農民武裝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方之一,是早期中共紫金縣委、紫金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和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仍保存大量革命文物,是河源市主要紅色旅遊景點,是市級紅色旅遊專業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蘇區鎮
蘇區鎮

旅遊


綜述
蘇區鎮主要有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屋)、“血田”遺址、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蘇區革命烈士紀念堂等20處革命舊址及紀念建築。 
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又稱“紅屋”,距離“血田”紀念廣場僅一路之隔,是一二進式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兩層樓房,其原是大地主黃振雲在清朝末年建造的糧倉,叫“湖子倉”。1923年3月,炮子鄉農會成立,將“湖子倉”征為農會所用。同年7月,紫金縣總農會成立后在此辦公。由於國民黨軍隊和地主民團的瘋狂反撲,紫金縣人民政府轉移到蘇區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立紫金縣蘇維埃政府,也在此辦公。周恩來、徐向前、彭湃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指導過革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