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潘晟的結果 展開

潘晟

明朝禮部尚書

潘晟(1517年-1589年),字思明,號水濂,一作水簾,浙江新昌人。明朝禮部尚書,進士出身。

隆慶四年(1570年),累官至禮部尚書,三年後致仕去。萬曆十年(1582年),以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召,因張居正故去遭彈劾,未及上任即罷去。

人物生平


步步高升

嘉靖十九年(1540年),潘晟考中鄉試第七名。
嘉靖二十年(1541年),潘晟通過會試,並在殿試奪得榜眼,被授予翰林編修,協助修編《大明會典》。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以秩滿升侍讀。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與嚴訥共主應天府鄉試。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升為南京國子監祭酒。世宗晚年專事靜攝,不理朝政,往往醮祀宮中,詞臣們多以撰寫“青詞”希圖仕進,而潘晟不屑於此,“堅執不為”遂致仕歸。

整飭吏治

隆慶四年(1570年),明神宗繼位,潘晟以神宗老師身份,任禮部尚書,兩年後又致仕。時值張居正任內閣首輔,以務實精神致力於朝政改革,整飭吏治,知人善用,推行一條鞭法,平均賦役,國庫漸豐,內外安定。
萬曆六年(1578年),潘晟再次出任禮部尚書一職。
萬曆八年(1580年)十一月,加太子太保,僅一個月,潘晟便辭官。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首輔張居正病將不起,神宗頻頻問候。“聞先生糜飲不進,朕心憂慮。國家大事,當一一為朕言之。”張居正力疾疏謝,並上密奏,舉薦禮部尚書潘晟,吏部左侍郎余有丁入閣。賦閑在家的潘晟隨即啟程赴京,但事與願違,張居正逝世后第四天,張四維任首輔。潘晟以原官兼武英殿大學士,但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神宗又命潘致仕,未及上任,即被罷免。
萬曆十七年(1589年),潘晟去世,享年72歲。

人物評價


潘晟不僅在政治上是位改革派,而且為官清廉,居家遇災荒,多次開私倉施粥救濟饑民。還捐田百畝充當縣學基金,解決生員膳宿和科考的困難,因此深受縣民愛戴。
潘晟,體貌俊偉,穎異絕人。

軼事典故


潘晟在仕途近五十年,難進易退,休休有容。對下屬從不疾言厲色,遇到童稚孩童言必稱名,其貴而不驕如此。潘晟性好施予,遇有年荒,賒粥以救濟貧民。在家鄉捐贍學田百畝,為學子們建學堂。遇有進京趕考之人,他也常常出資招待他們,受到當地人的敬仰。

主要作品


潘晟題彩煙楊氏仲才公像贊見知錄
潘晟題彩煙楊氏仲才公像贊見知錄
潘晟善書法,山陰徐渭推為“東南獨步”,惜其書跡幾無傳世。今見新昌彩煙楊氏祖先仲才公像,其贊傳為潘晟所書,可略見其書風。其款署:“賜進士翰林院國史館纂修太子太傅大學士眷生潘晟撰。”
大佛寺景區的城隍廟裡有一塊“城提碑記”。“城提碑記這四個字就是潘晟寫的。在新昌縣雙彩鄉有一幅楊氏祖宗畫像,其中有一幅畫像上面的題字就是潘晟寫的。現存詠隱岳洞一詩,亦為潘晟所寫。

家庭成員


潘晟的父親,名日升,字益遜。潘晟之孫潘志省,字以魯,號公理。

人物墓址


潘晟[明代官員]
潘晟[明代官員]
潘晟去世后,與其父潘日升同葬於今天台三州鄉(因與台州金華紹興接壤而得名)下屋村鳳凰山上,惜其墓已毀於文革中。墓址在三州鄉政府所在地下屋村村外1.5公里處,先後遭受多次破壞,石像除一尊被縣博物館收藏外,其餘三尊於2009年被盜。
墓地為90方步,墳高18尺,螭首龜蚨,墓碑1丈6尺。隨葬的陶質、木質明器80件。墓前豎起一對望柱石,稱為神道,石柱內設置石刻群,有文武石人各1對,石虎、石羊、石馬各1對。

史籍記載


《新昌縣誌》民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