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鎮

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下轄鎮

石橋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地處卧龍區北部,東隔白河與方城縣博望鎮相望,南瀕泗水河與蒲山鎮搭界,西與龍興鄉接壤,北與南召縣皇路店鎮毗鄰,距卧龍區政府22千米,區域總面積39.73平方千米。

夏商周時期,石橋鎮境域為鄂侯國中心;1985年,由石橋鄉改為石橋鎮。截至2018年末,石橋鎮戶籍人口為43976人。截至2020年6月,石橋鎮下轄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一村社區中山路369號。

截至2018年末,石橋鎮有工業企業9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2個。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為鄂侯國中心。
西漢至北周時,為西鄂縣中心。
明朝時期,置石橋保。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分屬大石橋、小石橋保。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分屬第五區石橋鎮和小石橋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分屬石橋鎮、掘地坪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北南陽縣四區。
1949年,屬第十區。
1958年,成立石橋公社。
1961年,設石橋區。
1968年,石橋區改為石橋公社。
1984年,石橋公社改為石橋鄉。
1985年,由石橋鄉改為石橋鎮。
1994年,由南陽縣劃歸卧龍區

行政區劃


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鎮——石橋鎮
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鎮——石橋鎮
1997年,石橋鎮下轄石橋一村、石橋二村、夏庄、小石橋、賈寨、龍窩、蔡官屯、聞庄、和寨、郭庄、朱庄、施庄12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下轄石橋一村、石橋二村、施庄、朱村、郭庄、和寨、聞庄、夏村、小石橋、賈寨、蔡官屯、龍窩12個行政村,下設13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石橋鎮下轄12個行政村:一村、二村、夏村、小石橋村、賈寨村、龍窩村、蔡官屯村、聞庄村、和寨村、郭庄村、朱村、施庄村,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一村社區中山路369號。

地理環境


中國月季之鄉——石橋鎮
中國月季之鄉——石橋鎮
位置境域
石橋鎮地處卧龍區北部,東隔白河與方城縣博望鎮相望,南瀕泗水河與蒲山鎮搭界,西與龍興鄉接壤,北與南召縣皇路店鎮毗鄰,距卧龍區政府22千米,區域總面積39.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橋鎮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為崗丘地帶,最高海拔173米,其餘為平原,最低海拔160米,平原有31平方千米。
水文
石橋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道有白河、麥河和泗水河,河流總長度15.3千米;白河從姚寨村入境,從夏村出境,境內長4.8千米;縣級河麥河北從趙皮河入境,東南從石橋二村注入白河,境內長3.5千米;泗水河從龍窩入境,小石橋村南出境,境內長7千米。
土壤
石橋鎮潮土佔70%,黃棕土佔25%,其餘為砂姜黑土。
自然災害
石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雷雨、大風、暴雨等;暴雨災害年均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7—9月。

自然資源


2011年,石橋鎮有耕地29000畝,人均0.69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總人口有423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000人,城鎮化率47.3%;另有流動人口7000多人。總人口中,男性18300人,佔43.3%;女性24000人,佔56.7%;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38300人,佔90.5%;另有回、藏、蒙古等4個少數民族,共4000人,佔9.5%。2011年,石橋鎮人口出生率12.93‰,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6.9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65人。
截至2017年末,石橋鎮常住人口為42413人。
截至2018年末,石橋鎮戶籍人口為43976人。

經濟


石橋鎮
石橋鎮
綜述
2011年,石橋鎮財政總收入32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7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25元。
截至2018年末,石橋鎮有工業企業9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2個。
農業
2011年,石橋鎮農業總產值14.27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2.6%。石橋鎮糧食作物小麥、豆類等為主。2011年,石橋鎮生產糧食2萬噸,人均500千克。石橋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月季。2011年,石橋鎮月季種植面積近8000畝,年生產月季種苗12000萬株。石橋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石橋鎮生產肉類500噸;畜牧業總產值0.1億元。石橋鎮漁業以水庫養殖為主。2011年,石橋鎮漁業總產值0.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0%。
工業
2011年,石橋鎮工業總產值為13.03億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0.0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億元。
商貿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商業網點120個,職工3200人;城鄉有農貿市場2個。2011年,石橋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0億元;進出口總額1.2億美元,出口產品主要有月季。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
電信業
2011年,石橋鎮電信業務收入為5000萬元。

社會


石橋鎮
石橋鎮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幼兒園(所)6所,在園幼兒100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12所,在校生5600人,專任教師2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1所,在校生1100人,專任教師7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0%,小升初升學率9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200人,專任教師152人;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0人,經營管理人才100人,技能人才100人,農村實用人才200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個。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體育場地10處,4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數字電視入戶率98%;有線廣播入戶率9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7個,其中鎮醫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2個;病床2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7張;專業衛生人員10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2011年,石橋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萬人次,住院手術600台次,出院病人2.8萬人次。2011年,石橋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石橋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5戶,人數42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0戶,人數1917人;城鄉醫療救助176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0人;有敬老院2所,床位120張;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100%。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戶籍人員養老保障覆蓋率達到100%。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8個,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0.3萬份、期刊0.2萬冊;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0.5萬戶,電話普及率達20%;行動電話普及率80%;寬頻接入用戶2000戶。
基礎設施
● 橋樑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橋樑7座。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自來水廠2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0%。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變電所1座,有主變壓器4台,有高壓輸電線路1條。2011年,石橋鎮售電量累計完成0.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8%。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園林綠地面積達700公頃,綠化覆蓋率40%。

社會發展

石橋鎮始終堅持全方位引進、全過程服務的工商業發展思路,強化項目建設目標管理,突出項目建設這一工作重點。通過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性資金,以實現基地規模的突破。通過對外招商引資,以實現資源轉化的突破。通過對內激活民間投資,以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的突破。幾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和激活民營資本,有以瑞光變壓器公司為龍頭的電力變壓器科技集群正日益形成,端旺食品有限公司、果蔬批發市場等項目的建成,興辦企業100多家,引進外資9000萬元,大大改善石橋的經濟結構,使石橋的經濟有了新的增長點。
石橋鎮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石橋鎮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近年來,石橋鎮特色農業基地強勁發展。以月季、雙孢菇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產業,“建基地、扶龍頭、促發展”,被省政府命名為“特色農業百強鄉鎮”,被市評為“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充分利用“中國月季之鄉”的效應,全鎮月季穩步發展,面積達5000餘畝,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28%,石橋牌月季種苗被評為“河南名牌農產品”,並與石橋鎮人文資源相得益彰,成為了一大旅遊亮點。以“雙千雙萬”工程為重點的蔬菜生產,堅持以精品園示範帶動引導菜農發展優、早適銷對路蔬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鎮瓜果蔬菜面積達到8000餘畝,形成了以豫02線為中心的蔬菜花卉帶,每年通過果蔬專業市場銷售蔬菜達5000噸以上。蔬菜已通過河南省無公害委員會無公害認證。重大疫情防治措施得力,效果明顯,畜禽防疫工作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城鎮建設

南陽市卧龍區石橋鎮
南陽市卧龍區石橋鎮
石橋鎮圍繞“綠、潔、暢、亮、美”的要求,抓規劃,抓建設,抓管理。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對我鎮的總體規劃進行了高標準的修編。樹立經營城鎮的觀念,走社會捐資、招商引資、農民帶資、政府投資、以地生財、以商活財的城鎮發展之路。通過吸納民間資金,在建設白河東街、康民街、豫02線西市場中,硬化街道1360米,建門面房500餘間,修建下水道2700多米。同時充分利用國家、省、市、區項目資金近千萬元,完成農網改造、地下光纜、有線電視、移動及聯通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中小學危房改造,對鎮一中進行標準化建設。投資230萬元,建成鎮衛生院門診大樓,投資830萬元,建成佔地40畝的文化小區,利用政府適當補貼與動員商戶投資結合的方式籌資300多萬元,對鎮區內的五條主幹道及豫02線鎮區段進行了綠化、美化,修築了排水管道,安裝了路燈。堅持建管並重的原則,一方面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識,另一方面組建20餘人的城建中隊,從規劃、施工、鎮容等進行全面管理,並形成制度,建立了做有規範、管有標準的長效機制。

交通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縣級公路1條,總長6千米。石橋鎮有231、333省道過境,境內總長14.3千米;焦枝鐵路、豫02線南北穿境而過,設有聞庄火車站和石橋汽車站。

交通區位

石橋鎮位於南陽市市區北部,距市中心20公里。地處方城縣南召縣、卧龍區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焦枝鐵路、豫02線南北穿境而過,設有聞庄火車站和石橋汽車站,交通便利。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為崗丘地帶,最高海拔173米,其餘為平原,最低海拔160米,總面積39.73平方公里,平原有31平方公里;全鎮耕地28900餘畝,其中潮土佔70%,黃棕土佔25%,其餘為砂姜黑土。這裡屬我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區域,南陽白河南北貫穿,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溫度適宜。

文化


● 地名由來
石橋鎮因村南北皆有石橋而得名。
● 文物古迹
石橋鎮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衡墓和鄂城寺塔2處。1963年6月20日,張衡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橋鎮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大調曲、舞獅、大小鑼鼓等。

特色農業

河南省名牌農產品——石橋月季
河南省名牌農產品——石橋月季
石橋鎮以月季、雙孢菇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產業,“建基地、扶龍頭、促發展”,被省政府命名為“特色農業百強鄉鎮”,被市評為“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充分利用“中國月季之鄉”的效應,全鎮月季穩步發展,面積達5000餘畝,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28%,石橋牌月季種苗被評為“河南名牌農產品”。在中國首屆月季博覽會上,該鎮花卉企業的業績和信譽度名列第一。龍頭企業南陽月季基地順利通過了ISO9000國際標準體系認證,具有自營出口,產品30%實現出口銷售。以“雙千雙萬”工程為重點的蔬菜生產,堅持以精品園示範帶動引導菜農發展優、早適銷對路蔬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鎮瓜果蔬菜面積達到8000餘畝,形成了以豫02線為中心的蔬菜花卉帶,每年通過果蔬專業市場銷售蔬菜達5000噸以上。蔬菜已通過河南省無公害委員會無公害認證。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重大疫情防治措施得力,效果明顯,畜禽防疫工作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石橋鑼鼓

卧龍區石橋鎮大鑼鼓的歷史悠久,據老藝人回憶,清末即存在,至少有200多年的歷史,清朝年間古鎮的內八道社、外八道社(火星社)每逢春燈佳節金鼓齊鳴,奏出群眾喜聞樂見的鑼鼓音樂,節日氣氛十分濃郁,大鑼鼓多屬神社演奏,1942年以前街上共有大小鑼鼓30多盤。
大鑼鼓聲音宏大,音韻沉重、渾厚具有凝聚性,能表現雄偉、歡騰、活潑、悲壯等不同感情。每盤大鑼鼓計大鼓一面,鐃釵最少各2付,多則10付,馬鑼1--4個,另有龍鳳彩旗4--16面。在春節等傳統節日和開業慶典等多種宣傳活動中,彩旗在鑼鼓隊伍前面,真是旌旗招展,鑼鼓喧天,更增添了演奏大鑼鼓的雄壯氣魄。我鎮有400多人的鑼鼓隊,16盤大鼓,敲起驚天動地,振奮人心。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的時候,我鎮鑼鼓隊去南陽彙報演出,陣勢龐大,服裝統一,鼓點整齊,花樣繁多,敲出了豫西南人揚眉吐氣、歡慶回歸的欣喜,受到當時市委書記的嘉獎,享譽全市。1998年歡迎抗洪勇士榮譽歸來的時候,我鎮鑼鼓隊再次一展風采,給子弟兵以最熱烈最誠摯的問候。
現有鑼鼓藝人方世彥、李金波、李同生、許延恆、呂延台、郝振國、嚴子要、岳潤忠、呂延選、嚴少祥、辛安樂、董自有、趙國珍等人。分佈於一村、二村、和寨、小石橋、施庄等五個行政村。
石橋鎮大鑼鼓在整個南陽區域內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南陽石橋的優秀民間音樂文化,它主要是祖輩相傳,是古老民俗文化的遺存,發掘搶救保護大鑼鼓對石橋及南陽的精神文明建設,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人民群眾素質的提高,構建和諧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石橋鎮威風大鑼鼓
石橋鎮威風大鑼鼓
2001年4月石橋鎮黨委、政府召開了保護石橋民間藝術,打造石橋特色文化品牌會議,以此為題,要求各村、各單位明確提出大鑼鼓是石橋鎮特色文化之重點,要全力進行保護弘揚,並對工作原則、資金投入進行了布置。

田漢茶社

五十年代初,大調曲藝名人自籌資金,租賃房舍三間,在石橋鎮成立南陽第一家民間曲藝研究團體。先定名為“文藝茶社”后更名為“大調曲改進社”。
1956年2月原文化部副部長、著名戲曲家田漢同志,親臨石橋鎮文藝茶社進行視察指導,並解囊資助三十元錢,命名為“石橋大調曲研究社”。田漢同志親臨石橋觀察指導,給曲藝藝人極大的支持和鼓勵,藝人們情緒高漲,五六十年代石橋曲藝人員多次參加省、地舉行的“曲藝調演”均獲得各級領導的稱道和獎勵。
1988年五月,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羅楊同志專程到石橋看望了“文藝茶社”和藝人的演出。為茶社題寫了《改革發展曲藝藝術、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和《田漢茶社》(現掛的田漢茶社牌即是羅楊同志題寫)。
1991年4月在石橋鎮文化站建立了“田漢茶社”已八年,眾多曲友,每天雅聚茶社,切磋技藝、研究曲藝。以石橋鎮大調曲為基礎,聯繫民間藝人,搶救挖掘大調曲為核心,活躍集鎮文化,繁榮曲藝事業為宗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全面發展。
田漢茶社
田漢茶社
石橋鎮文化站,1987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先進文化發展中心”,95年被省文化廳表彰為第一批省百強文化站,被市命名為集鎮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石橋名片

南陽市卧龍區石橋鎮自古為商貿重鎮,物產富饒,是南陽四大名鎮之一。
中國月季之鄉
河南省"中州名鎮"
中國月季之鄉——美麗石橋
中國月季之鄉——美麗石橋
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
河南省先進文化發展中心
河南省特色農業百強鄉鎮
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鎮
南陽市重點鎮
南陽市“三星級小城鎮”。

旅遊資源


張衡博物館

張衡博物館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石橋鎮小石橋村,距市區二十二公里。博物館西北兩公里處是著名的“漢西鄂城故址”,東邊隔宛洛故道與鄂城寺相望。墓北是張衡幼年發奮讀書的地方“平子讀書台”。整個博物館佔地一萬五千平方米。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市主要領導先後到館拜祭科聖張衡,充分科技做為第一產生產力的重要性。先後舉行了抗震減災郵票的首發儀式、張衡誕辰1930周年大型活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衡博物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衡博物館
張衡博物館有漢闕,山門,大拜、墓園及其他附屬建築組成。主建築大拜殿為仿漢形制,以青灰色為主體色調,整個建築,氣勢磅礴,巍巍壯觀,顯示了大漢文化的博大與沉雄。拜殿的兩側是反映張衡最偉大發明的兩個雕塑,東邊是渾天儀,它直觀地展示了張衡在天文學上的偉大成就;西邊是地動儀(地動儀雕塑是根據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王振鐸先生的復原研究成果而製作的),是張衡在人類地震預報中的驚世傑作。而張衡本人,也因對世界天文科學的巨大貢獻,受到了全世界人的敬仰。1970年國際上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1971年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1802也用他的名字編了號。張衡博物館是一個人文景觀歷史遺跡的彙集地,隨著他的免費開放和不斷完善的配套設施,將吸引更多的遊人前來拜謁瞻仰。

月季博覽園

南陽月季基地位於南陽市北郊,由總裁趙國有創建於1983年,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民營企業。現擁有種植規模2500畝,精優品種600多個,年產樹狀月季、大花、藤本、地被、豐花、微型等各類月季種苗3000萬株以上,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月季種苗繁育基地,也是“中國月季之鄉”南陽市石橋鎮的龍頭企業。
歷年來,基地圍繞專項生產、保持重點、發展名優的經營方針,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下轄2個研究所、3個管理區、5個總場、25個分場、5個技術組,並設有北京和鄭州兩個辦事處;專項針對月季的新品種培育、新技術應用、病蟲害防治、土肥施用、種苗保鮮延長休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玫瑰茶製作、天然香料植物的精油提取工藝等深加工新項目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苗木出售,認真負責,嚴格把關,保質保量,產品銷售遍布全國各地,並成功出口日本、德國、韓國等地市場。
自九五年至今,是全市園林系統唯一榮獲省、市、區“守合同重信用”稱號的企業,2002年被中國農業部授予“全面質量管理達標企業”,被定為河南省“鄉鎮企業出口創匯基地”。

代表人物


● 常萬全
常萬全,第十八屆中國共產黨有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國防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