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娟
邱麗娟
邱麗娟,女,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9年於東北農業大學獲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分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工作。1993年5月-94年6月,先後在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和Iowa State University從事大豆和玉米的分子遺傳研究。現任世界大豆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作物學會理事兼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豆專業委員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傑出人才,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自“九五”以來,主持和完成國家攻關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留學回國人員科技活動項目,鑒863,973等課題;研究內容包括大豆新型分子標記開發和利用、重要性狀的新基因發掘與功能定、大豆品種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分析及核心種質構建、大豆育種新方法研究和種質創新等。新克隆並在GenBank註冊玉米及近緣野生種a1基因序列32個;“大豆耐鹽基因分子標記及獲得方法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在品種資源研究和種質創新方面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5項;參編著作3部,發表論文60餘篇,培養博士2名,碩士13名。
勤奮好學,立志農業
邱麗娟,1963年5月出生於黑龍江省鶴崗市。她是一個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好少年,小學和中學時代連年三好。1980年在城市長大的她考取了東北農學院,可她對農學專業研究什麼全然不知,但絲毫沒有後悔。入學后在農業百花園中的“土腥味”的熏陶和老師們奉獻農業精神的影響下,很快就對農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慢慢地就熟悉了農學專業,而且懂得了農村的落後面貌等待著年輕一代用現代科技去改變,於是她暗暗地下了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農業。從此她與黑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她堅信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才智發展得就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她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如饑似渴地吸允著農業科學的“乳汁”,一口氣在東北農學院苦讀9年,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89年擇優分到我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從事大豆資源研究工作。
來所后,在著名大豆資源專家常汝鎮研究員的指導下,她很快就進入角色挑起了重擔。先後參加了“七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糧食作物種質資源繁種和農藝性狀鑒定”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東北大豆種質拓寬與改良”及黃淮地區早熟夏大豆育種理論研究等重要科研課題。她謙虛謹慎,虛心向老專家學習,勤奮工作,刻苦鑽研,富有頑強的拼搏精神。聽說在她的日程表中,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田間、實驗室、辦公室和宿舍就是她的“四點”行程軌跡。經過三年努力,她的敬業精神、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在同齡人中顯露頭角,讓同行專家刮目相看,1992年破格晉陞為副研究員。
邱麗娟
敢於拼搏,勇於創新
邱麗娟工作起來常常忘記了辛苦和疲倦,總感覺有做不完的事情。她先後主持並完成了國家“八五”、“九五”攻關課題、國家“863”、“973”、“948”、國家引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際合作等15項國家級專題和子專題。“九五”期間她組織十餘個科研單位從新編目的大豆品種資源中選出具有單個優良性狀的種質200餘份;完成了9份農作物種質優異性狀的遺傳分析;創造出了30份改良創新種質,其中有6份在國家優異種質後補助評審中被評為一級,11份被評為二級,5份被評為三級。這些新種質在我國大豆育種和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在國外孜孜以求學到的分子標記先進技術終於派上大用場。她利用BSA法鑒定大豆耐鹽基因PCR標記和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MV)東北3號株系的RAPD標記。其中大豆耐鹽基因PCR標記獲得方法和應用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抗SMV基因標記已轉化為SCAR標記,並用重組近交系群體定位於F連鎖群,與已定位的Rsv1位點有差異。利用篩選出的兩個重要基因分子標記和抗大豆孢囊線蟲病基因SSR標記,對大豆品種資源進行抗花葉病毒病、耐鹽和抗大豆孢囊線蟲病的分子標記輔助鑒定,篩選出了一批具有遺傳多樣性的抗性種質,為抗性育種的雜交親本選擇奠定了物質基礎。利用蛋白質和SSR標記進行前景和背景選擇,不僅縮短了育種周期,還培育了大豆脂氧酶缺失近等基因系,為優質大豆生產創造了條件。
“不需揚鞭自奮蹄”。面向未來,她深感任重而道遠。為了使自己研究的領域儘快趕上國際前沿,她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國家“十五”、“863”“大豆優質多抗基因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及聚合育種技術”、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課題“973”“大豆核心種質構建”,國家科技攻關課題“豆類新種質的創造”,和國家基礎工作“大豆基因型鑒定”等重大項目研究。
“梅花香自苦寒來”。邱麗娟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獻給了大豆品種資源事業,她用滴滴艱辛的汗水播撒和澆灌的科技“種子”結出了累累碩果。十多年來,經過她及其同事們的共同努力,在大豆資源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得成績,其中“八大糧食作物抗病蟲鑒定”1993年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大豆耐鹽性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大豆三類優異品質新品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大豆品種資源的分子標記鑒定”獲農業部科技鑒定成果;栽培大豆質核互作型不育系研究與應用1999年通過安徽省鑒定;克隆了32個玉米和玉米近緣種A1基因,其序列於1996年在國際GEGEBANK註冊;大豆耐鹽分子標記及獲得方法和應用1998年獲國家專利(第1名);在《中國農業科學》、《作物學報》、《大豆科學》等刊物上發表科技論文60餘篇,參與編著科技著作4部。已培養博士2名,碩士5名;在站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17名。(2003年以前的了)
時間 | 獎項 | 結果 |
2018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