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韓建的結果 展開

韓建

唐末割據軍閥、後梁宰相

韓建(855年—912年),字佐時,許州長社(今河南長葛)人。晚唐軍閥、五代後梁宰相。

初為蔡州秦宗權部下軍校,后成為宦官將領楊復光麾下的“忠武八都”之一,在黃河中游鎮壓黃巢起義。唐乾寧三年(896年)至乾寧五年(898年)間挾唐昭宗於華州,期間曾擅殺唐宗室十一王。昭宗回京后封他為許國公。天復元年(901年)宣武節度使朱全忠西征李茂貞,先攻韓建,韓建投降,先後擔任忠武軍、佑國軍、淄青平盧軍等地的節度使。

梁乾化二年(912年)因兵變被部將張厚所殺,次年後梁末帝朱友貞追贈其為太師。

人物生平


發跡軍中

家族世代為蔡州牙校。
廣明元年(880年)秦宗權佔據蔡州,招納亡命之徒,韓建投奔他,累轉至小校。
中和元年(881年)五月忠武軍監軍宦官楊復光欲進剿黃巢,秦宗權派鹿晏弘率兵與之會合,韓建也在軍中效力。在楊復光率領下打敗黃巢手下將領朱溫,收復鄧州

軍閥混戰

大順元年(890年)唐昭宗下令討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以宰相張濬為河東行營都招討制置宣慰使,韓建親自率軍參戰,被任為北面行營招討馬步都虞候兼供軍糧料使;十月官軍與李克用主力相遇,河東先鋒右軍使薛志勤與洺州刺史李承嗣率三千騎在蒙坑打敗韓建的軍隊。韓建以壯士三百夜襲率兵五千屯趙城的李存孝,卻被其設伏擊退。韓建兵敗后,靖難、鳳翔軍不戰而逃,禁軍自潰。
景福元年(892年)正月與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靜難節度使王行瑜、天雄軍節度使李茂庄(李茂貞之兄)、匡國軍節度使王行約(王行瑜之弟)上表昭宗請求討伐楊復恭及其子侄,其後李茂貞不經朝廷許可而擅自出兵,迫使昭宗承認既成事實。
乾寧元年(894年)七月楊復恭、楊守亮等在北投李克用的途中被韓建麾下兵士擒獲,韓建殺楊復恭等,將楊守亮押解至京師,但留下楊守亮的幕僚李巨川為己用。韓建因此功而被昭宗封為太尉、潁川郡王,同時命前戶部侍郎司空圖撰寫德政碑。但因韓建推辭,並未受爵,也未立碑。

入京逼宮

乾寧二年(895年)正月河中節度使(護國軍節度使)王重盈去世,引發繼承糾紛。李克用主張前任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之子並且是自己女婿的王珂繼任,但韓建、李茂貞和王行瑜則主張王重盈之子王珙繼任;三月昭宗同意李克用所請,令韓、李、王三節度使不滿。京畿有八鎮兵,隸左右神策軍,郃陽鎮地近華州,良原鎮地近靜難軍治所邠州,韓建和王行瑜分別想要這兩鎮軍隊,被宦官拒絕。五月,韓、李、王三節度使進軍長安。昭宗登上安福門以待,三人盛陳甲兵,拜伏舞蹈於門下。昭宗在城樓上質問三人為何不奏請就擅自率兵入京,王行瑜、李茂貞流汗不能言,唯有韓建敢於陳述入朝原因。昭宗召三人上樓,賜酒,在同文殿宴請三人,三人認為宰相韋昭度、李磎與自己作對,就奏稱南衙、北司互有朋黨,禍亂朝政,韋昭度討西川不利,李磎拜相不合眾心,請求誅殺二人。昭宗拒絕,只是貶謫二人,他們卻在都亭驛殺了二人,又殺樞密使康尚弼及宦官數人,並迫使昭宗下詔將王珂調到匡國軍(同州)、任命王珙為河中節度使。三節度使企圖廢黜昭宗,擁立皇兄吉王李保,但聽聞李克用已起兵勤王,三人害怕,王行瑜、李茂貞各留兵二千人宿衛京師、監視昭宗,與韓建都返回本鎮。

挾持昭宗

乾寧三年(896年)六月昭宗選補數萬人為殿後四軍(安聖、捧宸、保寧、宣化)等軍,讓諸王統領,試圖確立親王典兵制,緩和李茂貞和韓建的壓力。

歸順朱溫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時任左軍中尉劉季述和右宮中尉王仲先廢黜並幽禁昭宗。進士李愚上書韓建,請求勤王,韓建卻不採納,坐視昭宗被廢。
次年昭宗復辟,宰相崔胤建議將宦官斬盡殺絕,宦官韓全誨、張彥弘聞訊,便與李茂貞勾結;崔胤也怕宦官先殺自己,便請求朱全忠率軍到長安對付宦官。
天復元年(901年)十一月韓全誨將昭宗劫持至鳳翔,韓建支持。此時朱全忠軍正向長安推進,韓建幕僚匡國軍留後司馬鄴率先迎降。朱全忠派司馬鄴入華州,對韓建說如果不投降,就要兵戎相見。韓建派鎮國軍節度副使李巨川請降,並獻銀三萬兩助軍。朱全忠一度放過韓建,但張濬卻主張韓建作為李茂貞同黨,理應剷除,以絕後患,於是朱全忠掉頭攻打華州,韓建驚慌失措。朱全忠這次派副典客馬嗣勛入城勸降韓建,韓建單騎與他同出迎謁朱全忠,朱全忠面責韓建以往過失,韓建將責任全部推卸給李巨川,朱全忠便斬了李巨川,而原諒了韓建,對他說:“韓公是許州人,可以衣錦還鄉。”於是任命他為忠武軍節度使,治陳州。
天復三年(903年)正月李茂貞交出昭宗,向朱全忠求和。翌年,朱全忠迫使昭宗遷都洛陽,韓建前去迎駕。三月,朱全忠奏請以長安為佑國軍,以韓建為佑國節度使,重建長安城,奠定了現在西安城牆的基本格局。
天祐三年(906年)六月朱全忠為了杜絕韓建與李茂貞重新聯合的可能性,便將韓建調任為淄青平盧節度使。

兵變被殺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迫使唐哀帝禪位,代唐稱帝,建立後梁,改名朱晃。朱晃即位后,將韓建調回中央,任命他為守司徒、同平章事,充諸道鹽鐵轉運使。朱晃認為韓建有文武之才,且懂得農業、軍事、財政等事務,想詳細詢問,所以在當時對他恩澤特異,後梁臣僚中幾乎沒有能與之相比的。
開平二年(908年)二月以韓建為侍中,兼建昌宮使,權判建昌宮事。朱晃性格殘暴不講理,大臣不敢勸諫,唯有韓建時有建言,朱晃也優容他。
開平三年(909年)朱晃郊祀於洛陽,以韓建為大禮使;九月罷相,拜守太保。詔命他每逢月旦、十五日入閣稱賀赴朝參,其他時候不必入見,以示優禮;十一月朱晃於文明殿受宰相以下問起居,韓建率百官排班等候,朱晃升壇致謝。
開平四年(910年)三月除授匡國軍(原忠武軍)節度使、陳許蔡觀察使,令中書門下不得限定其任期及替換他。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被其子郢王朱友珪所弒。後梁因而人心動搖,許州軍士相繼報告有變亂,但韓建不在意,未做防備。六月二十日,馬步都指揮使張厚發動兵變,在衙署殺死韓建。
乾化三年(913年)被朱友貞追贈為太師。

主要成就


政治

治理華州
黃巢起義之際,華州一帶遭到嚴重破壞,正如《秦婦吟》中所形容“百萬人家無一戶”,也幾乎處於無主的狀態。
中和五年(885年)之際奪取了華州、潼關一帶,並被唐僖宗任命為刺史,鎮守華州16年。
重修長安
經過唐末戰亂,朱全忠又挾昭宗遷都洛陽,故都長安幾被毀滅,百廢待興。韓建獲任佑國軍節度使后,主持長安城的重建工作。為了便于軍事防守,他放棄了長安的外廓城,將原來的皇城作為新城。明代在韓建所修新城的基礎上,於東、北面略有擴展,形成了今天的西安城牆。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父親韓叔豐
兒子韓從允
兒子韓從訓

軼事典故


刻苦識字

韓建原本是個文盲。統治華州期間,他命人在平時所用的器具床榻上寫上這些物件的名字,久而久之就逐漸識字了。後來他得到了字典《玉篇》,高興地說:“我按部首來檢索,又有什麼找不到的呢!”於是學會了音韻、聲偶,在公務之暇則學習儒家經典和史書。由於韓建本人如此熱愛學習,使他的部下乃至華州都興起讀書之風。

躡朱溫足

韓建雖然早年追隨楊復光打敗朱溫,但後來與朱溫共同征討李克用,結下了袍澤之誼,後來韓建投降朱溫時,朱溫竟稱比自己小的韓建為“兄”。朱溫挾唐昭宗東遷,韓建也來迎駕,駐蹕陝州期間舉行宴會,昭宗在群臣退出后獨留朱溫和韓建,舉杯對二人說:“遷都之後,國步小康,社稷安危,系卿二人。”何皇后也舉玉杯向朱溫敬酒,此時晉國夫人可證悄悄對昭宗耳語,韓建馬上踩了朱溫的腳,朱溫就佯裝喝醉而退去。韓建出去后,對朱溫說:“天子和宮人竊竊私語,幕下有兵仗之聲,我害怕您不免大禍。”因此朱溫特別感激韓建。

史籍記載


《舊五代史·梁書卷十五·韓建傳》
《新五代史·雜傳第二十八·韓建傳》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李克用:韓建天下痴物,為賊臣弱帝室,是不為李茂貞所擒,則為朱全忠所虜耳。
王建:韓建非豹變之才,與朱溫作相,宜也。
孫光憲:華州韓建,荊渚成汭,勤王奉國,識有可嘉,於時號為“北韓南郭”,士大夫可以依賴也。古者奉霸主,尊本朝,德義小虧,諸侯不至,葵丘之會是也。成、韓位居王輔,荷寵於唐,朱公有無君之心,露問鼎之意,建等不能效臧洪泣血,糾率同盟,亦可以結約親鄰,共張聲勢。而乃助桀作孽,畫匹成蛇,舍我善鄰,陳誠偽室。華陰失守,既無力以枝梧;鄂渚喪師,乃無名而陷沒。非忠非義,吾所謂二公始終謬也。
薛居正:韓建遇唐朝之衰運,據潼關之要地,不能藩屏王室,翻務斫喪宗枝,雖有阜俗之能,何補不臣之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