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碭忠魂

芒碭忠魂

《芒碭忠魂》是1995年10月27日由河南省跨世紀文化藝術中心、商丘電視台、河南電視台聯合攝製,在原永城縣芒山鎮開機,歷經60多天的拍攝,於1995年12月26日在商丘封鏡的8集電視連續劇。該劇選取了魯雨亭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0年4月1日犧牲的一段光輝歷程,而又以“七七”事變以後為表現重點。該劇採用紀實的風格,再現了一幅英勇悲壯的抗日畫卷。該劇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永城市抗日民族英雄魯雨亭“毀家紓難”組建抗日游擊隊,與日寇展開殊死搏鬥的壯舉。該劇由魯雨亭生前戰友、原國家軍委副主席張震題寫片名,被河南省領導稱為“文戲感人、武戲氣派、場面壯觀、戲很悲壯”,融思想性、政治性、藝術性為一體,是一部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片子。

1996年8月14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1周年前夕,該劇在商丘電視台首播,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並獲得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

劇情簡介


新四軍抗日游擊隊(芒碭忠魂)
新四軍抗日游擊隊(芒碭忠魂)
1931年九一八事變,魯雨亭將軍投身抗戰事業,魯雨亭成立抗日游擊隊,1938年5月13日,永城縣淪陷國民黨軍隊沿隴海線向西潰退,在永城共產黨人的大力支持下,魯雨亭幾經周折,終於在1938年11月創建了永城縣抗日游擊隊,自任隊長。游擊隊成立初期,活動經費十分困難,部隊衣食無著。魯雨亭不忍心加重貧苦群眾的負擔,他毀家紓難,變賣祖業田產。
魯雨亭紀念館
魯雨亭紀念館
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在敵後迅速崛起,引起了日軍恐慌,被視為心腹大患。1940年3月中旬,日軍糾集重兵對豫皖蘇邊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魯雨亭奉命率第一總隊在永城、蕭縣一帶配合兄弟部隊開展反“掃蕩”鬥爭。3月16日,魯雨亭指揮一總隊主力在永(城)碭(山)公路伏擊日軍汽車,斃敵聯隊長佐野以下60餘人。之後魯雨亭又兩次派部襲擊王白樓等地敵據點,重創日軍。31日,魯雨亭在閻井、蔣庄、丁樓一帶設伏,斃傷日軍70餘人,日酋北支派遣軍隴海部隊指揮官板本什平及北山大尉等均被魯雨亭部擊斃。日軍在永城遭到沉重打擊后,惱羞成怒,糾集碭山、黃口、蕭縣等地兵力數千人,分四路向永城芒碭山地區進犯,妄圖一舉消滅魯雨亭部。1940年4月1日清晨,日軍千餘人,分乘30多輛汽車,直犯一總隊總部所在地山城集。一總隊一團和三總隊一部在磨山、保安山一線與日軍激戰,斃敵100餘人。由於敵人火力明顯優於我軍,主力部隊奉命撤退,轉移外線作戰。魯雨亭率總隊部特務連及二團一部從夫子崖向南突圍。總隊部剛剛轉移到李黑樓東南側,即遭到大批日軍堵截,經過激烈戰鬥,魯雨亭壯烈殉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魯雨亭溫海波抗日民族英雄,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
魯紫銘趙宏基魯雨亭父親、開明人士
彭雪楓於同雲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
張震鮑海明新四軍第6支隊參謀長兼豫皖蘇邊區保安司令部司令員
王卓民王勁松----
陳覺然劉保忠----
劉子仁沙太盛永城縣保安大隊大隊長,后先後投靠國民黨與日偽
葛鐵鎚張偉----
張春芳魏華----
張夢標宋亞----
張老漢祝沿之----
郭大娘李景古----
蔣介石趙恆多中華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
趙鐵卿王正平----
橫山賈鶴鳴日軍佐野聯隊少佐
桑木陳敏----
佐野王寬----

職員表

製作人申志成
監製申志成、葛紀謙
導演黃夫翔
副導演(助理)董小慧、李樽干、郭曉冬
編劇趙振恆、馮文綱
攝影廖凡
配樂盧怡
剪輯黃夫翔
藝術指導閆濟民、孫廣舉、魯禹道等
美術設計勞冠能、王正勛
服裝設計吳斌、田曉玲、潘偉、李會文
燈光李寧、葉晨民、郭京發
錄音楊月東、文子
劇務朱安傑、王振林、葉山林等
場記騰福順
發行河南跨世紀文化藝術中心
該劇編劇趙振恆、馮文綱,八一電影製片廠黃夫翔、董小慧任導演,曾在《盧溝橋事變》、《鐵血共和》等劇中有上乘表現的北京電影學院的海波扮演魯雨亭,鮑海明於同雲王勁松、楊金龍、趙恆等多名中青年演員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

獲獎情況


芒碭忠魂
芒碭忠魂
該劇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永城市抗日民族英雄魯雨亭“毀家紓難”組建抗日游擊隊,與日寇展開殊死搏鬥的壯舉。該劇由魯雨亭生前戰友、原國家軍委副主席張震題寫片名,被河南省領導稱為“文戲感人、武戲氣派、場面壯觀、戲很悲壯”,融思想性、政治性、藝術性為一體,是一部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片子。1996年8月14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1周年前夕,該劇在商丘電視台首播,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並獲得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

評價


魯雨亭
魯雨亭
魯雨亭為了黨的事業和民族利益,奮鬥不息,戰鬥不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不僅是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陳毅同志曾這樣評價他:“魯雨亭同志,隸籍皖北(今豫東),原為西北軍宿將,歷任軍師旅長(部)要職。大革命后,見國事日非,退職家居,息影林泉者數年。抗戰後投袂再起,領袖地方,保鄉自衛,旋加入本軍,直至最後殉國。”
彭雪楓同志1940年4月14日在對他的悼詞中說:“他是一個只知有黨不知有己,只知有國不知有家的真正的出色的民族的布爾什維克的英雄!”
張震同志在《懷念魯雨亭同志》一文中寫道:“雨亭同志死的光榮,死的偉大。他的英名和光輝形象,像保安山一樣,必將永遠屹立在豫東平原上,活在豫皖蘇邊區人民心中。”

幕後花絮


芒碭忠魂
芒碭忠魂
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 該劇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市抗日民族英雄魯雨亭“毀家紓難”組建抗日游擊隊,與日寇展開殊死搏鬥的壯舉。商丘電視台第一次、截至目前也是惟一的一次參加電視連續劇的拍攝,共抽出17名工作人員,分別擔任製片主任、劇務主任、技術顧問、燈光、服裝、美工、劇務等工作。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今天,也是該劇開拍10周年前夕,本報記者作為一名曾經參與採訪過該劇的原《商丘廣播電視報》記者,走訪了該劇導演助理、場記、後期製作、現商丘電視台經濟欄目中心主任韓靖,該劇服裝、現商丘電視台娛樂時光製片人潘偉以及原《商丘廣播電視報》記者、現晚報記者秋影、郭躍旗,《商丘日報》記者吳濤等,與他們一起回想當年拍攝《芒碭忠魂》的點點滴滴。
芒碭山來了攝製組 《芒碭忠魂》是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的重點項目,劇中主人公魯雨亭他曾任原永城縣縣長、GCD新四軍第一總隊總隊長,1940年在與日寇的殊死激戰中壯烈犧牲。以“七七”事變以後為表現重點。該劇採用紀實的風格,再現了一幅英勇悲壯的抗日畫卷。
說起當年採訪魯雨亭的扮演者海波,吳濤記憶猶新:《芒碭忠魂》作為“五個一”工程重點項目,領導和觀眾的期望值都很高,而該劇的歷史人物又不為大家所熟知,魯雨亭出身富門,卻沒有闊少的驕橫,他是國民黨政府的縣長,又是一位抗日義士和新四軍的將領,要演好這樣一位有著多種定位和複雜經歷的人物,很不容易。魯雨亭的扮演者海波無論是在駐地還是在拍攝現場,他常常一個人靜靜地翻看劇本和資料,記心得筆記,力求挖掘出更多閃光的東西。
郭躍旗說,拍第一場戲時,一隊日本鬼子圍住了村莊,一陣燒殺搶掠之後,把老百姓們趕到了打麥場上。扮演老百姓的演員是幾十位當地的農民,經過導演的一番說戲,很快進入狀態。目睹了日本鬼子用刺刀挑死女游擊隊員春芳的父親,他們的眼睛里噴射出仇恨的目光,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她們忘記了這是在演戲,哭喊著朝前推擁,要闖過阻擋在她們面前的日本兵和那一把把閃著寒光的刺刀……
用英雄的精神拍戲 攝製組裡,管理服裝可以說是又臟又累的活,加上拍的是戰爭戲,僅有名有姓的演員就有60多個。眾多的演員,對管理服裝的人是一種考驗。開拍前,潘偉和服裝師吳斌就在一所學校的兩間教室里開始整理借來的服裝,新四軍的、國民黨軍的和日軍的,老太太的、小媳婦的,一一分類,沒扣子的釘扣子,沒領章的別領章,衣服新的要弄舊、上補丁,一干就是幾天幾夜。說起當年的事,潘偉還是那一個字:累。勞冠能是廣西電影製片廠的美工,和商丘電視台曹輝同是該劇的美工,勞冠能號稱“老萬能”。但說起當年做裝甲車的事,韓靖、潘偉還是忍俊不禁:由於拍攝資金不足,裝甲車是用一輛卡車改裝的,四周貼上五合板,再由美工用顏料和噴霧劑一噴,就成了像模像樣的裝甲車了。但這輛車是個“紙老虎”,不能開快,一開快就散架,上面還不能趴人,只好用一個耙子在前面支撐著,“鬼子”才能趴在上面架機槍。韓靖、潘偉說,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攝製組到處可以看到商丘電視台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韓靖、潘偉等人還無償客串了一回演員。由於連天加夜干,製片主任、原商丘電視台台長就累倒在拍攝現場,到劇組後學會在行車途中睡覺的技術顧問高蘭友、含著淚在電話中對女兒撒謊“快回去了”的攝像郭淮利、父母雙雙病重住院卻不能抽身回去的劇務趙永健…… 前期拍攝追求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景的真實、貼切,後期製作則是突出一個“精”字。兩個多月的後期製作,基本上是由韓靖獨自在長春電影製片廠完成的,一盤素材帶是35分鐘,70多盤素材帶加在一起就是40多個小時,從40多個小時的素材帶中精編出只有8集6個小時的播出帶,韓靖需要對照場記 每一個鏡頭,然後再一點一點地編輯在一起。說起那時候,韓靖說:只想著盡最大努力把活干好,其他困難都不算什麼。
芒碭忠魂
芒碭忠魂
用英雄的精神演戲 為了拍好該劇,省領導、市領導和原永城縣、商丘縣的領導都曾多次給予關注和支持,並多次慰問劇組。當地群眾也積極參與其中,用英雄的精神演戲。永城師範學校不僅出動學生2000餘人次,還要補貼學生的餐費。該校楊校長當年曾這樣告訴記者:魯雨亭是永城人民的驕傲。他為了抗日拋家舍業、變賣家產,和戰士們同甘共苦,食粗茶淡飯,穿破爛衣服。如今,為了拍攝魯雨亭的事迹,我們怎麼能在金錢上開口呢?潘偉說,在拍攝過程中,學生們往刺骨的冷水中跳、拼刺刀時把自己的皮肉擦傷、背著37公斤重的六零炮來回跑、條件困難時整天喝不上一口水,對此,他們都毫無怨言,從不叫苦。秋影說,在跟隨攝製組採訪的日子裡,自己強烈地感受到:他們拍的是英雄戲,也是在用英雄的精神拍戲,他們不會辜負上級部門和主辦單位的重託,一定會把這部戲拍好,以告慰忠魂,啟迪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