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古戰場

官渡古戰場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徠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建安五年(200),當時袁紹率兵10萬南下,曹操率兵2萬在官渡相拒。當年春,曹操乘袁紹傲慢輕敵,內部失和之際,兩次偷襲袁紹後方,焚其糧食輜重,斷其糧道,致使袁紹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曹則全線出擊,殲滅袁軍主力,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那次打仗的戰場也成為了著名的官渡古戰場。

介紹


地理位置

景觀圖片
景觀圖片
官渡古戰場位於鄭州中牟縣城東北2.5公里官渡橋村一帶,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村內原有關帝廟,存清乾隆年間石碑,碑文雲“官渡乃關帝拒袁斬將處”。據《中牟縣誌》載,這裡舊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東漢曹操與袁紹相拒之處。附近有“水潰村”。距官渡20公里霍庄有“袁紹崗”,傳說是袁紹屯兵處。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官渡之戰資料圖片
官渡之戰資料圖片

官渡旅遊區


重徠要的人文景觀
官渡古戰場
官渡古戰場
中牟縣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連商都鄭州,東接宋都開封,旅遊資源和地表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十分便利。中牟縣位於中原腹地,1700多年前,這裡曾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曹袁“官渡之戰”。在新規劃的官渡古戰場旅遊區內,除官渡橋、曹公壘、漢井、拒袁斬將碑等遺址遺跡外,還有一處佔地50畝的古戰場藝術宮,是“三國旅遊線”上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
曹袁"官渡之戰"
一千七百多年前,這裡曾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曹袁"官渡之戰"。尚存有官渡橋、曹公壘、漢井、曹操拴馬槐、草料場、拒袁斬將碑、關帝廟等遺址遺跡。官渡古戰場旅遊區位於中牟縣城東北三公里處,鄭汴公路北側。
官渡古戰場旅遊區藝術宮採用古軍帳形式,共設大、中、小10個軍帳。宮內藝術製作以立體造型為主,配以雕塑、壁畫,並採用電腦搖控,聲、光、電、機械等現代科技手段表現形象,通過38個故事場景,再現"官渡之戰"的故事全貌,突出"奇、特、險、新"。宮兩側設跑馬場、射箭場,宮前建城樓式轅門,門兩側為古軍營串燈與十八般兵器造型。南大門以刀、矛、戟、鉞、盾等兵器造型構成。
渡古戰場旅遊區開業后,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和旅遊界、軍事界、商業界等各界的密切關注,中外遊客紛紛慕名而來,絡繹不絕。該旅遊區是三國旅遊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娛樂性、趣味性、知識性、參與性為一體的人文景觀。
以弱勝強史冊傳,官渡之戰今再現雖聞曹袁鏖戰事,不臨遺址終為憾官渡古戰場位於縣北3公裡外,公元200年在此發生了著名的“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統一北方,雄定中原。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濃墨重彩地描述了這場戰爭的始末,成功地塑造了曹操這一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形象,此戰役不僅具有很高的軍事研究價值,而且也有一定的文學藝術價值,當今也有人說它是一部人才學,為企業家所關汪。古戰場尚存漢井、拴馬槐、曹公台、關帝廟、拒袁斬將碑等遺址遺跡,均可供遊人憑弔,慨發古之幽思。模擬藝術宮則採用古軍帳形式,以立體造型為主,配以雕塑、壁畫,採用電腦遙控,綜合利用聲、光、電、機械等現代科技手段,通過38個故事場景再現“官渡之戰”全貌,突出“奇、特、險、新”等特點,置身其中,彷彿歷史車輪逆轉,將你帶到古戰爭歲月,立時號角陣陣、戰旗列列、刀光劍影、萬馬奔騰、沙場爭戰、悲壯慘烈……正所謂“以弱勝強史冊傳,官渡之戰今再現。雖聞曹袁屢戰事,不臨遺址終為憾”。古戰場於93年5月1日剪綵開業,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中外遊客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

交通提示

可以乘坐鄭州---開封的班車到古戰場景區路口下(有巨大的牌樓式景區門),步行10分鐘就到。

相臨景點

白沙湖、新鄭鞏義、石窟寺黃河遊覽區、少室闕、太室闕、鄭州商城遺址、北宋皇陵、漢霸二王城、啟母闕、環翠峪風景區、官渡古戰場、神仙洞、鄭韓古城、劉禹錫墓、原武溫穆王壁畫墓、鄭州市森林公園、鄭州城隍廟、古滎冶鐵遺址、黃治三彩窯址、後周皇陵、新鄭博物館、歐陽修陵園、登封虎牢關、蒿山、“二七”紀念塔、杜甫故里 、打虎亭、漢墓、飛龍頂大河村、遺址浮戲山、雪花洞風景區、河南博物院、花園口、黃帝宮、黃帝故里、黃河博物館、黃河大觀位、吉鴻昌墓、紀公廟、康百萬莊園、裴李崗遺址、三皇山、商城遺址、宋陵嵩山、國家森林公園。

今日官渡


中牟縣位於河南省中部,隸屬省會鄭州市,東接古都開封,西鄰省會鄭州,土地總面積1416.6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轄11鎮6鄉,431個行政村。
中牟縣屬典型的中緯度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年平均日照2366小時,日時數多,總輻射量大,年平均氣溫14.2℃。全年農耕期為309天,作物活躍生長期為217天,無霜期為240天,有利於多種植物生長和農作物複種。中牟縣水資源比較豐富,年平均可利用總量5.5億立方米,全縣年均降水量616毫米。縣境內大小河流40餘條,年均引黃水量3.01億立方米。縣域水資源利用保護情況良好,水質優良。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19.55%。中牟灘塗資源豐富,且為典型的黃河自然濕地,生物多樣性特徵突出,生態功能和環境氣候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