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電影編劇

張小玲,女,曾在上海戲劇學院附中就讀,後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深造,中途因病輟學,後進上影演員劇團。當初在影片中擔任演員,但大都是配角,後來做編劇,因病客死美國。

經歷


張小玲青年時代在上海戲劇學院附中就讀,經電影皇帝金焰推薦,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深造,中途因病輟學,後進上影演員劇團。早先在《大李、小李和老李》《家庭問題》《櫃檯》《火紅的年代》《失去記憶的人》等影片中擔任演員,但大都是配角,只有幾句台詞,有的甚至沒有對話,只是露一露臉罷了,純粹是跑龍套而已。上了年紀的老資格的老影迷,可能依稀記得張小玲當初那個矮小活潑的丫頭兒模樣。正是這樣的身材和相貌,受制於當年扮演“高大全”的主要角色。
生活的另一面也迫使她改弦更張,重新抉擇。她出身於一個工程師家庭,從小受歐美小說的影響太深,天性活潑浪漫的張小玲錯把藝術當生活,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玩起了一場愛恨交加、始亂終棄的“姐弟戀”,結果被傷害得體無完膚,以致改變了自己後半生的軌跡,從上影演員劇團轉到文學部謀職,從頭學起……
張小玲以笨鳥先飛的鑽勁,與文學這個“魔鬼”開始打交道,厚厚疊疊的群眾寫來的劇本,她一一細讀。後來她自己也斗膽動筆寫起了劇本。起初,她埋頭耕耘,不問收穫。有的劇本,她一連寫了十二稿,稿子堆積如山,壓得她氣都透不過來;有的劇本,剛剛出世就被槍斃了;有的劇本,被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小玲為寫劇本曾經煩惱哭過,掰斷過筆,發誓以後再也不寫了。然而,她終於真心實意地愛上了寫作,《寸草心》《夢想家》《回來吧!微笑》《十八歲男子漢》《我想有個家》等影視劇相繼在銀幕和熒屏上出現了“編劇:張小玲”的字樣。
她編寫劇本之餘,仍然筆耕不止,經常在晚報上發表輕靈別緻、有情有感的美文。記得幾年前,還發了一組“相逢在美國”的“十日談”,當時她已遠渡重洋,與留美的女兒生活在一起。只是近年來,在“夜光杯”中卻看不到她的名字了。
張小玲因多病併發,客死美國。

作品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趙百萬夢幻曲 (1991) .... 吳素娟
失去記憶的人 (1978) .... 小劉
火紅的年代 (1974) .... 向志華
櫃檯 (1965) .... 楊桂香
家庭問題 (1964) .... 小玲
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2) .... 描雲
錦上添花 (1959)
地底迷宮 (1948)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回來吧!微笑 (1987) .... 編劇
夢想家 (1987) .... 編劇
漂流瓶 (1986) .... 副導演
寸草心 (1983) .... 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