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屯村

貴州省松桃縣大坪場鎮后屯村

后屯村位於大坪場鎮西部,距鎮政府7公里。東與鎮江村接壤,南和干串村毗鄰,西同妙隘鄉岩門村相連,北抵妙隘寨石村。區域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8畝,人口1235人。后屯村有四

個自然寨的後山上用石頭修有三個防禦屯堡,每個屯可容數百人,以防敵人入侵。后屯村由此取名。轄:背後河、花菜溝、黑巷子、堰塘坎、大凼、三家村、桶子屋、胡家院子、周家院子、

龍家灣等自然寨。特色產業:人工造紙。

概述


后屯村位於大坪場鎮西部,距鎮政府7公里。東與鎮江村接壤,南和干串村毗鄰,西同妙隘鄉岩門村相連,北抵妙隘寨石村。區域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8畝,人口1235人。后屯村有四
個自然寨的後山上用石頭修有三個防禦屯堡,每個屯可容數百人,以防敵人入侵。后屯村由此取名。轄:背後河、花菜溝、黑巷子、堰塘坎、大凼、三家村、桶子屋、胡家院子、周家院子、
龍家灣等自然寨。特色產業:人工造紙。

民俗文化


風俗習慣

傳統節日
苗族“四月八”,四月八是苗族的傳統喜慶節日。陰曆四月初八是苗族的祭祖節、英雄節、聯歡節。每逢這一天,人們自動聚集到預定的地點跳鼓舞,對山歌、舞花帶、上刀梯、鑽火圈,場面宏大而壯觀,人們盡情歌舞,通宵達旦。
五月端午節,端午節有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最具名氣的是龍舟賽,近幾年已經發展成湘鄂黔渝桂等地區龍舟大賽。賽期為兩天左右(農曆五月初四、初五)。
苗族“六月六”,陰曆六月初六是苗族傳統歌節。這一天四面八方的苗族青年男女都盛裝艷服齊集歌場,或吹嗩吶、或打花鼓,更多的是以歌交心、以歌傳情、以歌代言、以歌結良緣,因此六月六歌會又是苗族男女的定情會。
八月中秋節,合家團聚吃月餅——銀色月光遍撒小城,合家團聚共敘天倫。
重陽節,“秋高氣爽去登高,此時紫薑上市,吃鴨子最香”。重陽節是苗族的團圓節日,在外謀生的苗家人都會在陰曆初九回到自己家裡與家人團聚,吃糍粑或桐葉粑、吃團圓飯等方式來慶賀全家團圓,有些家人還好殺豬慶祝。
趕秋節,苗家趕秋節是在農曆立秋那天或后一兩天舉行,慶祝五穀豐登的年成。同時這也是苗家青年男女展示自己的一個節日,秋場上按民族習慣擺放著對歌台、跳鼓台、八人秋等,眾人盡情歡娛。
農曆春節,地方特色明顯。過年舞獅、燒龍燈、放鞭炮。過年午夜一過,家家戶戶鞭炮轟鳴,有一個小時之久。年初一,各鄉鎮的獅子、龍燈,皆要來縣城拜年、獻藝,各鄉鎮統一,一決高下。

特產小吃

臘肉,以本地土豬入料:紅薯(藤),土豆(苗),蘿蔔,紅薯,白(菜),這是豬的主食,養殖在農家院里原料基地的豬都是吃青草跟雜糧長大的,不喂飼料,純生態優種土 豬,衛生健康。生態豬的味道和口感絕對不是飼料豬能比擬的,以除夕出欄品豬入料。
以秋松木熏制:松木木質堅硬 水分少,燃燒時煙不迷人。松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金桂(桂花極品)腌制:桂花性溫味辛,經過處理再配以其他材料腌制臘肉,待桂香入味后,其味清新醇厚,別有風味,配以古丈毛尖茶殼、桔皮腌制調味,提升口感層次的平衡。
懸於房梁或灶前自然乾燥后成為行走茶馬古道的馬幫和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非常拿得出手的當家菜。

景觀景點


手工造紙

后屯村[貴州省松桃縣大坪場鎮后屯村]
后屯村[貴州省松桃縣大坪場鎮后屯村]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從而結束了用甲骨、竹簡、絹帛書寫的歷 史,到北宋開始採用竹纖維造紙,這一手工造紙術便傳到了寧化。明、清時期,這裡的百姓,仍然保持著古老的造紙技藝

手工炸油坊

后屯村[貴州省松桃縣大坪場鎮后屯村]
后屯村[貴州省松桃縣大坪場鎮后屯村]
是一種很難見到的古老榨油坊,其古老的榨油方法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這裡人依然沿用原始 的工具,利用山溪的水流為動力衝動碾盤,碾碎烘烤山茶籽,再通過蒸、包等程序做成枯餅,然後將排列整齊的枯餅放進木榨內,榨油坊的師傅齊心協力甩開膀子,用木栓一下一下地把枯餅擠壓緊,晶瑩剔透的茶油就一滴滴地被榨出來。

水碾===風霜雪雨

后屯村[貴州省松桃縣大坪場鎮后屯村]
后屯村[貴州省松桃縣大坪場鎮后屯村]
磨坊的建造使用,追溯到清朝早期。康熙二年(1664年)
勤勞勇敢的三家寨人,為了繁衍生息開始在這片土地上開墾荒地、造良田,並利用於這裡的水源優勢在寨落門口的小河上堰塘坎修堰築渠,一邊引水灌溉良田使用、一邊用於開設水碾。
在過去,水碾作坊與家庭式的碓舂、磨推相比,其生產工效要高出5至10倍以上,大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同時也為開設戶創造了財富,所以一直原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

千年友誼樹


后屯村[貴州省松桃縣大坪場鎮后屯村]
后屯村[貴州省松桃縣大坪場鎮后屯村]
兩顆蒼勁高大的姊妹樹,這種姊妹樹在當地非常罕見,被列為國家二級,一對為青岡樹與香木樹 合在一起,聳立於寨前,高10多米,樹榦直徑1米多,周長3米多,樹冠猶如一把撐天的巨傘,俗稱:“鎮寨之寶”
這兩棵樹是陳、倪、符三姓的先輩們遷徙到此共同栽下的“友誼樹”,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它象徵三家村世世代代和睦相處,永遠像弟兄姊妹一樣相敬相愛、團結向上、繁榮昌盛。同時也是在外的遊子對家鄉的思念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