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達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專家
朱世達,男,1940年12月24日生,安徽涇縣人,譯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社會文化室主任。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曾任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英文編輯室記者、編輯、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國際新聞報道專業副教授。1987年,獲富布萊特獎學金作為訪問學者赴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做研究。90年代初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1999年重返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研究美國市民社會。
專著
《當代美國文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主編
《當代美國文化與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美國市民社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主要論文
《藝術•歷史•社會——論<美國>三部曲的藝術特色》,美國研究,1988年第1期
《從<曼哈頓中轉站>到<美國>三部曲》美國研究,1993年第1期
《中美文化衝擊-回應片論》美國研究,1993年第2期
《福克納與莫言》美國研究,1993年第4期
《反英雄與亞文化——美國戰後避世時代作家與王朔比較研究》美國研究,1994年第1期
《美國社會中的文化分裂》美國研究,1999年第3期
《9•11事件后美國的文化悖論》美國研究,2004年第2期
《9•11后美國社會與文化》《美國市民社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對奧巴馬現象的政治文化思考》美國研究,2008年第4期
《影響美國軟實力的因素分析》美國研究,2011年第2期
曾主持“美國市民社會研究”課題。
主要譯作
詹姆斯•喬伊斯(愛爾蘭)《青年藝術家畫像》(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多斯•帕索斯(美)《北緯四十二度》《一九一九》(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
納博科夫(美)《絕望》(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西爾維婭•帕拉斯(美)《鐘罩》(灕江出版社,1991)
朱世達在80年代,從事美國文學的翻譯和研究。曾翻譯了多斯•帕索斯的《北緯四十二度》和《一九一九》。在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也主要研究多斯•帕索斯,獲比較文學系前主任哈里•萊文教授不少教益,終寫成論文《藝術•歷史•社會——論<美國>三部曲的藝術特色》。90年代,撰寫《從<曼哈頓中轉站>到<美國>三部曲》《福克納與莫言》和《反英雄與亞文化——美國戰後避世時代作家與王朔比較研究》,其中《福克納與莫言》英文稿發表在陶潔教授主編的《福克納的魅力》(英文版)(1998),並被翻譯成日文,發表在日本福克納學會1999年4月年刊上。自90年代初,從對美國文學的研究興趣擴大到對美國社會文化思潮的研究,在一個更宏大的高度來審視美國的社會和文化。研究了在美國國內存在的文化矛盾,這種文化矛盾是美國價值危機的直接結果,而價值危機本身又加劇了文化矛盾。這些文化矛盾具有強烈的宗教的色彩,同時反映了美國文化的多元結構的現實。在21世紀初,在9•11事件之後,撰寫《9•11事件后美國的文化悖論》,此文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揭示了美國在“9•11”之後作為“新帝國”在一系列問題上所面臨的文化矛盾:其帝國地位與其基本的民主價值觀之間的矛盾;美國重新審視其社會的開放性,而實行一個較為強硬的移民政策,這對美國社會的根本特點——移民性——構成威脅;總統權力擴大,行政與國會之間的權力制衡受到了挑戰;在理念上,美國政府可以反恐的名義而限制公民自由,可以說限制了美國價值中的核心部分;國際恐怖主義所宣稱的宗教性,以及美國文化內部的宗教衝動,使美國處於十分尷尬的文化困境。論文指出,美國所面臨的種種文化悖論從表面上看源於其反恐所採取的戰略,即美國不是依靠現行的國際機制採取政治的手段,而是採取先發制人的單邊主義的軍事手段來對付國際恐怖主義,但其深層原因則是韋伯所謂的“攫取型道德”、天賦使命感,以及普世主義的美國主義。
2008年在《對奧巴馬現象的政治文化思考》一文中,從“歷史的政治”角度出發,探討在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競選人貝拉克•奧巴馬贏得總統大選,對於美國政治與社會文化所具有的里程碑意義。奧巴馬勝選既是共和黨執政8年導致的政治與經濟困境所致,也得益於他的多民族多文化出身背景。論文分析了奧巴馬的成功,加快了美國老一代黑人領袖向新一代黑人領袖的代際過渡,還表明在美國社會的種族關係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論文最終結論,以黑白種族劃分的美國政治格局並未徹底改變,這預示著奧巴馬成為美國總統之後,將不得不致力於一種種族和階級平衡的社會政策。
2001年發表《影響美國軟實力的因素分析》,認為美國的政策是影響美國軟實力強弱的主要因素;追求國家利益是美國塑造和運用軟實力的動因;美國在展現其文化價值觀時,如果時機和地點選擇不當,或與當地文化相違背,反而會影響美國軟實力的發揮,甚至釀成文化衝突和反美主義。論文分析了在美國軟實力的構成中,其政治影響力與文化價值影響力存在著分裂的現象,這是影響美國發揮其軟實力的因素之一。
在2001年版專著《當代美國文化》的基礎上,2011年出版了修訂本。這本書從討論美國的文化淵源和美國社會與理智背景著手,研究了當代美國文學、美術、音樂、新聞諸方面的諸多流派和動向。通過分析,得出幾點結論:1.美國文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2.美國文化的另一生命力的源泉來自它的實驗性;3.當代美國文化的特點是其知識分子的異化和疏離;4.在美國文化中有一種奇特的現象,因為追求新奇,文化形式往往會走極端;5.在美國文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精英文化的邊緣化傾向。這些分析有助於客觀地了解與判斷當代美國文化的優缺點及其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