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條詞條名為石橋鎮的結果 展開
石橋鎮
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下轄鎮
石橋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地處卧龍區北部,東隔白河與方城縣博望鎮相望,南瀕泗水河與蒲山鎮搭界,西與龍興鄉接壤,北與南召縣皇路店鎮毗鄰,距卧龍區政府22千米,區域總面積39.73平方千米。
夏商周時期,石橋鎮境域為鄂侯國中心;1985年,由石橋鄉改為石橋鎮。截至2018年末,石橋鎮戶籍人口為43976人。截至2020年6月,石橋鎮下轄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一村社區中山路369號。
截至2018年末,石橋鎮有工業企業9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2個。
夏商周時期,為鄂侯國中心。
西漢至北周時,為西鄂縣中心。
明朝時期,置石橋保。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分屬大石橋、小石橋保。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分屬第五區石橋鎮和小石橋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分屬石橋鎮、掘地坪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北南陽縣四區。
1949年,屬第十區。
1958年,成立石橋公社。
1961年,設石橋區。
1968年,石橋區改為石橋公社。
1984年,石橋公社改為石橋鄉。
1985年,由石橋鄉改為石橋鎮。
1994年,由南陽縣劃歸卧龍區。
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鎮——石橋鎮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下轄石橋一村、石橋二村、施庄、朱村、郭庄、和寨、聞庄、夏村、小石橋、賈寨、蔡官屯、龍窩12個行政村,下設13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石橋鎮下轄12個行政村:一村、二村、夏村、小石橋村、賈寨村、龍窩村、蔡官屯村、聞庄村、和寨村、郭庄村、朱村、施庄村,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一村社區中山路369號。
中國月季之鄉——石橋鎮
石橋鎮地處卧龍區北部,東隔白河與方城縣博望鎮相望,南瀕泗水河與蒲山鎮搭界,西與龍興鄉接壤,北與南召縣皇路店鎮毗鄰,距卧龍區政府22千米,區域總面積39.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橋鎮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為崗丘地帶,最高海拔173米,其餘為平原,最低海拔160米,平原有31平方千米。
水文
石橋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道有白河、麥河和泗水河,河流總長度15.3千米;白河從姚寨村入境,從夏村出境,境內長4.8千米;縣級河麥河北從趙皮河入境,東南從石橋二村注入白河,境內長3.5千米;泗水河從龍窩入境,小石橋村南出境,境內長7千米。
土壤
石橋鎮潮土佔70%,黃棕土佔25%,其餘為砂姜黑土。
自然災害
石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雷雨、大風、暴雨等;暴雨災害年均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7—9月。
2011年,石橋鎮有耕地29000畝,人均0.69畝。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總人口有423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000人,城鎮化率47.3%;另有流動人口7000多人。總人口中,男性18300人,佔43.3%;女性24000人,佔56.7%;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38300人,佔90.5%;另有回、藏、蒙古等4個少數民族,共4000人,佔9.5%。2011年,石橋鎮人口出生率12.93‰,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6.9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65人。
截至2017年末,石橋鎮常住人口為42413人。
截至2018年末,石橋鎮戶籍人口為43976人。
石橋鎮
綜述
2011年,石橋鎮財政總收入32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7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25元。
截至2018年末,石橋鎮有工業企業9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2個。
農業
2011年,石橋鎮農業總產值14.27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2.6%。石橋鎮糧食作物小麥、豆類等為主。2011年,石橋鎮生產糧食2萬噸,人均500千克。石橋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月季。2011年,石橋鎮月季種植面積近8000畝,年生產月季種苗12000萬株。石橋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石橋鎮生產肉類500噸;畜牧業總產值0.1億元。石橋鎮漁業以水庫養殖為主。2011年,石橋鎮漁業總產值0.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0%。
工業
2011年,石橋鎮工業總產值為13.03億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0.0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億元。
商貿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商業網點120個,職工3200人;城鄉有農貿市場2個。2011年,石橋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0億元;進出口總額1.2億美元,出口產品主要有月季。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
電信業
2011年,石橋鎮電信業務收入為5000萬元。
石橋鎮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幼兒園(所)6所,在園幼兒100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12所,在校生5600人,專任教師2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1所,在校生1100人,專任教師7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0%,小升初升學率9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200人,專任教師152人;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0人,經營管理人才100人,技能人才100人,農村實用人才200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個。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體育場地10處,4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數字電視入戶率98%;有線廣播入戶率9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7個,其中鎮醫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2個;病床2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7張;專業衛生人員10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2011年,石橋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萬人次,住院手術600台次,出院病人2.8萬人次。2011年,石橋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石橋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5戶,人數42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0戶,人數1917人;城鄉醫療救助176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0人;有敬老院2所,床位120張;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100%。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戶籍人員養老保障覆蓋率達到100%。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8個,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0.3萬份、期刊0.2萬冊;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0.5萬戶,電話普及率達20%;行動電話普及率80%;寬頻接入用戶2000戶。
基礎設施
● 橋樑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橋樑7座。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自來水廠2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0%。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變電所1座,有主變壓器4台,有高壓輸電線路1條。2011年,石橋鎮售電量累計完成0.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8%。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園林綠地面積達700公頃,綠化覆蓋率40%。
石橋鎮始終堅持全方位引進、全過程服務的工商業發展思路,強化項目建設目標管理,突出項目建設這一工作重點。通過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性資金,以實現基地規模的突破。通過對外招商引資,以實現資源轉化的突破。通過對內激活民間投資,以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的突破。幾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和激活民營資本,有以瑞光變壓器公司為龍頭的電力變壓器科技集群正日益形成,端旺食品有限公司、果蔬批發市場等項目的建成,興辦企業100多家,引進外資9000萬元,大大改善石橋的經濟結構,使石橋的經濟有了新的增長點。
石橋鎮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南陽市卧龍區石橋鎮
截至2011年末,石橋鎮有縣級公路1條,總長6千米。石橋鎮有231、333省道過境,境內總長14.3千米;焦枝鐵路、豫02線南北穿境而過,設有聞庄火車站和石橋汽車站。
石橋鎮位於南陽市市區北部,距市中心20公里。地處方城縣、南召縣、卧龍區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焦枝鐵路、豫02線南北穿境而過,設有聞庄火車站和石橋汽車站,交通便利。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為崗丘地帶,最高海拔173米,其餘為平原,最低海拔160米,總面積39.73平方公里,平原有31平方公里;全鎮耕地28900餘畝,其中潮土佔70%,黃棕土佔25%,其餘為砂姜黑土。這裡屬我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區域,南陽白河南北貫穿,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溫度適宜。
● 地名由來
石橋鎮因村南北皆有石橋而得名。
● 文物古迹
石橋鎮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衡墓和鄂城寺塔2處。1963年6月20日,張衡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橋鎮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大調曲、舞獅、大小鑼鼓等。
河南省名牌農產品——石橋月季
卧龍區石橋鎮大鑼鼓的歷史悠久,據老藝人回憶,清末即存在,至少有200多年的歷史,清朝年間古鎮的內八道社、外八道社(火星社)每逢春燈佳節金鼓齊鳴,奏出群眾喜聞樂見的鑼鼓音樂,節日氣氛十分濃郁,大鑼鼓多屬神社演奏,1942年以前街上共有大小鑼鼓30多盤。
大鑼鼓聲音宏大,音韻沉重、渾厚具有凝聚性,能表現雄偉、歡騰、活潑、悲壯等不同感情。每盤大鑼鼓計大鼓一面,鐃釵最少各2付,多則10付,馬鑼1--4個,另有龍鳳彩旗4--16面。在春節等傳統節日和開業慶典等多種宣傳活動中,彩旗在鑼鼓隊伍前面,真是旌旗招展,鑼鼓喧天,更增添了演奏大鑼鼓的雄壯氣魄。我鎮有400多人的鑼鼓隊,16盤大鼓,敲起驚天動地,振奮人心。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的時候,我鎮鑼鼓隊去南陽彙報演出,陣勢龐大,服裝統一,鼓點整齊,花樣繁多,敲出了豫西南人揚眉吐氣、歡慶回歸的欣喜,受到當時市委書記的嘉獎,享譽全市。1998年歡迎抗洪勇士榮譽歸來的時候,我鎮鑼鼓隊再次一展風采,給子弟兵以最熱烈最誠摯的問候。
現有鑼鼓藝人方世彥、李金波、李同生、許延恆、呂延台、郝振國、嚴子要、岳潤忠、呂延選、嚴少祥、辛安樂、董自有、趙國珍等人。分佈於一村、二村、和寨、小石橋、施庄等五個行政村。
石橋鎮大鑼鼓在整個南陽區域內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南陽石橋的優秀民間音樂文化,它主要是祖輩相傳,是古老民俗文化的遺存,發掘搶救保護大鑼鼓對石橋及南陽的精神文明建設,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人民群眾素質的提高,構建和諧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石橋鎮威風大鑼鼓
五十年代初,大調曲藝名人自籌資金,租賃房舍三間,在石橋鎮成立南陽第一家民間曲藝研究團體。先定名為“文藝茶社”后更名為“大調曲改進社”。
1956年2月原文化部副部長、著名戲曲家田漢同志,親臨石橋鎮文藝茶社進行視察指導,並解囊資助三十元錢,命名為“石橋大調曲研究社”。田漢同志親臨石橋觀察指導,給曲藝藝人極大的支持和鼓勵,藝人們情緒高漲,五六十年代石橋曲藝人員多次參加省、地舉行的“曲藝調演”均獲得各級領導的稱道和獎勵。
1988年五月,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羅楊同志專程到石橋看望了“文藝茶社”和藝人的演出。為茶社題寫了《改革發展曲藝藝術、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和《田漢茶社》(現掛的田漢茶社牌即是羅楊同志題寫)。
1991年4月在石橋鎮文化站建立了“田漢茶社”已八年,眾多曲友,每天雅聚茶社,切磋技藝、研究曲藝。以石橋鎮大調曲為基礎,聯繫民間藝人,搶救挖掘大調曲為核心,活躍集鎮文化,繁榮曲藝事業為宗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全面發展。
田漢茶社
南陽市卧龍區石橋鎮自古為商貿重鎮,物產富饒,是南陽四大名鎮之一。
中國月季之鄉
河南省"中州名鎮"
中國月季之鄉——美麗石橋
河南省先進文化發展中心
河南省特色農業百強鄉鎮
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鎮
南陽市重點鎮
南陽市“三星級小城鎮”。
張衡博物館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石橋鎮小石橋村,距市區二十二公里。博物館西北兩公里處是著名的“漢西鄂城故址”,東邊隔宛洛故道與鄂城寺相望。墓北是張衡幼年發奮讀書的地方“平子讀書台”。整個博物館佔地一萬五千平方米。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市主要領導先後到館拜祭科聖張衡,充分科技做為第一產生產力的重要性。先後舉行了抗震減災郵票的首發儀式、張衡誕辰1930周年大型活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衡博物館
南陽月季基地位於南陽市北郊,由總裁趙國有創建於1983年,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民營企業。現擁有種植規模2500畝,精優品種600多個,年產樹狀月季、大花、藤本、地被、豐花、微型等各類月季種苗3000萬株以上,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月季種苗繁育基地,也是“中國月季之鄉”南陽市石橋鎮的龍頭企業。
歷年來,基地圍繞專項生產、保持重點、發展名優的經營方針,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下轄2個研究所、3個管理區、5個總場、25個分場、5個技術組,並設有北京和鄭州兩個辦事處;專項針對月季的新品種培育、新技術應用、病蟲害防治、土肥施用、種苗保鮮延長休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玫瑰茶製作、天然香料植物的精油提取工藝等深加工新項目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苗木出售,認真負責,嚴格把關,保質保量,產品銷售遍布全國各地,並成功出口日本、德國、韓國等地市場。
自九五年至今,是全市園林系統唯一榮獲省、市、區“守合同重信用”稱號的企業,2002年被中國農業部授予“全面質量管理達標企業”,被定為河南省“鄉鎮企業出口創匯基地”。
● 常萬全
常萬全,第十八屆中國共產黨有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國防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