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患

漢語詞語

外患是漢語詞語。拼音是wài huàn,意思是指外國的干涉侵略。出自《禮記·雜記下》:“內亂不與焉,外患弗辟也。”

詞目


外患

拼音


wài huàn

反義詞


內憂

英文


[foreign aggression]

出處與詳解


外來的禍害。多指外國的侵略。
1、《禮記·雜記下》:“內亂不與焉,外患弗辟也。”孔穎達 疏:“外患弗辟也者,外謂在外鄰國為其寇患。”
2、《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饋;非有內憂;必有外患。”
3、《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4、唐 韓愈 《與崔群書》:“將息之道,當先理其心,心閑無事,然後外患不入。”
5、《新唐書·昭宗紀贊》:“昭宗 為人明雋,初亦有志於興復,而外患已成,內無賢佐,頗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亂。”
6、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北牙擐甲之士,雄於猰□,天偷斯難,以養外患。”
7、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一回:“嗣是清朝威勢全失,外患未了,內憂又起,東伏革命黨,西起革命軍,擾亂十多年,清廷防不勝防;後來武昌發難,各省響應,竟把那二百六十八年的清室推翻了,二十二省的江山光復了。”
8、鄒韜奮 《經歷》三二:“外患如此急迫,中國 人如以僅有的武力消耗於內戰,即是減少對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