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潘晟的結果 展開
- 明朝禮部尚書
-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潘晟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潘晟,男,1975年生,江蘇武進人。揚州師範學院歷史學學士(1998),武漢大學歷史地理學碩士(2001)。在廣東省潮州市韓山師範學院政史系工作3年(2001.7-2004.6)后,入北京大學學習,2008年取得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博士學位,至2012年任教於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2轉至南京師範大學。
潘晟,1975年生,男,江蘇武進人(現常州天寧區)。1998年6月畢業於揚州大學師範學院,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1年6月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歷史學(歷史地理學)碩士學位。2008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理學(歷史地理學)博士學位。2001.7-2004.7年在潮州韓山師範學院政史系工作。2008.9-2012.4年在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工作。2012年5月至今在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工作。2015-06-28——2015-07-13,江蘇省青年社科英才出國研修項目赴德國培訓;2015-08-26——2016-08-26,國家留基委高校青年骨幹教師高訪項目,赴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歷史系訪學一年。2008年任講師,2010年升任副教授,2016年晉職教授。
歷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歷史地理》、《中華文史論叢》、《光明日報》等各級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宋代地理學的觀念、體系與知識興趣》(商務印書館,2014)、《地圖的作者及其閱讀》(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漢水中下遊河道變遷與堤防》(魯西奇、潘晟,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青年項目、一般項目),高校古委會廳轉項目1項,校級科研啟動項目2項。
入選首屆“江蘇青年社科英才”(2014年11月20日,蘇宣[2014]95號文件);南京師範大學百人計劃(2013)、青藍工程骨幹教師(2012)、學科帶頭人(2013)等人才計劃。獲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2010),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2016)。專著《宋代地理學的觀念、體系與知識興趣》(2014年商務出版)入選2013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學術交流。獲邀參加了第七屆歷史學前沿論壇(西安:2013.11.1-4),《歷史研究》創刊6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首屆青年史學家論壇(北京:2014.7.8);第二屆青年史學家論壇(天津:2015.6.6-7)等國內重要學術會議。
目前在歷史文獻學方向工作,專業學術興趣主要是兩個方面。一,以地學史(地理學史、地圖學史)為基礎的知識史和知識社會史,探索知識演變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並試圖提出自己獨立的知識史、知識社會史研究方法。二,歷史地理學理論探索與專題研究。在一般區域歷史地理與專題歷史地理研究之外,更多地側重於以地圖為基礎史料的中西比較研究和西方歷史地理問題,希望能夠在史料的通約性理論方面提出獨創性觀點的基礎上,在實證研究方面提供有效的例證。
在上述專業工作之外,業餘主要從事明清以來民間社會經濟文書等基層社會史料的搜集與整理,並嘗試從歷史研究轉向史書撰寫的過渡,探索人人有其歷史的歷史書寫理論與方法。
所有上述工作,以人與人之間的歷史性理解為基礎,由此推動人的共時性理解為目標。
專著
《宋代地理學的觀念、體系與知識興趣》(商務印書館,2014)
《地圖的作者及其閱讀》(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
《漢水中下遊河道變遷與堤防》(魯西奇、潘晟,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期刊論文
《漢唐之間地理數術的知識演變與古代地理學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第167-181頁。
《宋代圖經與九域圖志:從資料到系統知識》,《歷史研究》2014年第1期,第79-96頁。
《宋代的禹貢之學》,《歷史研究》2009第3期,第39-58頁
《宋代地理術數區域分佈的初步考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7第1期, 141-158
《北宋皇位繼承的地理術數“觀察”與“預言”》,《中華文史論叢》2016第4期, 1-34
《宋代的常州:聚落形態與科舉的地理闡釋》,《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5第4期,第46-58頁。
《知識史:一個簡短的回顧與展望》,《史志學刊》2015年第2期,第100~103頁
《歐美大學歷史學本科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呂梁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第40~43頁
《中古時期地理術數在吐蕃的傳播》,《社會科學戰線》2014年第11期, 78-83
《禮儀、習俗、氣候變遷與環境演變》,《江漢論壇》2011年第8期,第86-89頁
《十年來中國歷史地圖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第3期,第33-37頁。
《宋代的自然觀察:審美、解釋與觀測興趣的發達》,《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0年第3期,第43-56頁
《從宋代詩文看幽思與勝覽思想對宋代地圖學發展的影響》,《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0年第2期,第69-83頁
《圖經源流再討論》,《中國地方志》2010年第1期,第24-29頁
《宋州郡志:地方官、士人、縉紳的政治與文化舞台》,《史學史研究》2009第4期,第91-105頁
《宋代類書中的地理學觀念與知識體系》,《歷史地理》第23輯, 2008年,第285-304頁
《兩宋公私書目中的地理學》,《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年第2期,第148-160頁
《漢唐時期目錄中的地理學》,《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年第1期,第122-131頁
《中國古代地理學的目錄學考察(一)》,《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1期,第81-87頁
《明代方誌地圖編繪意向的初步考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第4期,第115-124頁
《誰的敘述:明代方誌地圖繪製人員身份初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第1期
《歷史人文古迹保護的象徵性與實效性》,《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略論潮汕地區建築旅遊資源的時空特徵》,《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試論明代方誌地圖的編纂》,《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感受與事實之間》,《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2年第2期,第37-43頁
《釋“澨”》(王克陵、潘晟、孫小苛),《中國科技史料》2002年第1期
《五服與中國古代地圖學》,《地圖》2001年第2期
報紙文章
《宋代科舉史研究的基石——〈宋代登科總錄〉讀後》,《光明日報》2015年11月10日第11版
《重構中國古代知識、思想與信仰的世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月29日
《門票價格的社會學分析》,《中國旅遊報》2004年5月某日?
集刊、會議刊論文
《照片里的南京:外事活動中的地方塑造(1970-1980)》(潘晟、王琴),藍勇主編《中國圖像史學》,科學出版社,2015年
《日本歷史地理學研究:1977-1986》,靳潤成主編:《走向世界的中國歷史地理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第47-69頁
《鞏義宋陵考察散記》(潘晟、魯鑫),《中國人文田野》(第5輯),巴蜀書社2012年,第163-171頁
《遼代瑟瑟儀與北方農牧交錯帶東段中古時期的氣候變遷》,周長山、林強主編《歷史·環境與邊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18-232頁
主持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宋代擇居習俗的流變與聚落形態變遷研究》(10CZS015,經費10萬,完成,結項等級:良好。原單位項目)。
2,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項目《宋代地理學研究》(13KZS005,經費18萬,完成)。
3,高校古委會(廳轉)項目“《重校正地理新書》校注”(1305138,經費1.5萬,在研)。
獲獎
1,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0.12,第12屆,獲獎論文《宋代的禹貢之學——從經學傳注走向地理學》,《歷史研究》2009第3期)
2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6,第14屆,獲獎專著《宋代地理學的觀念、體系與知識興趣》)
(六)進修
出國研修,15年6、7月間德國培訓2周,15年8月到16年8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系訪學一年,導師戴梅可(Michael Nylan,劍橋秦漢史主編)
2015-06-28——2015-07-13,江蘇省青年社科英才出國研修項目,德國培訓
2015-09-10——2016-08-20,國家留學基金委高校青年骨幹教師高訪項目,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歷史系訪學
(七)會議交流:
2015年6月6-7日,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歷史研究》編輯部與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組織的第二屆青年史學家論壇《歷史的事實·真實與真理》學術研討會
2014年7月8日,北京,《歷史研究》創刊6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首屆青年史學家論壇;
2013年11月1-4日,西安,第七屆歷史學前沿論壇
2013年9月13-14日,南京,“唐代的江南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一屆年會第二次會議
2012年9月22-23日,天津,華北歷史地理與中國社會變遷暨2012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八)同行評價
孫俊、潘玉君《〈宋代地理學的觀念、體系與知識興趣〉評介》,《地理研究》2014年第12期,封三);
孫俊、湯茂林、潘玉君英文書評,發表在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54(2016),122;
該書還得到了日本宋史專家龍谷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生學科長木田知生教授的肯定。
《地圖的作者及其閱讀》也得到了同行的認可,給予推薦:
陳傑:《〈地圖的作者及其閱讀——以宋明為核心的知識史考察〉評介》,《地理學報》2014年第8期,第1239頁。
專著
《漢水中下遊河道變遷與堤防》,魯西奇、潘晟,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通俗讀物;
《秦始皇和他的地下帝國》,潘晟,台北:風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論文
《歷史地圖研究》,華林甫、王社教《十年來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評論(2001-2010)》,《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第3期
《宋代的禹貢之學》,《歷史研究》,2009第3期
《宋代的自然觀察:審美、解釋與觀測興趣的發達》,《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0年第3期。
《從宋代詩文看幽思與勝覽思想對宋代地圖學發展的影響》,《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0年第2期。
《圖經源流再討論》,《中國地方志》2010年第1期。
《宋州郡志:地方官、士人、縉紳的政治與文化舞台》,《史學史研究》2009第4期。
《宋代類書中的地理學觀念與知識體系》,《歷史地理》(23),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兩宋公私書目中的地理學》,《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年第2期。
《漢唐時期目錄中的地理學》,《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年第1期。
《歷史性的地理陳述與閱讀》,《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4期。
《中國古代地理學的目錄學考察(一)》,《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1期。
《明代方誌地圖編繪意向的初步考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5年第4期。
《誰的敘述:明代方誌地圖繪製人員身份初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第1期。
《試論明代方誌地圖的編纂》, 《韓山師範學院學報》, 2003年第1期。
《感受與事實之間》,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年第2期
《五服與中國古代地圖學》,《地圖》,2001年第2期
《釋“澨”》, 王克陵、潘晟、孫小苛,《中國科技史料》, 2002年第1期
《歷史人文古迹保護的象徵性與實效性》,《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門票價格的社會學分析》,《中國旅遊報》,2004-5
《略論潮汕地區建築旅遊資源的時空特徵》,《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天津市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0.12),獲獎論文《宋代的禹貢之學——從經學傳注走向地 理學》(《歷史研究》2009第3期)
主持在研縱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宋代擇居習俗的流變與聚落形態變遷研究》(項目批准號:10CZS015,2010-7-1)。
完成項目:
2009年校博士基金項目《政治、禮儀與人的安居:宋代的地理術與聚落形態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