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地村

雲南省鶴慶縣六合彝族鄉下轄村

麥地村,村名。叫“麥地村”的村子有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鳳山鎮麥地(脈地)村、雲南省鶴慶縣六合彝族鄉麥地村、雲南省景東彝族自治縣太忠鄉麥地村、雲南省永勝縣片角鄉紅光村委會麥地村、雲南省雲縣忙懷彝族布朗族鄉麥地村、雲南省沾益縣炎方鄉麥地村等。

村情簡介


該村地處六合鄉東南邊,距六合鄉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鶴慶縣城60公里。東鄰朵美鄉羅馬場,南鄰朵美鄉箐北村,西鄰松坪村,北鄰和樂村。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轄乾田、上麥地、上岩腳等6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7人,海拔178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烤煙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721.23畝(其中:田17畝,地704.23畝),人均耕地1.56畝,主要種植水稻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10447.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梨等經濟林果。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110戶,共有鄉村人口440人,其中男性237人,女性203人。其中農業人口439人,勞動力247人。該村以彝族、苗族為主(是彝族、苗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80人,苗族173人,其他民族29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39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小學2所,校舍建築面積1020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44人,距離鎮中學20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4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4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0人,少數民族黨員18人,其中男黨員18人、女黨員2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7人。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1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21.3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資金使用情況和村內重大事項等。

基礎設施


鶴慶縣六合彝族鄉麥地村民居
鶴慶縣六合彝族鄉麥地村民居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未通自來水,有110戶飲用井水,有11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06戶通電,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6.36%和48.18%);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佔總數的18.18%。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否;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208口。全村未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未通路燈。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2006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07.0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4萬元,佔總收入的59.79%;畜牧業收入22萬元,佔總收入的20.55%(其中出欄肉豬322頭,肉牛72頭);林業收入8.05萬元,佔總收入的7.52%;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9.69萬元,佔總收入的9.05%;工資性收入3.3萬元,佔總收入的3.08%。農民人均純收入84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占勞動力的6.38%),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22人。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佔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摩托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佔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佔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佔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佔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