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斑鳩菊

菊科斑鳩菊屬植物

扁桃斑鳩菊(學名:VernoniaamygdalinaDel.):是一種2-5米的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粗糙。葉綠色橢圓形,長達20厘米。頭狀花序中等大,排列成傘房狀或總狀,數個密集,具同型的兩性花,花多數。

是生長在非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小灌木。熟葉是整個赤道非洲各種文化的湯和燉菜的主食。原產非洲南部。已經在全世界多地種植了。

形態特徵


扁桃斑鳩菊
扁桃斑鳩菊
扁桃斑鳩菊是一種2-5米的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粗糙。葉綠色橢圓形,長達20厘米,互生,大而寬,頂部尖。不下延。通常具柄,葉柄直徑約6毫米,全緣,稀具近基三出脈兩面或下面常具腺。
頭狀花序中等大,排列成傘房狀或總狀,數個密集,具同型的兩性花,花多數,全部結實;總苞鍾狀,長圓狀圓柱形;總苞片疏鬆或緊貼,多層,覆瓦狀,革質,頂端鈍,尖至刺尖,常具腺;花托平,無毛,具遂狀邊緣的窩孔或泡狀窩孔;花粉紅色或白色,花冠管狀,常具腺,管部細,鍾狀及漏斗狀,上端具5裂片;花藥頂端尖,基部箭形或鈍,具小耳;花柱分枝細,鑽形,頂端稍尖,被微毛。
瘦果圓柱狀或陀螺狀,具棱或具肋,頂端截形,基部常具胼胝質,被短毛,常具腺;冠毛通常2層,稀1層,內層細長,糙毛狀,脫落或宿存,外層極短,剛毛狀。

生長環境


扁桃斑鳩菊是生長在非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小灌木。四季皆宜種;雨水充沛的環境下,茂盛成長。

分佈範圍


原產非洲南部。已經在全世界多地種植了。

生長繁殖


外植體採集: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植株,剪取木質化程度較輕的當年生嫩枝為外植體;
外植體消毒:將採回的莖段截成長1.2-1.5厘米的帶節小段,剪去葉片,只保留葉柄基部(長約0.5厘米),流水沖洗20分鐘備用;在超凈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10秒,0.1%升汞振蕩消毒8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5次洗去殘留藥液,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后,切去莖段兩端和葉柄上部少許(保留長度約0.2厘米),備用;
初代培養:即誘導無菌芽,在超凈工作台上將外植體消毒得到的外植體莖段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上,誘導培養基為MS基本培養基附加6-苄氨基腺嘌呤(6-BA)0.5毫克/升和萘乙酸(NAA)0.05毫克/升,即MS+6-BA0.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蔗糖和瓊脂粉添加量分別為每升培養基30克、6克,滅菌前培養基pH調整為6.0,培養室溫度為(23±2)℃,光照強度1500-2500勒克斯,光照時間為12小時/天;在誘導培養基中,側芽易於誘導且生長迅速,誘導率可達70%,以春夏季消毒效果更佳;初代培養3周時,側芽可高達3-4厘米,具3張以上葉片,可轉入繼代培養基進行繼代培養;
繼代培養:待無菌芽生長至3-4厘米時,將其分段切割,逐段轉入繼代培養基進行培養,每3周左右繼代轉接一次;培養室光照時間為16小時/天,其他培養條件同初代培養;光照強度為1500-2500勒克斯時,光照時間16小時;繼代培養基為MS-z+6-BA0.2毫克/升+IBA0.05毫克/升+PP3330.05毫克/升,所述的MS-z培養基每升中所含的組分及濃度(毫克/升)如下:
● ● 大量元素:硝酸鉀1900、硝酸銨412.5、二水氯化鈣880、七水硫酸鎂370、磷酸二氫鉀170、七水硫酸亞鐵27.8、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
● ● 微量元素:四水硫酸錳22.3、七水硫酸鋅8.6、硼酸3.1、二水鉬酸鈉0.25、碘化鉀0.83、五水硫酸銅0.025、六水氯化鈷0.025;
● ● 有機物:肌醇100.0、甘氨酸2.0、鹽酸吡哆醇(VB6)0.5、煙酸0.5、鹽酸硫胺素(VB1)0.1;
● ● 其它:瓊脂8000、蔗糖40000、pH6.0;
生根培養:選取葉片數4片以上、高度2厘米以上的試管苗轉入生根培養基進行培養。生根培養基選用1/2MS作為基本培養基(僅大量元素減半),附加吲哚丁酸IBA0.1毫克/升,即1/2MS+IBA0.1。光照時間為每天16小時,以促使植株健壯。生根培養2周時,生根率可達100%,株高5厘米左右,植株生長健壯,根系發達。

主要價值


南非葉
南非葉
南非葉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被稱為“將軍葉”,是由於它生長能力強,四季皆宜種;俗稱:苦茶。南非葉為菊科斑鳩菊屬植物扁桃斑鳩菊的葉。扁桃斑鳩菊原產於熱帶非洲,在奈及利亞等地被當作一種蔬菜。
南非葉味苦澀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功能散熱、涼血和清血。

栽培技術


移栽:生根培養2周后,根系發育完成,在煉苗棚煉苗10天,洗去培養基,移栽入輕基質容器中。輕基質為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質(泥炭土:珍珠岩=3:1),移栽前一天先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備用,移栽后加強管理,待苗高30厘米時即可供大田栽培或山坡造林,移栽成活率可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