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垂枝榆的結果 展開

垂枝榆

垂枝榆

垂枝榆(Ulmuspumilacv.Pendula)是落葉小喬木。垂枝榆繁殖多採用白榆作砧木進行枝接和芽接。垂枝榆枝條下垂,使植株呈塔形。垂枝榆葉一般修剪成傘形。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樹榦上部的主幹不明顯,分枝較多,樹冠傘形;樹皮灰白色,較光滑;幼樹樹皮平滑,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芽鱗背面無毛,葉片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裂片邊緣有毛,果梗較花被為短,3-6月開花結果。

內蒙徠古、河南、河北、遼寧及北京等地栽培。

垂枝榆抗寒性強,對於城市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所以在城市綠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形態特徵


垂枝榆
垂枝榆
落葉小喬木,樹皮灰色,不規則縱裂;小枝幼時有細毛或幾無毛,后變無毛;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5(長7—12)厘米,中部或中下部較寬,先端漸尖,基部極偏斜,一邊楔形,一邊半圓形至半心臟形,邊緣具重鋸齒,側脈每邊12—22條,葉面除主脈凹陷處有疏毛外,余處無毛,葉背有毛或近無毛,脈腋常有簇生毛,葉柄長5—9毫米,上面有毛。花果期3—4月。果核部分位於翅果近中部。
徠葉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1.2-3.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偏斜或近對稱,一側楔形至圓,另一側圓至半心臟形,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后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邊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側脈每邊9-16條,葉柄長4-10毫米,通常僅上面有短柔毛。
花先葉開放,在去年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長1.2-2厘米,除頂端缺口柱頭面被毛外,余處無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後其色與果翅相同,初淡綠色,后白黃色,宿存花被無毛,4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較花被為短,長1-2毫米,被(或稀無)短柔毛。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
落葉小喬木。單葉互生,橢圓狀窄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9cm,基部偏斜,葉緣具單鋸齒,側脈9~16對,直達齒尖。花春季常先葉開放,多數簇生於去年生枝的葉腋。翅果近圓形。是從我國廣泛栽培的榆樹中選出的一個栽培品種,特點為枝稍不向上伸展,生出後轉向地心生長,因而無直立主幹,均高接於喬木型榆樹上,枝條下垂后全株呈傘形。

基本內容


種 名:垂枝榆
垂枝榆
垂枝榆
學 名: Ulmus pumila 'tenue'
別 名:龍爪榆
科:榆科
屬:榆屬

產地分佈


1974年新疆林業廳組織林業科技人員,在甘肅省境內採集種條引種到新疆,次年嫁接繁殖試驗成功。是從我國廣為栽培的白榆中選出的栽培品種。在東北、西北、華北均有分佈。
中國內蒙古、河南、河北、遼寧及北京等地有栽培。

生長習性


喜光,耐寒,抗旱,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濕,但能耐乾旱瘠薄和鹽鹼土壤。主根深,側根發達,抗風,保土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
性喜光,抗逆性強,在含鹽量低於0.3%的地區可以生長,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區也可生長;氣溫達-35℃的情況下也能正常生長,無凍梢現象。

園林用途


垂枝榆枝條下垂,使植株呈塔形。通常用白榆作高位嫁接,宜布置於門口或建築入口兩旁等處作對栽,或在建築物邊、道路邊作行列式種植。

繁殖培育


垂枝榆繁殖多採用白榆作砧木進行枝接和芽接。3月下旬至4月可進行皮下枝接,6月用當年新生芽嫁接。不論是枝接還是芽接,只要先處理好砧木接穗,認真操作,加強養護管理均可成活。定植后根據枝條生長快、耐修剪的特點,整形修枝進行造型。對株距小、空間少的植株通過綁紮,抑強促弱,糾正偏冠,使枝條均勻下垂生長。當垂枝接近地面時,從離地面30至50厘米處周圍剪起,其外形如同一個綠色圓柱體,很有特色。

嫁接方法


在5月中下旬,樹液已開始流動,離皮的情況下,選用插皮接,它是枝接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多用於高接換頭。
1.砧木的處理:
將準備嫁接的白榆在要求的位置鋸斷或剪斷,斷面要與枝幹垂直,截口要用刀削平,以利癒合,並且抹去砧木上其它萌芽。
2.接穗的處理:
把接穗削成長2~3cm的長削麵,如果接穗粗,削麵稍長些。在長削麵的背面削成1cm左右的削麵,使下端稍尖,形成一個楔形,接穗留2~3個芽,接穗削成厚度在0.3~0.5cm,最好每個削麵都一刀削成。接穗隨接隨削,以防風乾。
3.嫁接:
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木質部和皮層之間,長削麵緊貼砧木木質部,並使接穗背面對準砧木切口正中,削麵上部要“留白”0.3-0.4厘米,然後用塑料條綁縛,要求綁緊(防止接穗脫落或鬆動;防止嫁接處風乾;防止雨水滲入)。同時,春穗需套袋,減弱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

整形修剪


垂枝榆一般修剪成傘形。嫁接成活后,根據枝條的長短和長勢,從30cm處短截,確定培養骨幹枝,為將來發育成傘狀樹形打下基礎。到10月初苗木生長基本停止時,進行一次修剪,使其蓄積營養,以利於翌年萌發新枝。第二年垂枝生長速度加快,根據枝條的長勢在5月和8月各修剪一次。在枝條水平延伸20~30cm、開始向下彎曲的部位剪去枝梢,保留外部芽,促使其發出新枝。當新枝形 成弧形下垂時,再從下垂處剪去。每年用這種方法進行修剪,可使樹冠直徑達到3~4cm傘形樹冠成形后,局部枝條過密,有的枝條影響樹形,此時要適當修剪骨幹枝和內膛枝,以免影響樹體的美觀。

常規栽培管理


為使嫁接后的垂枝榆生長健壯,應根據苗木的生長狀況和土壤的肥力情況,適時澆水,適量追肥,保證充足的肥水供應,使其早發芽,發壯芽。注意鬆土除草。苗期易受榆紫金花蟲等蟲害危害,應注意防治。
垂枝榆
垂枝榆

病蟲防治


杏球堅蚧:以吸食樹體汁液為害樹木,植株發芽前,噴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5%的柴油乳劑預防;5月中旬採取人工方法清除幼蟲;孵化期及時噴灑蚧滿靈等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紅頸天牛:以蛀食樹榦和大枝為主。當成蟲發生時,可用糖:酒:醋=10:1:2的混合溶液,人工誘殺成蟲。成蟲羽化的高峰時期,及時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1200倍液,進行毒殺成蟲。較大的植株可在成蟲羽化前,對樹榦和主枝的基部進行塗白,可有效預防成蟲產卵。
蚜蟲:成蟲吸食幼葉、嫩芽、枝梢的液汁,使植株提早落葉不長新梢。植株開花時也為害其花,影響生長。嚴重的會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當植株的芽開始萌動,要及時噴灑70%的溴氰菊酯乳油200倍液進行預防。發現有蚜蟲為害時,必須及時噴灑10%撲虱靈4000倍液進行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