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鸚哥花的結果 展開

鸚哥花

豆科刺桐屬植物

鸚哥花(學名: 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是豆科,刺桐屬小喬木或喬木。樹榦和枝條具皮刺。羽狀複葉,葉柄平滑,頂生小葉近腎形,側生小葉斜寬心形,兩面無毛。總狀花序生於先端葉腋,花鮮紅色,大,具花梗,苞片單生,卵形,花萼陀螺形,花冠紅色,旗瓣近卵形,舟狀,斜倒卵形,花絲比旗瓣稍短,子房具長柄,莢果彎曲,種腎形子帶白色或褐色,長約2厘米。

分佈於中國雲南、西藏、四川、貴州及海南。生於山溝中或草坡上,海拔450-2100米;有栽培。印度、尼泊爾、緬甸也有分佈。

花大而美麗,可在庭園栽培或作綠籬、行道樹,是一種很美的觀賞植物;木材輕軟,可造紙。樹皮能祛風除濕。

形態特徵


小喬木或喬木。樹榦和枝條具皮刺。
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小;葉柄比小葉長,平滑,不具皮刺或有少數皮刺;頂生小葉近腎形,側生小葉斜寬心形,長寬8-20(-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全緣,上面綠色,平滑,下面略帶白色,兩面無毛。
總狀花序生於先端葉腋,單生,直立,比葉長;花鮮紅色,大,具花梗,下垂;苞片單生,卵形,內有3朵花,在每一花梗基部有一小苞片;花萼陀螺形,肢截平或具不等的2裂;花冠紅色,旗瓣近卵形,舟狀,長約3.2厘米,翼瓣比龍骨瓣短,斜倒卵形,龍骨瓣長僅及雄蕊的一半;花絲比旗瓣稍短,在近基部聯合成一體;子房具長柄,花柱與雄蕊同長。
莢果彎曲,長12-19厘米,寬約3厘米或更寬,有明顯的喙和果梗,有種子5-10顆;種子帶白色或褐色,腎形,長約2厘米。

生長環境


生於山溝中或草坡上,海拔450-2100米;也常有栽培。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雲南、西藏、四川、貴州及海南(尖峰嶺)。生於山溝中或草坡上,海拔450-2100米;也常有栽培。印度、尼泊爾、緬甸也有分佈。海南分佈新記錄。

栽培技術


鸚哥花
鸚哥花
繁殖以扦插為主,也可播種。扦插,於4月間選擇1-2年生,生長充實、健壯的枝條剪成12-20厘米的枝段作插穗,插入砂土中。插后要注意澆水保濕,極易生根成活。苗應置於半陰處,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當插穗上長出紅色的小芽時,即表示已經生根。扦插成活的幼苗,可在翌春分枝定植。

主要價值


【佤葯】樹皮治腰腿酸痛,風濕麻木《中佤葯》。
【彝葯】莖皮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哀牢》。
【白葯】介刈荷:樹皮治風濕麻木,腰腿痛,胃痛,骨折,跌打腫痛,關節扭傷,宰經性皮炎,頑癬《滇葯錄》。介軼禾:樹皮、種子治腰膝疼痛,風濕痹痛,疥癬;根、果、葉治痢疾,外用頭脹痛《滇省志》。
【苗葯】楝菖:樹皮治骨折《滇葯錄》。楝昌:樹皮、種子治腰膝疼痛,風濕痹痛,疥癬;根、果、葉治痢疾,外用頭脹痛《滇省志》。
傣葯】埋冬(德傣):樹皮、種子治腰膝疼痛,風濕痹痛,疥癬;根、果、葉治痢疾,外用頭脹痛《滇省志》。
【哈尼葯】甲娑:樹皮治風濕麻木,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版納哈尼葯》。
【基諾葯】基累奪累:樹皮治腎炎水腫,肺結核,支氣管炎,咯血《基諾葯》。
根、葉、果實(喬木刺桐):苦、辛,平。清熱驅風,健脾利濕。用於頭痛,痢疾。種子:祛風除濕,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