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英租界

九江英租界

1861年3月,英國欽差大臣右參贊巴夏禮根據《中英天津條約》第一條之規定,與清政府江西布政使張集馨訂立《九江租地約》,劃定張官巷以西(港務局辦公樓)。龍開河以東濱江地帶為英國租界,面積約150畝。確定租地範圍后,1862年,英國人強行拆除居民的房屋,填塞貫通長江與甘棠湖的湓浦港,做起一幢幢西式樓房,正式設立租界,建有英國領事館、日本領事館、英國巡捕房、法庭、工部房、法國天主堂及天主堂醫院等。

九江英租界


是近代中國7個在華英租界之一(另外6個是上海英租界(不久併入上海公共租界)、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鎮江英租界、廣州英租界和廈門英租界),也是九江唯一的租界。

開闢


由於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而在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第十款中,規定“准將自漢口溯流至海各地,選擇不逾三口,准為英船出進貨物通商之區”。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1861年初,英國參贊巴夏禮乘坐軍艦前往根據條約新開闢的長江口岸勘察形勢,選定將要開闢的租界界址。在鎮江和漢口兩地租界界址劃定之後,3月22日,巴夏禮從漢口返回九江。他一度計劃改到控扼鄱陽湖口的湖口開闢商埠,但是經過江西省官員的一再勸說,最終確定在九江開闢商埠。3月25日,江西布政使張集馨與英國參贊巴夏禮訂立開闢九江英租界的約章《九江租地約》。租界的位置位於九江府城以西,長江與甘棠湖之間的狹窄地段,西面到龍開河,東西向長150丈(即沿長江岸線長度),南北向進深為60丈。面積150畝。租界南部包括湓浦港的一部分。湓浦港原是長江的江汊,早已淤塞成池塘。

擴張


1891年,英租界工部局越界填築了湓浦港的界外部分,闢為公園和球場。

經濟


九江開埠和開闢英租界不久,作為江西省唯一的通商口岸,九江很快取代了江西省傳統的商業中心吳城鎮(位於贛江注入鄱陽湖之處)和樟樹鎮(位於贛江中游),成為江西省新的貿易中心。江西的進出口貨物不再經由傳統的商路南下廣東,而是北上經由九江。

事件


在九江英租界存在期間,曾經發生過數起中外衝突事件。一次是租界開闢之初,1862年3月27日,英國人在重新勘測租界界址時,與當地居民發生衝突。1909年4月26日,英國巡捕打死中國商販余發程,引發九江持續數月之久的抵制英貨運動。1919年,發生了中國群眾抗議英租界當局對過境行李、貨物抽稅的活動。1925年6月13日,九江的中國群眾在全國性的五卅運動中,發動對英租界的衝擊行動。最後一次則是1927年1月6日大規模的衝擊行動,這次行動最終導致了九江英租界的結束。

收回


1927年1月6日,九江英租界被大批中國民眾衝擊。2月20日,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與英方代表歐瑪利簽訂《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協定》。3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正式收回九江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