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曾

劉淑曾

劉淑曾

中國清末戲曲作家。字清韻,號古香,小字觀音。生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逝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前後。她擅長詩詞,尤工制曲。著有傳奇24種,現存10種,合刻名為《小蓬萊仙館傳奇》。劉淑曾的代表作為《黃碧簽》、《炎涼券》、《鴛鴦夢》。《黃碧簽》演朱培因父母捐貲救濟流民得中狀元,后飛升仙界;《炎涼券》寫陳傑、任貴雖受人詆毀,終能建功立業,得享富貴;《鴛鴦夢》則據明人小說《十美圖》及清人傳奇《畫圖緣》改編,寫張靈與崔瑩相愛,因寧王朱宸濠選美女被拆散,雙雙殉情,終於在九泉結為夫婦。清人俞樾對劉淑曾的劇作評價為:“雖傳述舊事,而時出新意,關目節拍,皆極靈動。至其詞則不以塗澤為工,而以自然為美,頗得元人三昧。”較為中肯。

人物介紹


人物介紹清末女戲曲作家。字清韻,號古香,小字觀音。江蘇東海人。生卒年不詳。劉蘊堂女,沐陽錢梅坡妻。擅長詩詞,尤工制曲。著有《小蓬萊仙館詩鈔》、《瓣香閣詞》。創作傳奇24種。光緒二十三年(1897),秋雨成災,她的14種傳奇稿本被淹沒在泥淖瓦礫之中,其餘10種攜至杭州,因此保存,得俞樾賞識,乃刊刻行世,稱為《小蓬萊仙館傳奇》。劉淑曾的代表作是《黃碧簽》、《炎涼券》、《鴛鴦夢》和《千秋淚》。《黃碧簽》12出,演曠闊道人和守真子奉玉帝旨意獎善懲惡,朱培因以父母捐柴米救濟流民得中狀元,后因支持結義兄弟元彪斬蛟除害,雙雙飛升仙界。劇中對官府用人不當和不支持斬蛟義舉,持批判態度。《炎涼券》 8出,演陳傑、任貴受人詆毀,但終能建功立業,得享富貴。劇中對世態炎涼摹寫較為深刻,並肯定了雪中送炭的小人物。《鴛鴦夢》12出,演張靈和崔瑩相愛,因寧王朱宸濠選美女而被拆散,雙雙殉情,在九泉結為夫婦。《千秋淚》 4 出,演沈嵊在赴試路上登高賦詩,受到考官宋兆和賞識,取為第 1名。不料宋兆和竟因此被參革職,遂與沈嵊共同隱居天台山。劇本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的不平。
俞樾在序文中評價《小蓬萊仙館傳奇》10種時說:“雖傳述舊事,而時出新意,關目節拍,皆極靈動。至其詞則不以塗澤為工,而以自然為美,頗得元人三昧。”

人物生平


劉淑曾,字清韻,號古香,小字觀音。生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逝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前後。她父親劉蘊堂,是朐南中富場二品封鹺商,住在今天的灌雲縣中正地方。
富莫過於鹽商,家境自不必說。她從小天資聰穎,被父母視作掌上明珠,六歲便延師教讀。有一天父親抱著她在院子里玩耍,恰逢梅花乍放南枝。父親高興地吟道: “梅為花第一”,她隨口應對: “人是玉無雙”。這使她父親大為震驚,讚嘆不已。
十八歲,劉淑曾嫁給沭陽縣的文士錢梅坡。錢梅坡字香岩,是當時的江北名士。從後來親自為劉淑曾校訂《小蓬萊仙館傳奇》可知,夫妻感情甚篤,且又知音。劉淑曾婚後詩詞日益長進,應酬之作充箱盈篋,名噪一時。傳說每次回娘家,路過漣水縣高溝鎮,時常在鎮上的天泉槽坊歇腳。這天泉糟坊發跡於宋代,大詩人陸遊曾替他們題寫過“天賜名酒,地賜名泉”的匾額,劉淑曾酒量頗大,性格豪放,槽坊總是取出陳釀佳肴,邀請女眷陪其暢飲。酒酣之後,她便揮毫書寫詩詞楹聯,以謝主人的厚意。現錄流傳下來較完整的兩副:天既有星糟滴珍珠紅艷泉還名郡坊開琥珀香濃(聯中嵌“天泉槽坊”四字)桃紅柳綠春開瓮細雨斜風客到門。
這些聯語是靠民間口碑留傳下來的,雖難免魯魚亥豕,總算還有跡可尋。特別值得慶幸的是,劉淑曾遇上了一位很有聲望和眼力的俞樾老人,替她作序,介紹刊印,才使這部佳作得以流芳人間。後人不僅領略到女史的才華,由序言中亦可間接了解到一點她的簡要情況。
那是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春天,俞樾在杭州詁經精舍主持講學。俞樾號曲園,不僅是經學權威,對諸子百家、詩詞歌賦也都有很深的研究,他還特別重視小說和戲曲,強調其教化作用,這在封建時代是難能可貴的。當時文人的作品一經他的評點,便會引起全社會的注目,影響極大。那時有一位海州籍的縣官張西渠,將從故鄉帶來的劉淑曾的詩文集送去請他看,並求作序。俞樾閱后欣然命筆,聽說劉淑曾另還有二十四種傳奇,就叫也拿來看看。
很快,由沭陽帶來了《小蓬萊仙館傳奇》中的十種。俞樾看完后,評價極高。這是因為江蘇戲曲史上歷來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作者,直到明代中期以後,才出現少數女作家,且作品數量寥寥。吳江的葉小紈、秦淮的馬湘蘭各人皆只一種,阮大鋮之女阮麗珍較多,也只有《鸞帕血》《夢虎緣》和與其父合作的《燕子箋》三種,而劉淑曾竟多達24種,且才華橫溢,不讓鬚眉,使俞樾激動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俞樾在序言中說,這些作品雖傳述舊事,而時出新意,關目節拍,皆極靈動。至其詞則不以塗澤為工,而以自然為美,頗得元人三昧。從作品的內容到表現手法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八十高齡的老人再一次又為《小蓬萊仙館傳奇》作了序。一時間引得西子湖畔文人墨客競相傳抄,劉淑曾的傳奇成了茶餘酒後時髦的話題,甚至付印時婁縣的縣令楊古醞還幫助校對,真是一登龍門便身價十倍。
在《小蓬萊仙館傳奇》中,劉淑曾的代表作是《黃碧簽》、《炎涼券》、《鴛鴦夢》和《千秋淚》等。《黃碧簽》演曠闊道人和守真子奉玉帝旨意獎善懲惡,朱培因以父母捐柴米救濟流民而得中狀元,后又以支持結義兄弟元彪斬蛟除害,雙雙飛升仙界。劇中對官府用人不當和不支持義舉持批判態度。《炎涼券》演陳傑、任貴受人詆毀,但終能建功立業,得享富貴。劇中對世態炎涼描寫較為深刻,並肯定了雪中送炭的小人物。《鴛鴦夢》演張靈和崔瑩相愛,因寧王朱宸濠選美女而被拆散,雙雙殉情,在九泉之下結為夫婦。《千秋淚》演沈嵊在赴試路上登高賦詩,受到考官宋兆和的賞識,取為頭名。不料宋兆和竟因此被參革職,遂與沈嵊共同隱居天台山。劇中強烈地抨擊了世事的不平。
劉淑曾雖是一位女流之輩,蟄居深閨,但對世情卻洞察頗深,愛憎鮮明。如《丹青副》中的《金井水紅花》一曲,便是人木三分之作:
試看名場客,無非假麵皮。上下互相欺,概如斯,滔滔一例。真是司空見慣,習久自安之,有誰個說非宜。也羅!設沒這副臉兒,不獨文成綉虎,不足為奇;縱使技擅屠龍,也歸無濟。但得形成魑魅,榜頭便題;跡近魍魎,官班便躋。此處也有一件及不來的好處。論選政,倒也光明正大,不用些兒賄!
俞樾看過前十種傳奇,仍帶信要看其餘的十四種。不料這一年秋天,洪澤湖湖水泛濫,泡倒了劉淑曾家的房屋,全部手稿浸成了一團糊塗醬,再也無法送給那位熱心的長者鑒賞了。雖然老人萬般惋惜,在序言中仍殷切希望:“女史胸中如有記事珠,能將淹沒一十四種重寫清本,以成全壁。”但從此再也沒有消息,歷史上亦未留下任何痕迹。是她晚景凄愴無心力此,還是天不假年溘然長逝?這也許永遠無法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