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屯村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北鎮后屯村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北鎮后屯村,南緊靠前屯村,北與玉皇廟村接壤,西與杏果庄相望,東與鎮工業園區為鄰。現有總人數1500餘口,土地3000餘畝。后屯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經濟發達,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

建制沿革


相傳距今約六百多年(明朝,有說元朝),金姓從洛陽棋盤街遷來立村,名金家屯。后馬、陳、慈、車等姓遷入發展,對村名提出異議,遂改名后屯,與前屯對應。道光《膠州志》標“舊石屯”含義不明。

行政區劃


南緊靠前屯村,北與玉皇廟村接壤,西與杏果庄相望,東與鎮工業園區為鄰。

地理環境


后屯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向東至工業園區十二路縱貫其間,向南柏庸路直達膠州火車站,村后膠州市北外環路橫貫東西,東去四公里,直達濟青高速公路馬店入口,西去十五公里可到高密火車站。順十二路北行二公里,濟青高速鐵路就在眼前。如若沿村前四十二路東行三公里,又可直達同三高速國道。

自然資源


后屯村[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北鎮后屯村]
后屯村[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北鎮后屯村]
白水杏,又名趙莊白水杏,薔薇科(Rosaceae)喬木,現多生長於山西省繁峙縣趙莊村。鮮果可生食,也可製成果醬、罐頭、杏乾等。樹大,樹冠開展,葉闊心形,深綠色,直立著生於小枝上。花盛開時白色,自花授粉。短枝每節上生一個或兩個果實,果圓形或長圓形,稍扁,形狀似桃,但少毛或無毛。杏個大形圓,淡黃透白,略綴紅色,皮薄肉厚,質細汁多,含纖維少,味甜醇香,並含有果酸、果糖、蛋白質、鈣、磷、鎂、鐵、抗壞血酸等。

人口民族


現有總人數1500餘口,土地3000餘畝。該村有金、馬、陳、慈、車等姓。

政治體制:


后屯村[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北鎮后屯村]
后屯村[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北鎮后屯村]
該村注重加強黨的建設,經常召開黨支部會議、村民大會,村支部、村委會積極帶領廣大村民發展經濟,初步實現了強村富民。

經濟概況:


在舊中國,村民們過著極端窮困的苦日子。全村有六十多根“要飯棍”,過著流浪乞討的生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群眾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庄大道,生活迅速改善。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實行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英明決策,經濟迅速發展,國力空前提高,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徹底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
后屯村因地制宜,大力倡導科學種田,大力推廣良種和先進的耕作技術,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如美國紅提葡萄、日本水晶梨、上海水蜜桃的種植,冬暖式大棚蔬菜的種植等。在大搞農業科技的同時,村兩委還積極引導村民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全村共開辦磨房、油房、維修部、百貨部、飲食服務部、肉食部、水產經銷部、醫療衛生服務部等四十餘家。

社會事業


村裡的經濟迅速發展,群眾的收入迅速增加,很快富裕起來,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家家告別了低矮陰暗的小草屋,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大瓦房,拉上了電燈、電話,喝上了自來水,買上了彩電、摩托車,有的農戶還買上了小汽車。家家實現了電器化,農業實現了機械化,90%以上的農戶有存款。
在大搞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村兩委還大力加強了精神文明建設。首先從改變村容村貌著手,在村中心建起花園一個,硬化綠化村中主要街道四條,長達六百餘米。

歷史文化


建起了村民學校和村民文體活動中心各一所,設有門球場、乒乓球台、圖書、象棋、撲克、麻將、各種樂器等文體活動器材。各種活動實現了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村民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空前提高。被膠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百花村”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