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星區

湖南省婁底市轄區

婁星區,隸屬於湖南省婁底市,地處湖南省中部,是婁底市唯一縣級區,總面積630.02平方千米。

婁星區內自然景觀豐富,有天籟岩(聖岩洞)、洪家山森林公園、烏石峰觀音殿和雙江聖仙洞、水府廟水庫等景點。是宋理宗賜聯“京闕人家驚地動,湖南童子破天荒”的賀德英,明代奉直大夫的曾子智,清代陝甘總督楊昌浚,陝西巡撫的桐城派古文學家劉蓉,教育家羅輈重、病理學家李振翩,開國少將姜齊賢等人的故里。

2018年,婁星區下轄7個街道、5個鎮、1個鄉,常住人口61.9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03.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1400元;區屬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6億元,同比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5.0億元,同比增長10.2%。三次產業結構為3.5:51.8:44.7。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2021年1月29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的縣市區,給予100萬元標準獎勵。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婁星區常住人口為752530人。

歷史沿革


地名來源

婁底”,南宋時稱神童灣,由“婁氐”演變而來。“”、“氐”為天2011兩個星座,為二十八宿之一。婁宿白虎(西方)七宿第二宿;氐宿亦稱天根,屬青龍(東方)七宿第三宿。婁底地區適居其下,人們稱“左青龍,右白虎”,吉星高照,兆卜祥瑞,因以為名。

隸屬沿革

婁星區
婁星區
婁星區古屬荊州地域。
戰國時期屬楚。
秦代屬湘南縣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屬連道
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屬湘鄉縣。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屬衡山縣
武德一百年(公元622年)復屬湘鄉縣,直至民國時期隸屬不變。
婁星區
婁星區
1951年8月屬新置藍田縣(后更名漣源縣)。
1960年1月成立婁底市,屬邵陽專署。
1962年10月撤市復屬漣源縣。
1980年7月恢復婁底市,屬婁底地區。
1999年7月撤市建區,是地級婁底市唯一的中心城市。

建制沿革

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連道併入湘鄉縣,唐五代前,湘鄉縣曾劃分15鄉85里,婁星境內屬常安鄉。五代後有割並。宋熙寧五年(1073年)划常安、長樂二鄉之半共8道新置的安化縣后,湘鄉縣地實為12鄉、3坊、46里,境內仍為常寧鄉。元、明承舊制。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896年)循區孺都,湘鄉縣分鄉12個,下編都44個,坊3個,常安鄉析置為常安、神童兩鄉,境內為神童鄉,統轄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等4個都。都下分區、區下分牌。分別由都總、區總、牌頭等地方官員行使管理職權。
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年—公元1860年)湘鄉縣按習慣2011的政區分野將全縣分2011、中、首三里,境內屬2011里、轄4都。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神童鄉改為神童鎮,區劃未變。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年並鄉划區,湘鄉划並為10個區,境內為第九區,都制轄置仍舊,從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至1949年,境內區劃從廢都制鄉,撤區並鄉,施行保甲制,分為豐樂、雲下、樂善、延福4鄉。
1949年8月13日,湘鄉縣城解放,9月1日成立湘鄉縣人民政府,重新劃分行政區劃,湘鄉縣劃為11個區、47個鄉、1個鎮、保甲沿用舊制,境內仍為第九區,轄豐樂、雲下、延福、樂善4個鄉和婁底鎮。
婁星區
婁星區
1950年6月,湘鄉縣第二次划鄉建政,廢除保甲制,建立村委會,湘鄉縣分設11個區,308個鄉、7個鎮,2156個村,婁底為第九區。
1951年8月屬新置藍田縣(后更名漣源縣),1960年1月成立婁底市,屬邵陽專署。1962年10月撤市復屬漣源縣。1980年7月恢復婁底市,屬婁底地區。1999年7月撤市建區,是地級婁底市唯一的中心城市。1951年8月18日,將婁底第九區劃屬新置的藍田縣管轄。
1952年3月,藍田縣析大區置小區,析大鄉置小鄉。婁底第九區31個鄉、1個鎮,229個村析置小區4個,小鄉120個,鎮2個,全部或部分屬今區行政區域的為90個鄉,2個鎮。4個區為:八區渡頭塘區;九區婁底區;十區小碧區;十一區萬寶區;十二區水洞底區。婁底鎮屬九區,磨石鎮屬十一區。
1953年,調整鄉鎮體制,小鄉並大鄉,區以次第更名屬婁底或部分屬婁底(今區劃)的為八、九、十、十一、十二區,共並鄉57個,鎮1個。
1954年4月,區人民政府改名“區公所”,鄉鎮人民政府改名為“鄉、鎮人民委員會”。
1956年,湘鄉縣十字鄉的一部分和岩江鄉木山村共85戶,澗山鄉9戶分別划入境內的杉山、小碧、西陽鄉、杉山鄉的41戶劃歸湘鄉縣澗山鄉。6月,漣源縣撤區並鄉,施行農業生產合作社。撤銷八、九、十、十一、十二區,將境內所屬57個鄉,1個鎮,析為婁底鄉,杉山鄉、西陽鄉、小碧鄉、新莊鄉、增加鄉、磨石鄉、萬寶鄉、茶園鄉、紅土鄉、明境鄉、印溪鄉等12個鄉,建立176個高級農業合作社。
婁星區
婁星區
1957年1月,設立婁底街道,轄8個鄉,共131個高級農業合作社,另將屬區域的增加鄉、印溪鄉、明鏡鄉、紅土鄉分別划給橋頭河街道和楊家灘街道。
1958年9月,撤銷婁底街道和所屬鄉及高級農業合作社。在原區域內,建立鄉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個,生產大隊61個、即婁底人民公社18個生產大隊,萬寶人民公社21個生產大隊;小碧人民公社22個生產大隊。婁星區域生產大隊后調整為73個。
1960年2月3日,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從漣源縣析出婁底人民公社24個生產大隊,小碧人民公社18個生產大隊,水洞底人民公社5個生產大隊,萬寶人民公社6個生產大隊,渡頭塘人民公社13個生產大隊,共66個生產大隊新置婁底市,婁底市重新析為7個人民公社,72個生產大隊,6個社區,7個人民公社即為冠曹、小碧、明鏡、三元、恩口、茅塘、斗笠山等公社。
1961年,政區由7個人民公社,72個生產大隊,6個社區調整為14個人民公社、218個生產大隊、6個社區。14個人民公社為茅塘、大科、百畝、石井、恩口、小碧、犁頭、西陽、增加、渡頭塘、明鏡、斗笠山、雙江、杉山等。
1962年10月26日,撤銷婁底市,境內仍舊屬漣源縣管轄。漣源縣增設婁底區,渡頭塘區和婁底鎮。境內調整為1個鎮、9個人民公社,199個生產大隊,4個社區。婁底區轄9個公社,186個生產大隊,婁底鎮轄13個生產大隊,4個社區。
婁星區
婁星區
1968年9月,區公所改名為區革命領導小組,社、鎮管理委員會改名為社、鎮革命委員會。10月撤銷婁底區。人民公社進行合併,婁底鎮未變。
1969年11月,漣源縣恢復婁底區建制。婁底鎮轄屬不變。
1980年7月15日,國務院批准恢復婁底市建制,將婁底鎮所屬行政區域和婁底區所屬西陽人民公社的方石、水洋、杉山公社的民福、東風、百畝公社的思塘等5個生產大隊劃歸婁底市。市行政區劃為2個人民公社,3個街道,37個生產大隊,373個生產隊,19個社區,267個居民小組。
1983年3月26日,國務院發文將婁底市划入湘潭市,改名婁底區(縣級,未實施)。7月13日,又從湘潭劃出恢復原建制。
1984年3月,改變政社合一的公社體制,將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鄉人民政府。同年7月11日,將漣源縣婁底區所屬8個鄉劃歸婁底市,婁底市城郊擴為10個鄉、200個村,2151個村民小組。
1986年1月28日,撤銷杉山鄉,建立杉山鎮,將由花山街道託管的恩口、花垣、杉山3個社區移交杉山鎮。
1989年,全市9個鄉、1個鎮、3個街道、200個村,2140個村民小組,31個居民委員會、463個居民小組。
2000年,婁星區轄4個街道、3個鎮、7個鄉。
2003年4月,將婁星區西陽鎮及漣濱鄉、杉山鎮的7個村和花山街道、黃泥塘街道的2個社區委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這次調整的範圍是:將原屬婁星區管轄的西陽鎮全部,漣濱鄉的仙人橋、民福、茅塘3個村,杉山鎮的高車、太保、澄清、九侖4個村,花山街道的南石社區以及黃泥塘街道的仙人閣社區劃入開發區,委託開發區黨委和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
2003年,撤銷大科鄉、漣濱鄉、西陽鎮,將撤銷的2鄉1鎮與杉山鎮劃出的4個村設立大科、漣濱、大埠橋3個街道。原有的花山、樂坪、黃泥塘、長青4個街道也相應地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同時,調整原有社區,組建社區,調整后婁星區共有52個社區。
2004年,轄4個鄉、3個鎮、7個街道,共162個村,53個社區,其中漣濱、大埠橋2個街道共7個村14個社區,由市政府委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1996年,婁底市面積430平方千米,人口約36.8萬人。轄4個街道、2個鎮、8個鄉:長青街道、樂坪街道、花山街道、黃泥塘街道萬寶鎮、杉山鎮、大科鄉、小碧鄉、石井鄉、西陽鄉、百畝鄉、雙江鄉、茶園鄉、漣濱鄉。市政府駐長青中街。
?年,婁星區轄4個街道、2個鎮、8個鄉,49個居委會、191個行政村;年末總人口38.3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24萬人。2000年,婁星區轄4個街道、3個鎮、7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婁星區總人口398577人,其中:樂坪街道56554人,花山街道34902人,黃泥塘街道52390人,長青街道62716人,杉山鎮24643人,萬寶鎮19071人,西陽鎮22835人,大科鄉17264人,漣濱鄉29431人,百畝鄉12867人,小碧鄉13684人,雙江鄉14804人,石井鄉18500人,茶園鄉18916人。
2003年4月,將婁星區西陽鎮及漣濱鄉、杉山鎮的7個村和花山辦事處、黃泥塘辦事處的2個居委會委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這次調整的範圍是:將原屬婁星區管轄的西陽鎮全部,漣濱鄉的仙人橋、民福、茅塘3個村,杉山鎮的高車、太保、澄清、九侖4個村,花山街道辦事處的南石居委會以及黃泥塘街道辦事處的仙人閣居委會划入開發區,委託開發區黨委和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婁星區位於湖南省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6′-112°03′,北緯27°41′-27°47′。東與湘鄉市接壤,南與雙峰縣相連,西與漣源市毗鄰,北同寧鄉縣交界。東西橫跨23.9千米,南北縱長14.2千米。總面積428.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婁星區屬洞庭湖平原向南嶺山地過渡的丘崗地帶。北部高山聳立;西部丘陵、高岡崛起;南部低山、丘陵起伏;中部及東部低平寬闊。漣水、孫水與碧溪(杉山河)呈樹枝狀水系,分別從西北、西南、正北匯合於東部,形成北、西、南三面高,向東傾斜的近似馬蹄形地貌。境內最高點為北部雙江鄉的洪家大山,海拔875.9米;最低點為東部西陽鄉的吉祥寺,海拔85米,相對高差790.9米。全市平均海拔185米。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面積,占境域總面積的2.56%,301—500米的面積佔7.32%,151—300米的面積佔31.6%,150米以下的面積佔58.52%。地面坡度0—5°的面積占境域總面積的20.2%,5—10°的面積佔33.7%,10—25°的面積佔35.5%,大於25°的面積佔10.6%。
(一)按照地貌成因及形態特徵,劃分為四個類型:
堆積地貌——平原
占境域總面積的20.2%。主要分佈於漣水、孫水、碧溪、西陽河和一些較大溪流河谷開闊地帶,以及岡丘間較平坦的沖壠。地面坡度小於5°,土層深厚,地勢開闊平坦。按其成因分溪谷平原(上萬畝的平原有漣濱、西陽和杉山三處)與溶蝕殘積平原兩個亞類。
侵蝕、溶蝕地貌——岡地
占境域總面積的43.2%,遍布牯牛山以南的廣大地區,比高10—60米,坡度5—10°,按其基岩岩性分灰岩岡地、砂頁岩岡地與紅岩岡地3個亞類。
侵蝕、溶蝕地貌——丘陵
占境城總面積的19.4%。比高60—200米,坡度15—20°。按基岩岩性分灰岩丘陵、砂頁岩丘陵與紅岩丘陵3個亞類。
侵蝕構造地貌——山地
占境城總面積的17.2%。比高300—800米,坡度大於25°,按基岩岩性分灰若山地、砂頁岩山地與變質岩山地3個亞類。
(二)根據地貌結構和特點,全區劃分為三個地貌區:
中部岡地平原區
包括牯牛山以南至孫水以北的杉山、石井、漣濱、西陽鄉的絕大部分,以及大科、百畝鄉的一部分,面積354199.2畝,占境域總面積54.5%。地貌類型組合以岡、平為主,平、網、丘、山的比例為23.3:61.6:14.5:0.6。地勢西高東低,全市所有水系彙集於該區域的東部,最高點為杉山、西陽兩鄉交界處之烏石峰,海拔297米,最低點為吉祥寺,海拔85米。全市大部分廠礦、機關、學校、商店集中於該區域內,人口密度大,農田集中,是發展工農業的黃金地帶。
南部岡地丘陵區
包括孫水以南的茶園、萬寶鄉及百畝、大科鄉的一部分地區,面積166811畝,占境域總面積26.1%。地貌類型組合以岡丘為主,平、岡、丘、山的比例為21.4:35.2:40.4:3。最高點為紅火岩,海拔334米,最低點為犁頭嘴,海拔92米,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下。灰岩紅土面積廣闊,土層深厚,熟化良好,宜於發展糧食和經濟作物。
北部山地丘陵區
包括牯牛山以北的雙江鄉全部及小碧鄉的一部分地區,面積123989.8畝,占境域總面積19.4%。地貌類型組合以中低山為主,平、岡、丘、山的比例為10.1:1.5:5.1:83.3。碧溪自北至南貫穿該區域中部,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形成以洪家山、觀音山為主體的山地地形。最高點為洪家山主峰,最低點為小碧鄉對家村碧溪河谷,海拔120米,一般海拔在300米以上。土層肥沃深厚,具有發展林、農業的有利條件。

水文狀況

區內有大小河流52條,漣水為湘江一級支流,孫水和碧水分屬湘江二級支流。有與湘鄉、雙峰共管,庫容為3.7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水府廟水庫,省重點中型水利工程雙江水庫正在建設。

氣候特徵

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內最高氣溫41.2℃,最低-1.6℃;年降水量1414.5毫米,雨水集中在3-7月,9-12月雨量較少;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向,屬中雷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婁星區鐵、銅、錳、礬等礦種達12種。礦產地達到38處。錳礦230萬噸,礬礦帶7千米。婁星更有“百里煤海”之稱,煤儲量11億噸,遠景儲量30億噸。陶瓷粘土、耐火粘土、水泥粘土、石灰岩、白雲石、磷礦及硅石遍布婁星區。
婁星區已探明礦產20餘種,煤、錳、鐵、大理石儲量巨大。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婁星區土地面積426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1.65千公頃,其中水田7.59千公頃,旱地4.05千公頃。

行政區劃


2006年情況

截至2006年底,婁星區轄7個街道、3個鎮、4個鄉。
•7個街道:樂坪街道、花山街道、黃泥塘街道、長青街道、大科街道、漣濱街道、大埠橋街道
•3個鎮:杉山鎮、萬寶鎮、茶園鎮
•4個鄉:百畝鄉、小碧鄉、雙江鄉、石井鄉

2016年情況

2015年底(30日公布),根據《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婁底市婁星區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複》(湘民行發〔2015〕65號)和《婁底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婁星區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婁政發〔2015〕21號)精神,婁星區鄉鎮區劃調整:萬寶鎮與茶園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萬寶鎮、百畝鄉與石井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石井鎮,小碧鄉與杉山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杉山鎮,雙江鄉的行政區域和鄉人民政府駐地不作調整,區劃調整后,我區撤銷3個鄉級建制,轄萬寶鎮、石井鎮、杉山鎮、雙江鄉,長青、樂坪、花山、黃泥塘、大科、漣濱、大埠橋7個街道。
現總面積630.02平方公里,人口66.83萬,轄雙江鄉,杉山、石井、萬寶、水洞底、蛇形山5個鎮,長青、樂坪、花山、黃泥塘、大科、漣濱、大埠橋7個街道。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婁星區下轄7個街道、5個鎮、1個鄉。婁星區人民政府駐長青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431302001000樂坪街道
431302002000花山街道
431302003000黃泥塘街道
431302004000長青街道
431302005000大科街道
431302006000漣濱街道
431302007000大埠橋街道
431302100000杉山鎮
431302101000萬寶鎮
431302104000石井鎮
431302105000水洞底鎮
431302106000蛇形山鎮
431302204000雙江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婁星區總人口432640人,其中農業人口145592人,非農業人口287084人;男性224692人,女性207948人。婁星區出生人口6774人,其中男性3746人,女性3028人;死亡人口1795人,其中男性1104人,女性691人。
截至2018年末,婁星區(含開發區)常住人口61.99萬人,城鎮化率為76.25%。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婁星區常住人口為752530人。

民族

婁星區以漢族人口為主,少數民族散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婁星區常住人口840626人,少數民族比重0.49%。

政治


婁底市婁星區委書記:李彥文(2021年5月-)。

經濟


綜合

2012年,婁星區實現生產總值291.55億元,比2011年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9.67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84.62億元,增長11.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97.26億元,增長12.2%。
2012年,婁星區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3.26:63.58:33.16調整為3.32:63.32:33.36,第一產業比重2011升0.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2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2011升0.20個百分點。
2012年,婁星區固定資產投資137.78億元,比2011年增長37.84%(新口徑)。其中區屬固定資產投資70.37億元,比2011年增長38.91%。
2018年,婁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03.4億元,同比增長8.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1400元;區屬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6億元,同比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5.0億元,同比增長10.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5:51.8:44.7,其中,第一、二產業比重分別比2017年下降1.6、1.3%,第三產業比重上升2.9%。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婁星區區屬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5%。其中產業投資和工業投資分別佔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34.95%和18.11%。

財稅收支

2018年,婁星區區屬完成財政總收入12.1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區屬地方財政收入6.6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國稅部門完成2.3417億元,同比增長51.1%;地稅部門完成2.7879億元,同比增長5.9%;財政部門1.5148億元,同比下降18.0%;上划中央稅收4.2995億元,同比增長96.6%;上划省稅收1.1923億元,同比增長7.8%;養老保險基金收入5萬元,同比下降91.9%。全年區屬財政支出26.6億元,比上年增長8.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286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財政八項支出18.9587億元,同比增長16.1%。

人民生活

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9元,比上年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7元,比上年增長11.4%。
2018年,婁星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2%,其中食品煙酒類為100.0%,衣著類為104.1%,居住類為105.2%,生活用品和服務類為102.0%,交通和通訊工具類為103.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為101.7%,醫療保健類為100.5%,其他用品和服務類為101.6%。

第一產業

2012年,婁星區實現農業總產值13.2億元,比2011年增長4.7%。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84千公頃,比2011年增加0.67千公頃,其中稻穀播種面積8.49千公頃,比2011年增長0.52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56千公頃,比2011年增加0.6千公頃,其中油菜籽播種面積0.98千公頃,比2011年增加0.04千公頃;蔬菜播種面積2.92千公頃,比2011年增加0千公頃。糧食總產量62842噸,比2011年增長802噸,其中:穀物產量58599噸,比2011年增長748噸。油料產量2012噸,比2011年減少107噸。蔬菜產量86965噸,比2011年增加3745噸。
2012年,婁星區出欄生豬23.82萬頭,比2011年增長1.23萬頭;出欄牛0.79萬頭,比2011年增長0.07萬頭;出欄羊2.38萬隻,比2011年增長0.32萬隻;出籠家禽(雞鴨鵝)367萬羽,比2011年增長33萬羽。水產品產量4569噸,比2011年增加218噸。
2018年,婁星區實現農林牧漁業(依據三農普修訂)總產值28.1億元,實現農林牧漁業(依據三農普修訂)增加值18.3億元。
種植業
2018年,婁星區糧食種植面積33.213萬畝,其中稻穀播種面積26.3087萬畝,油料種植面積64021畝,其中油菜籽播種面積45283畝;蔬菜播種面積10.0404萬畝。糧食總產量15.3617萬噸,其中:穀物產量14.5835萬噸。油料產量8359噸。蔬菜產量26.7864萬噸。
畜牧業
2018年,婁星區出欄牲豬28.02萬頭,出欄牛0.55萬頭,出欄羊4.22萬隻,出籠家禽(雞鴨鵝)267萬羽。
漁業
2018年,婁星區水產品產量9609噸。

第二產業

婁星工業已形成冶金、機械、煤炭、建材四大基地,重工業、黑色金屬冶鍊、煤炭採選業以及生鐵、原煤、鋼產量等22個項目在全省縣市區中名列第一。境內現有大、中型國有企業11家。其中大型國有企業3家,中型企業8家。
2012年,婁星區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66.61億元,比2011年增長11.7%。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28億元,比2011年增長22.0%。
2018年,婁星區全部工業(修訂后)實現增加值224.2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區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1.9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1.3億元,比上年增長7.6%。原煤全年產量18萬噸,同比下降25.1%;商品混泥土累計產量177萬立方米,同比增長4.3%;鮮、冷藏肉年產量24009噸,同比增長16.7%;洗煤的年產量為319萬噸,比上年下降20.7%;水泥年產量59630噸,比上年下降65.8%;乳製品的年產量為43253噸,同比增長42.3%。
建築業
2018年,婁星區建築業總產值1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26.2%;全區建築業增加值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3%。

第三產業

2012年,婁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96億元,比2011年增長15.3%。其中:商品批發業2.97億元,增長3.6%,商品零售業56.98億元,增長16.7%,住宿業2.56億元,增長10.0%,餐飲業5.46億元,增長10.8%。
國內貿易
2018年,婁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7億元,比上年增長11.0%;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億元,比上年增長2.1%。
房地產業
2018年,婁星區區屬房地產開發投資25.4億元,比上年增長42.5%。本年房屋施工面積406.4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1.2%;本年商品房銷售面積97.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3%。
金融業
2018年,婁星區金融業增加值18.5億元,同比增長2.6%。市轄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739.7億元,同比增長14.2%;市轄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18.1億元,同比增長10.0%。

文化


特產

五味香乾
五味香乾選用永豐一帶的優質大豆,經去殼、浸泡、磨漿、過濾、蒸黃、調配、入模、榨壓,再均勻地撒上辣椒粉、辣椒油、香油、醬油、食鹽,然後連續烘烤24小時製作而成,辣、甜、咸、香、鮮五味皆備。
白溪水豆腐
白溪水豆腐,色澤潔白,質地細嫩,久煮不散,鮮美可口,享有“走遍天下路,白溪水豆腐”美譽。
年糕
源於糯米糍粑,又稱“糯粢”。春節食之,已成風俗。

交通


婁星區是南北通達、東西連貫的南方重要交通樞紐之一。洛湛鐵路和湘黔鐵路呈十字交匯。另有婁邵鐵路及婁插、婁斗、西恩三條鐵路專線。2011瑞高速公路、婁湘公路、婁漣高等級公路、1810省道、1847省道貫穿全境。太澳高速公路也將從這裡經過。市區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70分鐘車程。
2018年,婁星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7億元,同比增長3.9%。全區完成交通項目建設投資5.7億元(不含高速公路建設),其中幹線公路5.0億元,農村公路建設0.69億元。
益婁高速、長韶婁高速、婁懷高速和安邵高速成井字環繞,G354、G234貫穿東西南北的田字形對外開放交通格局基本成形。滬昆高鐵、婁邵高鐵建成通車,婁星至長沙、株洲、湘潭、邵陽均在半小時車程以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2年,婁星區有中小學52所,其中小學3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初級中學15所,完全中學3所。婁星區小學招生5334人,在校學生28307人,其中女生12341人;初中招生4880人,在校學生13460人,其中女生5865人;高中招生2938人,在校學生8108人,其中女生3817人;婁星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生升學率為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為100%,初中畢業班學生畢業率100%。
截至2018年末,婁星區基礎教育校(園)總共264所,全區中小學83所,其中小學6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初級中學14所。全區基礎教育畢業學生數總共24903人,其中小學畢業生6465人,初中畢業生5176人;招生數總共27008人,其中小學招生7546人,初中招生6102人;在校生數總共91476人,其中小學在校生40713人,初中在校生17615人。全區中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畢業生升學率為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為100%,初中畢業班學生畢業率100%。

科技事業

2012年,婁星區組織申報國家級科技項目4個,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2個,市級科技計劃項目23個,區級科技計劃項目70個,全年申請專利324件。
2018年,婁星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為128億元。全年組織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個,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3個,區級科技計劃項目6個,全年專利申請607件,授權30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13件,授權39件。

文化事業

2012年末,婁星區共有文藝團體72個,其中群眾業餘文藝團體71個,館辦文藝團體1個。群眾文化館1個,文化站12個,組織文藝活動13次,舉辦訓練班17次。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3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品數2548件,其中二級品4件,三級品70件,舉辦陳列展覽4次。
截至2018年末,婁星區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9.13億元。全區共有文藝團體85個,其中群眾業餘文藝團體80個,館辦文藝團體5個。群眾文化館1個,文化站11個,組織文藝活動70次,舉辦訓練班35次。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3.4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品數2537件,其中二級品4件,三級品72件,舉辦陳列展覽8次。

衛生事業

2012年末,婁星區共有綜合醫院1所、鄉鎮衛生院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個,婦幼保健院1個。標準病床位594張。衛生技術人員581人,其中執業醫師185人,執業助理醫師66人,註冊護士208人,藥劑人員52人,檢驗人員18人。
截至2018年末,婁星區共有醫院40所,其中三甲醫院1所、鄉鎮衛生院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個、婦幼保健院2個。標準病床位7729張(其中區管醫院是2179張)。執業醫師(其中包括執業助理醫師)3517人,註冊護士5486人。

社會保障

2018年,婁星區城鎮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4146人,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5331人,離退休人員參保人數29983人;其中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9650人,其他人員44496人。

基礎設施

2012年,婁星區新建農村公路1.6千米;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座;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數15116人;解決廣播電視盲村用戶收視問題1274戶;農村危房改造570戶;擴改建鄉鎮敬老院3所;農村五保戶年分散供養標準2000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比2011年增長27%以上,達到232元;農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比2011年增長32%以上,達到98元;新增城鎮就業5108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100%;行政村配電網改造工程16個;義務教育合格學校3所;農村公辦幼兒園建設2所;所有鄉鎮金融服務全覆蓋100%;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1個;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240戶。
2018年,婁星區完成新增城鎮就業人數為6546人,完成目標的100.7%;完成自然村通水泥(瀝青)公路112千米的全面修正路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完成提質改造農村公路26千米,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完成改造和完善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313萬元,完成目標的100%;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人數為11200人,完成目標的100%;完成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5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0%;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到100%;完成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消除超大額班級數)104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53%;完成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人數560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31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10%;完成城鎮棚戶區改造549套,完成目標任務的100%。

安全生產

2018年,婁星區社會安全指數為93.94%,其中每萬人口刑事犯罪率0.07%,每萬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0.0015%,當年火災事故死亡人數為0,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015%,年末Ⅲ級及以上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發生數0。

城鄉建設

2020年4月14日,婁星區入選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

旅遊


景點介紹景點圖片
洪家山森林公園
洪家山森林公園位於雙江鄉北部,於2003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是我區唯一的省級森林公園。洪家山森林公園總面積4461公頃,洪家大山海拔875.9米,是境內的最高峰,經湖南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評定,共有一級景點5個,二級景點18個,三級景點35個。山上有號稱“井岡山五虎將”之一的賀國中烈士故居。
洪家山森林公園
洪家山森林公園
仙女寨生態旅遊區
婁底市仙女寨生態旅遊區位於婁底城區南郊,歸屬於婁星區大科辦事處和萬寶鎮,是集旅遊、觀光、會務、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仙女寨生態旅遊區佔地面積15.8平方千米,距中心城區僅3千米,與婁底市政府隔河相望。
2010年2月,仙女寨生態旅遊區被列為湖南省“251旅遊項目工程”的“5”字項目。
婁底仙女寨生態旅遊區
婁底仙女寨生態旅遊區
石馬公園
石馬公園得名於舊稱“石馬山”,位於市區中心,與婁底新火車站相距0.5千米。公園東接新星路,南依湘陽街,西鄰春園路,北連月塘街,總面積22.5公頃。內有水榭、亭台、山景等,將市區最高點納入園內,供登高遠眺。
石馬公園
石馬公園
婁底曾國藩故居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國藩的侯府,坐落在位於湖南婁底市雙峰縣東部的荷葉鎮富托村,與湘鄉市、湘潭縣、衡山縣、衡陽縣毗鄰,總佔地面幟四萬多半方米,主體建築近一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迴廊式建築群體。
婁底曾國藩故居
婁底曾國藩故居

代表人物


婁星區歷代名人主要有賀德英羅輈重、賀國中、姜齊賢、鄔林生、劉伯崇、胡鵬、李振翩等。
賀德英(1238—1252),南宋嘉熙二年生於湘鄉焙塘(今婁星區杉山鎮田灣村)七歲能詩文。其家鄉在清時稱神童鄉,民國初年稱神童鎮,至今猶留下神童灣的地名,舊《湘鄉縣誌》有傳,《中國人名大辭典》有記載。1985年市區建“神童”塑像。遺作詩三首,收入《沅湘耆舊集》。
羅輈重(1889—1950),字春馭,湘鄉縣勝岩鄉白鷺灣(今婁底市婁星區西陽鄉白鷺村)人。為基礎教育改革家與教育之神。現婁底市建有羅輈重紀念館和羅輈重教育思想研究會,輯有《羅輈重遺著選編》。
賀國中(1904—1929),原名祖徽,雙江鄉新莊村人。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委委員兼七團副團長,第三大隊大隊長,第四縱隊司令員。
姜齊賢(1905—1976),字竹林,湖南省湘鄉縣神童鎮(今婁底市)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歷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衛生部部長、中央軍委衛生部部長,國家農墾部副部長等職。創辦了《衛生建設》、《衛生工作導報》等刊物。
李振翩(1898—1984),萬寶鎮石埠村人,美籍華人,毛主席青年時期戰友。是小兒麻痹糖丸的發明者,醫學博士。

獲得榮譽


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2021年1月29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的縣市區,給予100萬元標準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