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地村

雲南省景東彝族自治縣太忠鄉下轄村

該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太忠鄉,地處太忠鄉東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42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65公里。東鄰大街鄉,南鄰沾牛村,西鄰花石村,北鄰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轄大牛叢、小村等14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56人。全村國土面積12.66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3℃至15℃,年降水量1500毫米至2000毫米,適合種植核桃、茶葉、玉米等作物。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以農、林、牧業為主。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105戶通自來水,有19戶飲用井水,有612戶飲水困難。有74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3.7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67戶(分別佔總數的47.55%和36.28%)。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0.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6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7輛,摩托車16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2畝,有效灌溉率為8.8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6畝。

自然資源


據 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305畝(其中:田292畝,地3013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玉米、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156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4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8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744戶,共有鄉村人口3317人,其中男性1723人,女性1594人。均為農業人口,勞動力2066人。該村是漢族、彝混混居地,其中彝族3050人,漢族26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6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4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9戶,占農戶總數的0.58%。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5人,占人口總數的9.28%;有五保戶3人。

基礎設施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0戶;建有小水窖1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0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全村744戶均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61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219人,距離鄉中學43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0人,其中小學生219人,中學生81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2人,少數民族黨員54人,其中男黨員58人、女黨員4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0人。

村務公開


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01畝,有固定資產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收支、有關收費欄公示等。

農村經濟


景東彝族自治縣太忠鄉麥地村村委會辦公樓
景東彝族自治縣太忠鄉麥地村村委會辦公樓
2009年,該村農村 經濟總收入871.5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73.5萬元,佔總收入的54.33%;畜牧業收入241萬元,佔總收入的27.6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03頭,肉牛227頭,肉羊1523頭);林業收入152萬元,佔總收入的17.44%;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5萬元,佔總收入的0.57%;工資性收入21.44萬元,佔總收入的2.46%。農民人均純收入2156元,農民收入以農、林、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1.3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0人(占勞動力的13.84%),在省內務工120人,到省外務工1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是基礎設施方面差,如村組道路、農田水利設施等;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種植業、養殖業為重點,加大核桃、茶葉、蠶桑培植力度。