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三堆
中國“抗蟲棉”之父
郭三堆,男,1950年7月生,山西省澤州縣巴公鎮渠頭村人。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被稱為中國“抗蟲棉”之父。
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分子設計中心主任。2014年榮膺“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
1972年—1975年北京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就讀;
1976年—1984年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工作;
1984年—1986年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工作;
1986年—1988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訪問學者;
1988年—現在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工作。
郭三堆
在國內第一個研製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比蔗糖甜度高5500倍的“植物高甜度融合甜蛋白基因”,並生產出高甜度甜蛋白;
率先設計併合成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Bt單價、雙價、融合抗蟲基因,並將抗蟲基因轉入棉花,國內第一個成功研製出轉單價抗蟲基因棉花並用於生產,打破了美國對我國的壟斷;
第一個成功地研製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轉雙價抗蟲基因棉花並用於生產,使中國抗蟲棉研究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首次成功地研製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轉融合抗蟲基因棉花,目前尚未見國內外同類報道,現正進入生產試驗。全國育種單位利用其研製的抗蟲基因以及抗蟲棉花新種質,培育出國審抗蟲棉新品種近百個,省審新品種100多個,並實現了大規模產業化;
首次建立了高產量、高純度、高效率、大規模、低成本、能夠直接應用的“轉基因三系雜交抗蟲棉分子育種技術體系”,整體技術居國際領先,是棉花育種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今後棉花雜交育種發展的主要方向。截止2011年,國產抗蟲棉累計推廣超過5.6億畝,減少農藥9000公斤,增收效益超過800億元。
獲獎成果:
1.2003年“棉花抗蟲基因的研製”,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2005年“棉花規模化轉基因技術體系平台構建及其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3.2006年“高產穩產廣適高效轉基因抗蟲雜交棉魯棉15號選育與產業化開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4.2009年“高效廣適雙價抗蟲棉中棉41”,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5.2012年“高產抗病優質雜交棉品種GS豫雜35、豫雜37的選育及其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完成人。
主要審定品種:
1、郭三堆,王遠,張銳銀棉2號(國審棉2005001);
2、張銳,郭三堆,王遠銀棉8號(國審棉2008008);
3、趙國忠,郭三堆等SGK321(國審棉麻2002002);
4、郭香墨,郭三堆等中棉所41(國審棉麻2002001)。
主要專利:
1、編碼殺蟲蛋白質融合基因和表達載體及其應用,郭三堆,倪萬潮,徐瓊芳;
2、高甜度莫奈靈DNA序列及高效表達所述DNA序列的方法,郭三堆,李敏;
3、兩種編碼殺蟲蛋白質基因和雙價融合表達載體及其應用,郭三堆,崔洪志,徐瓊芳,倪萬潮;
4、具有兩種殺蟲機理的融合殺蟲蛋白質基因及其應用,郭三堆,張銳;
5、轉抗蟲基因的三系雜交棉分子育種方法,郭三堆,張銳,王遠。
郭三堆
2005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5年獲全國農業科普先進集體;
2004年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0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同年獲評“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
2006年獲評“中國十大科技英才”;
2008年獲得“何梁何利”創業獎;
2010年被授予“國家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先進工作者”;
2011年獲得“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
2013年當選CCTV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2014年榮膺“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
記國際知名棉花轉基因專家郭三堆
1950年7月,山西晉城一個祖輩在農村的郭姓家庭生下一個男孩,排行第三,取名“郭三堆”。1972年,22歲的郭三堆離開了家鄉和親人,走進了北京大學的校門,成為這所著名高等學府生物系的一名大學生。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后調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20多年來一直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郭三堆說,參加工作后,他只回過一次家,然而他的工作和事業,卻始終和農民緊緊相連。身為農業生物技術專家的郭三堆把自己的研究目標定在棉花蟲害防治上,他要為中國人解決穿的問題。
郭三堆研究員
郭三堆說:“我是個科研工作者,雖然科技是沒有國界的,但哪個國家先研究出一種先進技術和高科技成果,肯定首先對你的國家是最有利和受益的。我是從農村出來的,深知農民的辛苦和負擔,祖國需要我,我應該回來。”
回國后,郭三堆馬上把解決棉花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轉基因抗蟲棉項目在1991年被列入國家“863”計劃重大攻關項目。經過一年零八個月的埋頭攻關,他們的研究小組合成了有效的殺蟲蛋白基因。又經過近一年的研究,研製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載體。
1993年底,轉基因植株培育成功,1994年,進入田間試驗,並通過了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鑒定,1995年申請了國家專利。
轉基因抗蟲棉技術成功了,大部分人為之振奮,但有少數人議論紛紛,甚至懷疑郭三堆使用了外國的材料。為了證明這項技術是自己搞出來的,他們又開始了雙價基因的研究,這是一項世界領先的成果。兩個基因構成雙保險,可產生協同作用,既增強抗蟲效果,又大大延緩了昆蟲產生抗性的機會,並通過了國家安全性評價和品種審定。當前只有中美兩國有轉基因抗蟲棉的知識產權,而中國自己的轉基因抗蟲棉研究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事實證明我國完全有能力完成基因工程高技術的研究。
作為博士生導師,郭三堆已為國家培養和聯合培養了26個博士生和碩士生,但其中絕大部分都去了國外,郭三堆尊重學生們的選擇,但提醒他們不管到哪兒都必須堅持嚴謹的的科學態度,不要忘了祖國的培養。
郭三堆不願多談他自己的故事,棉花的故事就是他的故事,他的事業和棉花緊緊連在一起。他不希望自己成為名人,不希望人們種了棉花,還去問是誰研製的品種。
2001年1月11日,朱鎔基總理專程來到郭三堆的實驗室來視察抗蟲棉,仔細了解了該項成果的推廣情況,要各部委多支持、快發展,加大加快抗蟲棉推廣力度,讓更多的棉農儘快從中受益,增加農民收入。在郭三堆的桌子上,有一些知識產權和經營方面的書,他說自己正在了解一些產業化方面的知識,。當前美國的轉基因技術利用嫻熟的市場操作手段打入了我國市場,國際競爭國內化。因為一個基因產品就可能形成一個產業,所以我們要加快基因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搞好專利和知識產權工作,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了加快抗蟲棉的推廣,郭三堆課題組和抗蟲棉基地主要成員在北京成立了抗蟲棉推廣公司——北京銀土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並與印度、澳大利亞、巴基斯坦、越南等產棉國開展技術合作。
郭三堆榮膺“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
本報訊(記者李全宏實習生王偉平)本月中旬,“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推評活動在京揭曉,袁隆平、郭三堆等10人獲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殊榮。郭三堆是本次活動獲此殊榮的唯一山西籍科學家。郭三堆,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棉花轉基因分子育種專家,其帶領的科研小組率先培育出中國轉基因棉花植株,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轉基因抗蟲棉的國家,其成功研製的“銀棉2號”,成為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三系”雜交抗蟲棉品種,標誌著我國躋身抗蟲棉培育強國前列,被譽為“中國抗蟲棉之父”。
此次“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推評活動由農民日報社和中國種子協會聯合舉辦,旨在宣傳改革開放以來種業發展中成就突出的人物,激勵和引領更多的有志之士熱愛種業、投身種業的發展,為實現民族種業強國夢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