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山
畫山
灕江東岸畫山村附近,位於興坪鎮西北4公里,距桂林約60公里處有一山;山高400餘米,寬200米。它五峰連屬,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削壁臨江,高寬百餘米的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班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旅行家徐霞客這樣描述:“其山橫列江南岸,江自北來,至是西折,山受嚙,半剖歸削崖,有紋層絡。綠樹沿映,石俱黃、紅、青、白,雜彩交錯成章,上有遠望如畫屏,故名畫山。
經考證,‘九馬’是當地附近居民對畫山的俗稱,在這以前人們一直稱此山為“畫山”;究其原因,是古時因為條件有限,能登上畫山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人們往往是在山下或江上觀賞此山;久而久之,人們便逐漸發現此山石壁上有類似馬匹的圖案;關於此事,清代詩人徐沄曾賦詩:“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另外,在2008年10月底,陽朔縣攝影工作者、文物工作者及興坪鎮幹部,在興坪境內沿灕江岸邊進行文物普查時,根據一村民提供的線索,在九馬畫山山腳一處崖壁上,發現455年前明代留下的“畫山”摩崖石刻兩個大字,此字為明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 )御史陳善治所題,距今已有455年歷史,每個字高1.6米,寬 1.2米,整個石刻長5.3米,高 3.2米,四周刻有祥雲花邊,石刻右上方為石刻年代,左為石刻落款;奇怪的是此二字倒刻而成,其中暗喻‘觀山如畫’之意。
1、清代兩廣總督阮元對畫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六年間五次來游畫山,他在《清漓石壁圖歌》中寫道:“六年久識奇峰面,五度來乘讀畫舟”。如今在畫山渡口不遠的崖壁上,仍可看到“清漓石壁圖”五字石刻大榜書。有民謠流傳:“畫山壁,看馬郎,問你神馬幾多雙?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狀元郎。”
2、據說1960年周總理與陳毅游灕江時,面對畫山揣摩了許久,周總理問陳毅看出幾匹,答:7匹,陳毅問周總理看出幾匹,周總理答:比你多得多,陳毅:一共9匹,哪還有多得多,周總理笑笑指著水面說:還有水中的,共18匹。遊客每每到此,總要細細揣摩,發揮想像力數一數。
3、第四十二任美國總統柯林頓來華時曾到過九馬畫山。全家人聽說了九馬畫山的傳說,便開始躍躍欲試起來。然而,全家人數了十多分鐘,也只數出來八匹馬來。最後,由別人講解這才找到了最後一匹馬。這時的柯林頓很不服氣了,說:“我其實看到了,只是覺得它像頭驢,就沒有數進去。”
相傳,此處是天庭的御用馬場,每日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天神就將無數的天馬從欄中放出,任由天馬嬉戲;天神便負責監督;一天,天馬從欄里放出去后,有匹又高又大的棗紅馬領頭衝破天門,跑下人間去了;九匹天馬來到此間,一見這裡山色青青的,江水亮亮的,柳岸上透出一簇簇鮮花,江水裡映出一座座山峰,看著這綠水青山,樂得昂起頭“灰灰”叫了起來,九匹天馬真是樂得逍遙自在,它們有的在山上吃草,有的在河邊飲水,有的在岸上奔跑,有的在水裡洗澡;它們見興坪真是人間仙境,比天上美麗百倍,打定主意都不想再回天宮了。後來,玉帝聽說此事便龍顏大怒,派天神下到人間將九匹天馬封在山中,並命天神在此日夜駐守。
後來的人們知道畫山壁上有九匹天馬,路過這裡的人都要歇歇腳,看一看,數一數;但是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看出是九匹,不知從何時起,這一帶也就流傳起一首歌謠:畫山壁,天馬壯,不知到底幾多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見了九匹狀元郎;從此,畫山上多了一處景觀,人們都習慣叫它“九馬畫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