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恭祿
中國歷史學家
陳恭祿,江蘇省丹徒縣高資鎮人,早年入揚州美漢中學、南京金陵大學歷史系畢業,學習期間,即編寫出版《日本全史》。
民國15年畢業后,任南京明德中學教師,寫成《印度通史》。
民國17年9月,至金陵大學講授中國近百年史;
民國22年夏,任武漢大學教授,出版《中國近代史》,數月內售至四版,被列為當時大學叢書之一,其後又重印再版多次,在當時的學界影響極大,歷三年仍回金陵大學,出版《中國近百年史》;
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校遷至皖南,后抵成都,飽嘗艱辛,深受國難家愁之苦,除授課外,撰寫部分《中國通史》,發表了《秦始皇與儒家思想》、《漢代文化統一論》、《三國時蜀戶口之估計》等論文。日軍投降后,繞道西北,東歸故里,舉家遷南京,潛心學術研究。
1951年,在蘇州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此後一直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曾任南京市第二、三屆政協委員;一生治學謹嚴、求實,致力於歷史教學與研究;講課認真負責,誨人不倦,深得學生愛戴;1966年10月患癌症逝世。
陳恭祿《中國近代史》封面
1900年生於江蘇省丹徒縣(今為鎮江市丹徒區)高資鎮,早年受業於青州知府鮑心增,1916年,考入美國教會辦的揚州美漢中學。
1921年考入金陵大學,由化學而農科,后又入歷史系學習。1926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在此期間,撰寫《日本全史》、《印度通史大綱》。這兩本書填補了當時高等教育教學參考書的空白,深受歡迎。
1928年,開始任金陵大學歷史系助教,1933年8月到武漢大學任教,一年後任教授。在武漢大學主講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專史研究(日本史、印度史)等課程。其間,於1934年完成了近60萬字的巨著《中國近代史》,被列為大學叢書之一。
1936年重回金陵大學任教,由助教晉陞為教授;抗戰勝利后,繼續在金陵大學執教。1952年院系調整后,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1956年,發表了《對舊著<中國近代史>的自我批評》一文,公開修正了過去的近代史觀點,當時的南京大學刊物《教學與研究彙刊》上,多次有一些教授和學生撰文批判他的著作《中國近代史》,在這樣的壓力下,他不得不運用當時最時髦的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來批判自己,承認自己的近代史著作在過去“毒害了很多青年”。
陳恭祿《印度通史大綱》封面
陳先生曾任南京市第二、第三屆政協委員,南京歷史學會理事,1966年10月8日病逝。
“文革”后,1979年南京大學歷史系召開了隆重的陳恭祿先生追悼會,恢復了他著名歷史學家的名譽。
陳恭祿先生是中國近代史學科草創時期重要的先驅者之一,他不僅培養了一批中國近代史學者,還撰寫了好幾部頗有影響的教材,這是他留給我們的一筆學術遺產,我們理應給予珍惜並從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治學經驗,至少它們可以作為進一步完善中國近代史學科的參考。
陳恭祿是20世紀30、40年代以學術為職業的中國近代史研究者,是一個典型的學院知識分子,他試圖站在學者的立場上客觀地敘述中國近代史,以著作來表白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以學術來影響中國現代政治的發展。主觀上他不傍依於任何黨派,在客觀上卻代表了這一時期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政治觀點和政治立場。
陳恭祿《中國近百年史》封面
《中國近代史》是陳先生的重要著作。從學術水平上來說,二十世紀中國近代史著作,在陳先生之後的幾十年裡,還是無人能出其右者。但就是在這幾十年裡,大陸的史學家幾乎無人提到陳先生及其著作,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郭世佑發表的學術文章還充滿了政治批判的色彩(批判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1999年出版的白壽彝主編的多卷本《中國通史》對此書做出了較為客觀的評價,這是1949年後陳先生的《中國近代史》著作第一次在中國大陸獲得正面評價。2007年由官方出版的《中國近代通史》中第一卷也提到該書,把這本著作作為學院派的代表。
2012年1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再次出版了該書,據稱該書是購買的台灣商務印書館的版權,之前批判該書的歷史學家郭世佑為該書的序言發表在2011年5月份的《讀書》雜誌上,章開沅先生也發表文章紀念其老師陳先生。一部《中國近代史》的命運,就很能折射出中國近代史的狀況,也折射出了受政治色彩影響的史學家的行為。
陳先生髮表在各類雜誌上的學術文章有:
1甲午戰爭后庚子亂前中國變法運動之研究/武漢大學文哲季刊/ 第3卷1期(1933年)
2 遠東國際關係史(書評)/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第3卷2期(1934年)
3 中國史與文化(書評)/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第3卷2期(1934年)
4 奇異印度(書評)/武漢大學文哲季刊/ 第3卷2期
5 近代中國史史料評論/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第3卷3期(1934年)
6 曾國藩與海軍/武漢大學文哲季刊/ 第3卷4期(1934年)
7 太平天國雜記第二輯(書評)/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第5卷1期(1935年)
8 中國上古史史料之評論/武漢大學文哲季刊/ 第6卷1期(1936年)
9 四國天津條約之經過/金陵學報/ 第1卷2期(1931年11月)
10 張德堅總纂的賊情彙編/圖書評論(南京)/第2卷4期((1933年12月)
11 孟世傑編中國近百年史/圖書評論(南京)/ 第2卷12期(1934年8月)
12 土地利用和我國前途/獨立評論(北京)/第181期(1935年12月)
13 馬嘉理案與煙台條約(書評)/ 星期評論(重慶)/ 第19期(1941年4月)
14 評外人在華投資論/中興周刊(武昌)/第32-33期(1934年2月)
15 土地問題與中國前途/中興周刊/第122期(1935年12月)
16 評中華民國外交史/學藝(上海)/第15卷8期(1936年10月)
17 中國史第二冊自序/善責半月刊(成都)/第2卷4期(194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