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管炎

病症

慢徠性食管炎多發在食管中下段,以下段為主。文獻報道我國慢性食管炎主要是由於傳統生活習慣使食管炎黏膜長期接觸機械的溫熱的以及煙酒刺激和維生素缺乏而產生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另外內鏡發現食管返流是引起慢性食管炎的又一重要因素。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或內科

病因


● 慢性食管炎的發生常與感染、化學物質的刺激、物理損傷等因素有關,最主要原因是慢性反流性食管炎。
● 近年來有學者提出慢性食管炎發病亦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心理因素有關,如焦慮、抑鬱、強迫症的人群發病率顯著提高。

癥狀


● 臨床表現為胸骨后或劍突下灼熱感或燒灼樣疼痛,反胃、反酸,多在進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后出現或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肩胛區、胸骨兩側。併發食管黏膜水腫、管腔痙攣或疤痕狹窄時可見咽下困難。
● 也可伴有食管外刺激癥狀,如咳嗽、哮喘、咽喉炎等。
● 情緒激動、焦慮、緊張時上述癥狀加重。

檢查


● 確診慢性食管炎需進行食管吞鋇X線檢查、胃鏡、胸部CT等反覆檢查。
● 食管吞鋇X線檢查
● ● 該檢查敏感性僅為33%,因此認為該法敏感性較低,不宜作為常規診斷手段。
● ● 內鏡是診斷慢性食管炎的主要方法,有研究表明通過內鏡可明確慢性食管炎的發病情況並對藥物療效的評估提供客觀依據,並可以根據食管黏膜有無充血、潰瘍、增生、破損等情況分級、分類。
● 胸部CT
● ● 胸部CT檢查排除心、肺等胸腔臟器病變。

診斷


● 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在除外其他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診斷本病。

病史

● 多有胸內悶痛病史,且疼痛可因進食過熱、粗糙或乾燥食物而加重。

各種癥狀

● 臨床表現多樣、輕重不一,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表現:
● 反流癥狀:反酸、反食、反胃、噯氣等,多於餐后明顯或加重,平卧或軀體前傾時容易出現;
● 食管刺激癥狀:燒心、胸痛、吞咽困難等,燒心常於餐后出現,彎腰、卧位或腹壓增高時可加重;
● 食管外刺激癥狀:咳嗽、哮喘、咽喉炎等。
● 併發症表現:常見的併發症有食管狹窄、上消化道出血及Barrett食管

內鏡檢查

● 內鏡檢查可見食管黏膜充血,伴有不同程度水腫,黏膜淺表糜爛。

其他輔助檢查

● 實驗室及胸部CT等檢查未能發現器質性改變的證據。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與肋軟骨炎、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相鑒別。
● 醫生通過病史、內鏡、心電圖等檢查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治療


● 主要是給予藥物治療,減少胃內容物反流,降低反流物刺激性,改善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同時結合飲食調節,保持心情通暢,調整生活方式。

藥物治療

制酸劑:如氫氧化鋁、鋁碳酸鎂等。
● 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膠體枸櫞酸鉍鹽等。
● 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H2受體拮抗劑和PPI類。
● 促胃腸動力葯:莫沙必利等。

內鏡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癥狀不緩解,有嚴重併發症者可考慮內鏡下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危害


● 胸骨后或劍突下灼熱感或燒灼樣疼痛,反胃、反酸等癥狀,影響工作和生活。
● 本病持續性或反覆發作,可引起食管狹窄、上消化道出血、Barrett食管。

預后


● 通過有效的藥物治療和改變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


● 保持心情舒暢。
●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生活起居應有規律。
●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 注意飲食衛生,不暴飲暴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多吃新鮮水果及蔬菜,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煙熏等刺激食物。
● 戒煙酒。

參考文獻


● [1] 黃一先,張冬瓊,黎宗毅。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治進展[J].中國內科雜誌.2012(2).
● [2] 郭光業,楊露梅. 柴胡啟膈散治療慢性食管炎32例[J].河北中醫. 2000(2).
● [3] 余朝坤,杜姍姍. 慢性食管炎的X線表現及內窺鏡檢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