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樓的結果 展開

漢字

樓,繁體字是樓,讀作lóu,意思是兩層和兩層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築物的上層部分或有上層結構的,或指樓房的一層。也可以作為姓氏。此字始見於戰國。其可以組詞為樓房、樓梯、樓道、樓層、城樓、崗樓、閣樓、樓台、樓船、辦公樓、高樓大廈。

字源演變


樓
形聲字。從木,婁聲。婁,戰國文字作A(《古文典》 336頁),上從B,下從女。秦簡文字作C(同前), “角”形下移,又變為D(字形1所從)。漢代篆文將兩手間的豎筆直貫而下(字形3所從),再變則為《說文》小篆,遂為後世文字所本。“樓”字漢代草書作E、F。宋元以來,一些小說戲曲刻本中,“婁”字及“婁”旁已多化作現行的簡體字。新中國成立后,繁體“婁”簡化為簡體“婁”,繁體“樓”則類推簡化為“樓”。本義指兩層以上的房屋,樓房。《說文》:“樓,重屋也。” 《史記·平原君列傳》:“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古詩十九首》之三:“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也指樓房的一層。唐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又泛指一切樓狀物。《左傳·宣公十五年》:“登諸樓車。”漢武帝《秋風辭》:“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後漢書·鄧禹傳》:“光武舍城樓上,披輿地圖。”

詳細釋義


。”城樓
車、船有上層者,其上層稱樓。《史記·南越列傳》:“今呂嘉、建德等反,自立晏如,令罪人及江淮以南樓船十萬師往討之。”樓船
指車的上部和車蓋。《遼史·禮志五》:“賜公主……送終車一,車樓純錦,銀螭,懸鐸,后垂大氈。”樓車
茶肆、酒店、歌舞廳及舊時妓院等場所也稱樓。
南朝梁劉邈《萬山見採桑人詩》:“倡妾不勝愁,結束下青樓。”
孟浩然《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園即事得秋字》:“郁島藏深竹,前溪對舞樓。”
稀疏貌。Rarefaction
《急就篇》卷三“簁箄箕帚筐筴簍”
唐顏師古註:“簍者,疏目之籠,亦言其孔樓樓然也。”
(Lóu)姓。
形容詞形容層層疊疊。Layers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汶水》:“千歲之松……又稱天陵,有偃蓋之松也,所謂樓松也。”樓松
形容高大,華麗。Gorgeous
《南齊書·東南夷傳·林邑國》:“晉建興中,日南夷帥范稚奴文數商賈,見上國制度,教林邑王范逸起城池樓殿。”
宋朱熹《和張彥輔落星寺之作》:“嵌空奇石戰驚濤,樓殿崢嶸勢自高。”
樓殿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重屋也。從木婁聲。洛矦切
說文解字注
重屋也。
重屋與復屋不同,復屋不可居,重屋可居。考工記之重屋,謂復屋也。釋名曰:樓謂牖戸之閑諸射孔樓樓然也。樓樓當作婁婁。女部曰:婁,空也。囧下曰:窗牖麗廔開明。
從木婁聲。
洛侯切。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𠀤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台,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閑有射孔,樓樓然也。
又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又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又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又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又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又《爾雅·釋詁》:樓,聚也。
又《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為天瓜。
又道家以兩肩為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又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為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又葉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又離樓,眾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樓

書法欣賞

音韻集匯


韻書字頭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開口呼次濁落侯切lu
集韻平聲合口呼次濁龍珠切lio
平聲開口呼次濁郎矦(侯)切ləu
韻略平聲盧侯切
增韻平聲盧侯切
中原音韻陽平尤侯次濁ləu
中州音韻平聲尤侯羅兠切
洪武正韻平聲十九尤次濁盧侯切lou
分韻撮要陽平第五修叟秀

方言集匯


贛語:lau2
客家話:[客英字典] leu2
粵語:lau4
潮州話:la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