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學自傳

陸文學自傳

文學,指文學之士。陸文學,是作者陸羽稱呼自己,本文題為《陸文學自傳》,是陸羽為自己寫的一篇傳記,追述了自己上半生的遭遇,也寄寓了對國事的關心。

作品原文


陸子,名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為人才辯,為性褊噪,多自用意,朋友規諫,豁然不惑。凡與人燕處,意有所適,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謂生多嗔。及與人為信,雖冰雪千里,虎狼當道,不愆也。
上元初,結廬於苕溪之湄,閉關對書,不雜非類,名僧高士,談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隨身惟紗巾、藤鞋、短褐、犢鼻。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故楚人相謂,陸羽蓋今之接輿也。
始三歲,惸露,育於大師積公之禪院。九歲學屬文,積公示以佛書出世之業。予答曰:“終鮮兄弟,無復後嗣,染衣削髮,號為釋氏,使儒者聞之,得稱為孝乎?羽將校孔氏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為孝,殊不知西方之道,其名大矣。”公執釋典不屈,予執儒典不屈。公因矯憐撫愛,歷試賤務,掃寺地,潔僧廁,踐泥圬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無紙學書,以竹畫牛背為字。他日,問字於學者,得張衡南都賦》,不識其字,但於牧所仿青衿小兒,危坐展卷,口動而已。公知之,恐漸漬外典,去道日曠,又束於寺中,令芟翦榛莽,以門人之伯主焉。或時心記文字,懵焉若有所遺,灰心木立,過日不作,主者以為慵惰,鞭之。因嘆云:“歲月往矣,恐不知其書”,嗚咽不自勝。主者以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釋。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詣伶黨,著《謔談》三篇,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公追之曰:“念爾道喪,惜哉!吾本師有言:‘我弟子十二時中,許一時外學,令降伏外道也。’以我門人眾多,今從爾所欲,可捐樂工書。”
天寶中,郢人酺於滄浪,邑吏召予為伶正之師。時河南尹李公齊物出守,見異,捉手拊背,親授詩集,於是漢沔之俗亦異焉。后負書於火門山鄒夫子墅。屬禮部郎中崔公國輔出守竟陵,因與之游處,凡三年。贈白驢、烏犎牛一頭,文槐書函一枚。云:“白驢、烏犎,襄陽太守李憕見遺;文槐書函故盧黃門侍郎所與。此物皆己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贈。”
至德初,秦人過江,予亦過江,與吳興釋皎然為緇素忘年之交。少好屬文,多所諷諭。見人為善,若己有之;見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無所迴避,由是俗人多忌之。
自祿山亂中原,為《四悲詩》,劉展窺江淮,作《天之未明賦》,皆見感激當時,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八卷,《南北人物誌》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茶經》三卷,《占夢》上、中、下三卷,並貯於褐布囊。上元辛丑歲子陽秋二十有九日。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朋友規諫,豁然不惑:接受朋友規勸和建議后,心情豁然開朗而不迷惑。
2.意有所適:自認為應該去別處或做別的事。
3.愆(qiān):延誤、敷衍。
4.紗巾、藤鞋、短褐、犢鼻:指輕薄的手巾,藤皮編的鞋,粗麻織成的短上衣,形如犢鼻的圍裙。
5.惸(qióng)露:孤單、羸弱。沒有兄弟且羸弱。
6.九歲學屬文:連綴字句而寫成文章。
7.矯憐撫愛:改變憐憫撫愛的方法。
8.恐漸漬外典:怕陸羽慢慢地沾染佛教以外的典籍。
9.芟(shān)翦:芟即除草,用翦之類的工具除去雜草。
10.以門人之伯主焉:用寺中年長者管教。
11.楚:古稱扑打之杖。
12.伶黨:戲班,唱戲的同夥。
13.郢人酺於滄浪:指竟陵一帶的人聚飲於水邊洲地。竟陵分縣置長壽縣屬郢州。郢人可能就是指這帶的人吧?
14.(jì):及,至,到。
15.緇素忘年之交:緇:黑衣,僧眾之服,素:白衣,俗人之服。緇素忘年之交:即僧與俗,老與少結成的友好交情。

白話譯文

陸先生名羽,字鴻漸,不知是哪裡人。也有人說他字羽,名鴻漸,不知誰說的對。他有著三國時王粲、晉朝張載那樣醜陋的相貌,有漢代司馬相如揚雄那樣的口吃病,但為人多才善辯,氣量小而性情急躁,處事多自己做主。朋友們規勸,就心胸開朗而不疑惑。凡是與別人閑處,心裡想往別處去,往往不說一聲就離開了。有人懷疑他,說他一生性情多怒。與別人有約,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滿路,虎狼擋道,也不會失期。
唐肅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邊建了一座茅屋,閉門讀書,不與非同道者相處,而與和尚、隱士整日談天飲酒。常常乘一小船往來於山寺之間,隨身只帶著一條紗巾、一雙藤鞋、一件短布衣、一條短褲。往往獨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讀佛經,吟詠古詩,用手杖敲打樹木,用手撥弄流水,流連徘徊,從早到晚,至天黑遊興盡了,號啕大哭著回去。所以楚地人相互傳說:“陸先生大概是現代的楚狂接輿吧。”
陸羽才三歲就成了孤兒,被收養在竟陵太師積公的寺院里。從九歲開始學習寫文章,積公給他看佛經及有關脫離世俗束縛的書籍。他回答說:“我既無兄弟,又無後代,穿僧衣,剃頭髮,號稱為和尚,讓如家之徒聽到這種情況,能稱為孝嗎?我將要接受孔聖人的文章。”積公說:“好啊!你想當孝子,你根本不知道西方佛門的道理,那學問可大呢。”積公堅持讓陸羽學佛教經典(的主意)不改變,陸羽堅持學儒家經典不動搖。積公由矯正過去的錯愛而變得毫無憐愛之心,用卑賤的工作對他進行考驗:打掃寺院,清潔僧人的廁所,用腳踩泥用來塗牆壁,背瓦片蓋屋頂,放三十頭牛。竟陵西湖沒有紙可以用來學習寫字,陸羽用竹子在牛背上畫著寫字。有一天,在一位讀書人處得到張衡的《南都賦》,但不認識賦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學生,端正坐著展開書卷,只是嘴巴動作假裝讀書罷了。積公知道了這件事,唯恐陸羽受到佛經以外的書籍的影響,離開佛教教義一天比一天遠,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蕪雜叢生的草木,並讓年齡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時陸羽心裡記著書上的文字,精神恍惚像丟了什麼一樣,心如死灰,如木頭站立,長時間不幹活。看管的人以為他懶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陸羽因此感嘆說:“唯恐歲月流逝,不理解書。”悲泣不能自禁。看管的人認為他懷恨在心,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直到折斷他的鞭子才停手。陸子因而厭倦所服的勞役,丟下看管他的頭目而離去,捲起衣服投奔戲班,寫了三篇《謔談》。以自身為主要角色,表演木偶“假官藏書”之戲。積公追來對他說:“想你佛道喪失,可惜啊!我們的祖師說過,我的弟子十二個時辰,允許一個時辰學習佛教以外的知識,並讓他們制服異教邪說。因我的弟子眾多,現在順從你的願望,可以拋掉樂工書了。”
唐玄宗天寶年間,楚地人大辦宴會於滄浪水邊,地方官吏召見陸子,任他為伶人的老師。這時李齊物出任河南府太守,見到陸子,以為不平常,握著他的手,拍著他的背,親手把自己的詩集授予他,於是漢水、沔水地區的民俗也就不同了。後來陸子背著書來到火門山鄒先生的別墅,正值禮部郎中崔國輔出京到竟陵郡任司馬,與陸子交遊,共三年。贈送白驢、烏犎牛各一頭,文槐書套一枚。白驢、烏犎牛,是襄陽太守李憕贈送的;文槐書套,是已去世的盧黃門侍郎給的。這些物品都是自己所愛惜的。適合隱士騎坐和收藏,所以特地贈送他。
到唐肅宗至德初年,淮河一帶人為避戰亂渡過長江,陸子也渡過長江,與吳興釋皎然和尚結成為僧俗忘年之交。陸子從小愛好寫文章,其文多有諷諭之詞。見到別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這樣的事;見到別人做不好的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害羞。忠言逆耳,從不迴避,因此俗人大多嫉恨他。自從安祿山在中原作亂,他寫了《四悲詩》;劉展割據江、淮地區造反,他作了《天之未明賦》,都有感於當時社會現實而心情激動,痛哭流涕。陸子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八卷,《南北人物誌》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茶經》三卷,《占夢》上中下三卷,一起收藏在粗布袋內。唐肅宗上元二年,先生年方二十九歲。

創作背景


《陸文學自傳》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陸羽二十九歲。唐朝作為一個繁榮的封建帝國,已經開始轉向衰敗,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仍然頻繁地發生戰爭,致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會動蕩。因為戰亂,陸羽也被迫離開了湖北家鄉,來到浙江一帶,隱居在苕溪之畔。這樣,陸羽懷著一種深重的憂患意識,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經歷,表達了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同時也寄寓了對國事的關心。

作品鑒賞


《陸文學自傳》是唐代文學家陸羽為自己寫的一篇自傳。作為一篇傳記就要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陸文學自傳》在刻畫自己的形象時,就選擇了典型的事例,抓住了主要特點。為自己畫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畫像。
文章一開始,便抓住陸羽總的個性特點進行介紹。所謂“個性”,是相對於“共性”而言,也就是個體區別於全體的所獨自具有的一些特點。陸羽身上的一些特點也就是一般人身上所沒有的。首先,身世疾苦,不知自己從何處而來。貌丑口吃,性格偏激,放縱不羈又堅守信用。所交往的是一些高雅之士,所作所為也體現出一種高雅的情趣。由此可見,陸羽並非俗人,而是一個志趣高潔的隱士。
文章第二段寫隱居苕溪的生活。閉門苦讀,結交僧士,說明陸羽志向高潔,不同流俗。他的灑脫不羈的狂人性格:杖擊林木,手弄流水,號泣而歸。他的獨來獨往的隱士風範:扁舟往來山寺,獨行山中。陸羽獨行山野,誦佛吟詩,流連徘徊,號泣而歸,放浪形骸的表現近似魏晉名士的逍遙世外,而內心隱藏著巨大的痛苦憂悶。這一段的順序安排與一般傳記不同。《陸文學自傳》是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自傳”為題的傳記文,是作者二十九歲時應皎然之約為浙西詩會的詩友而寫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傳按時間順序介紹人物一生的事迹,而側重表現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點。
文章第三段則詳細地追述了自己少年求學、經歷坎坷的故事,這樣的經歷也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三歲而孤,寄養於寺院,因和積公的信奉不同而受懲罰,雖備受折磨而矢志不移,后不堪忍受而出走,淪為憐人。雖歷經磨難,但最終陸羽靠自立成才。最後交代陸羽所交之人和所著之文,說明陸羽最終成為一代名人,做出了一番成就。
綜上所述,陸羽通過《陸文學自傳》刻畫自己的形象非常生動,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行為怪異、志趣高潔、歷經磨難而自學成才、關心國事。《陸文學自傳》語言質樸生動,句式短促有力,使文章具有一種冷峻峭拔的風格,與人物的性格和諧相稱。

作者簡介


陸羽(733~804年),唐代茶葉專家。世稱“茶聖”,字鴻漸,自號桑翁,又號竟陵子,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寫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另著有《四悲詩》《天之未明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